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术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3928发布日期:2020-06-02 19:4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术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术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口底、颏下部的手术过程中,术后经常发生厌氧菌感染,需打开伤口冲洗换药,不经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花费更高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因此有必要针对口底、颏下部的手术后避免厌氧菌感染研发一种辅助医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口底、颏下部的手术在术后经常发生厌氧菌感染的情况,进而提供一种主要用于口底、颏下手术避免术腔厌氧菌感染的新型术腔引流装置。当然,本新型术腔引流装置也可用于其他部位的术腔引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术腔引流装置,其包括引流管和冲洗管,所述引流管沿手术切口方向埋设并缝合到所述手术切口内,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置于所述手术切口外侧,所述引流管的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将所述手术切口内的溢出液导流至所述引流管内腔中以通过所述引流管的内腔向外排出的引流孔;所述冲洗管沿所述引流管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冲洗管的里端延伸至所述引流管的里端的端部,所述冲洗管的外端延伸出所述引流管的外端以与注射器连接,所述冲洗管的外端端部设置管帽以将所述引流管的外端密封。

优选地,所述冲洗管固定在所述引流管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冲洗管固定在所述引流管的管腔内侧。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管壁内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冲洗通道,所述冲洗通道位于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的通道口处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与所述冲洗通道共同形成所述冲洗管。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管口设置有一圈管套,所述管套的管径大于所述引流管的管径,所述管套用于限制所述引流管的外端滑入所述手术切口内。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管口处设置有适于缝线穿过以将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缝合到皮肤上固定的固定孔或固定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术腔引流装置的引流管能够使得术腔(缝合后的手术切口)与外界空气相通,彻底消灭厌氧菌生存的环境,即使一旦发生其他菌群感染,可通过冲洗管对术腔进行冲洗、引流和术腔打药,以及时控制、杀灭厌氧菌,以保证术腔具有较好的自我恢复环境,进而促进手术切口愈合,避免了伤口重新打开给患者造成的伤痛。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术腔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冲洗管置于引流管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冲洗管置于引流管腔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引流管的壁厚中设置冲洗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引流管;2-冲洗管;3-引流孔;4-管帽;5-冲洗通道;6-管套;7-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新型术腔引流装置,其包括引流管1和冲洗管2,所述引流管1沿手术切口方向埋设并缝合到所述手术切口内,所述引流管1的外端置于所述手术切口外侧,所述引流管1的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将所述手术切口内的溢出液(脓液、血水或其他组织液)导流至所述引流管1的内腔中以通过所述引流管1的内腔向外排出的引流孔2;所述冲洗管2沿所述引流管1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冲洗管2的里端延伸至所述引流管1的里端的端部以将待注射的药液注入引流管的管腔内,所述冲洗管2的外端延伸出所述引流管2的外端以与注射器连接,所述冲洗管2的外端端部设置管帽4以将所述引流管的外端密封。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术腔引流装置的引流管能够使得术腔(缝合后的手术切口)与外界空气相通,彻底消灭厌氧菌生存的环境,即使一旦发生其他菌群感染,可通过冲洗管对术腔进行冲洗、引流和术腔打药,以及时控制、杀灭厌氧菌,以保证术腔具有较好的自我恢复环境,进而促进手术切口