一种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7686发布日期:2020-04-10 16:2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



背景技术:

肝、肾、卵巢囊肿临床常见,以往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为主,存在着创伤大,费用高,住院周期长的弊端。近年来,ct或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囊液后囊内硬化治疗因其微创伤、费用低,效果可靠,可门诊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应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肝、肾、卵巢单纯型囊肿的ct、dsa或者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术治疗中,没有专用的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

目前临床医师多采用两种模式:模式一,普通的穿刺针、带侧孔的塑料套管针、酒精硬化针、半自动活检枪配套的套管定位针。一次完成,不能保留套管针于囊腔内。适用于5cm左右的单纯囊肿,大于5cm一次硬化治疗可能硬化剂过量。小于3cm的容易脱出。囊液抽吸囊肿内腔缩小后容易脱出、容易刺穿囊肿对侧壁造成硬化剂外溢、一次不能完全抽尽囊液,为达到治疗浓度需要反复多次向囊内注射硬化剂,然后再抽出来的交换模式,相应延长了操作时间。不能保留套管针,只有一次硬化治疗机会。模式二,采用导管导丝配合模式,将猪尾导管,ptcd引流管或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囊内的方式。操作难度大,步骤复杂,即使导丝进入囊肿内,导管跟进也十分困难,创伤相对大,材料成本高,部分病例因肌肉组织挤压不能顺利抽吸囊液、不适合直径小于5cm的囊肿。

以上两种模式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必须从囊肿的中心穿刺入囊内,否则因囊肿萎缩后囊壁容易堵塞穿刺针内口,往里面注射硬化剂容易,抽出囊液困难,也是造成硬化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临床难以普及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专用于肝、肾、卵巢囊肿硬化治疗的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材料成本低,操作简单,只要刺入囊肿内即可,不会从囊内脱出,可一次完全抽尽囊液,可保留套管进行间断性多次硬化治疗。并且理论上从直径大于1cm的囊肿均可适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包括外套管、穿刺针和硬化引流延长管,所述的外套管末端设有球囊和侧孔,外套管前部设有充气管,充气管一端穿入外套管内并穿出外套管与球囊相连通,所述的穿刺针一端设有注射器,穿刺针活动套装于外套管内,所述的硬化引流延长管一端通过两通接头ⅰ与外套管相连通,硬化引流延长管另一端设有锁止开关ⅰ。

所述的外套管上设有标记刻度。

所述的充气管另一端通过两通接头ⅱ与延长管相连通,延长管上设有锁止开关ⅱ。

所述的外套管头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与外套管相连通。

所述的球囊设置于外套管末端的外壁上,球囊为乳胶筒结构,球囊套装于外套管末端的充气管出口处,球囊通过丝线捆扎或粘合胶固定的方式与外套管外壁相连接。

所述的穿刺针通过连接口活动套装于外套管内,所述的硬化引流延长管通过两通接头ⅰ与连接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微创伤、材料成本低,将大幅度降低囊肿治疗的医疗支出,缩短住院时间;操作简单,降低囊肿硬化失败率,降低操作技术难度,基层医护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即可操作,可重复性强;只要刺入囊肿内即可,不会从囊内脱出,可一次完全抽尽囊液,可保留套管进行间断性多次硬化治疗,并且理论上从直径大于1cm的囊肿均可适用。

附图说明

图1.套管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球囊紧贴于导管壁,便于穿刺进入到囊肿内。

图2.为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空芯不锈钢针,穿刺支撑外套管进入囊肿内,进入囊肿后囊液可以经空芯针抽出。

图3.外套管远端球囊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经充气管充盈球囊,防止导管脱出。

图4.套管组件组装完全状态。

图5.硬化引流延长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包括外套管1、穿刺针12和硬化引流延长管14,所述的外套管1末端设有球囊4和侧孔5,外套管1前部设有充气管7,充气管7一端穿入外套管1内并穿出外套管1与球囊4相连通,所述的穿刺针12一端设有注射器13,穿刺针12活动套装于外套管1内,所述的硬化引流延长管14一端通过两通接头ⅰ15与外套管1相连通,硬化引流延长管14另一端设有锁止开关ⅰ16。所述的外套管1上设有标记刻度6。所述的充气管7另一端通过两通接头ⅱ8与延长管9相连通,延长管9上设有锁止开关ⅱ10。所述的外套管1头端设有连接头2,连接头2上设有连接口3,连接口3与外套管1相连通。所述的球囊4设置于外套管1末端的外壁上,球囊4为乳胶筒结构,球囊4套装于外套管1末端的充气管7出口处,球囊4通过丝线捆扎或粘合胶固定的方式与外套管1外壁相连接。所述的穿刺针12通过连接口3活动套装于外套管1内,所述的硬化引流延长管14通过两通接头ⅰ15与连接口3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外套管1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制成,穿刺针12设置为空芯不锈钢针。外套管1从球囊4内穿过,球囊4末端的外套管1的长度控制在1厘米以内。充气管7的一端穿进外套管1内并且充气管7的末端接口再穿出外套管1伸进球囊4内从而与球囊4相连通。根据囊肿的位置确定患者平躺、俯卧或者侧卧于检查床上,根据超声、ct或者dsa设备监视下确定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准备,按照监视设备检测的穿刺角度和深度,将穿刺针12通过连接口3活动套装于外套管1内,穿刺针12针尖穿出外套管1,穿刺针12带着外套管1刺入囊肿内,到位后可经针尾端注射器13抽出少许囊液,另取注射器抽2毫升气体经延长管9末端的充气进口11向球囊4内注入,待球囊4充盈后关闭锁止开关ⅱ10。然后拔出穿刺针12接上带锁止开关ⅰ16的硬化引流延长管14,硬化引流延长管14通过末端连接口17接上负压引流袋,尽量抽尽囊液后负压状态下关闭锁止开关ⅰ16,去掉引流袋,打开锁止开关ⅰ16并通过末端连接口17向囊肿内注入硬化剂冲洗囊壁,反复三次后抽尽硬化剂后负压下关闭锁止开关ⅰ16,释放防脱出球囊4内的气体,拔出外套管1,压迫止血后创可贴覆盖穿刺口,手术结束。

球囊两端有丝线捆扎或采用生物胶粘合于外套管1外壁,本身受力很小,脱落可能性不大。如果脱落,只能脱落到已经硬化过的囊肿内,对人体无其他损害。如果球囊气体回抽不畅,可以用力拉出,乳胶的良好的变形能力不会损伤穿刺部位。



技术特征:

1.一种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包括外套管(1)、穿刺针(12)和硬化引流延长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管(1)末端设有球囊(4)和侧孔(5),外套管(1)前部设有充气管(7),充气管(7)一端穿入外套管(1)内并穿出外套管(1)与球囊(4)相连通,所述的穿刺针(12)一端设有注射器(13),穿刺针(12)活动套装于外套管(1)内,所述的硬化引流延长管(14)一端通过两通接头ⅰ(15)与外套管(1)相连通,硬化引流延长管(14)另一端设有锁止开关ⅰ(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管(1)上设有标记刻度(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管(7)另一端通过两通接头ⅱ(8)与延长管(9)相连通,延长管(9)上设有锁止开关ⅱ(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管(1)头端设有连接头(2),连接头(2)上设有连接口(3),连接口(3)与外套管(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囊(4)设置于外套管(1)末端的外壁上,球囊(4)为乳胶筒结构,球囊(4)套装于外套管(1)末端的充气管(7)出口处,球囊(4)通过丝线捆扎或粘合胶固定的方式与外套管(1)外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针(12)通过连接口(3)活动套装于外套管(1)内,所述的硬化引流延长管(14)通过两通接头ⅰ(15)与连接口(3)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囊肿硬化治疗套管针,包括外套管、穿刺针和硬化引流延长管,所述的外套管末端设有球囊和侧孔,外套管前部设有充气管,充气管一端穿入外套管内并穿出外套管与球囊相连通,所述的穿刺针一端设有注射器,穿刺针活动套装于外套管内,所述的硬化引流延长管一端通过两通接头Ⅰ与外套管相连通,硬化引流延长管另一端设有锁止开关Ⅰ,微创伤、材料成本低,将大幅度降低囊肿治疗的医疗支出,缩短住院时间,操作简单,降低囊肿硬化失败率,降低操作技术难度,基层医护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即可操作,可重复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清亮
技术研发日:2019.05.24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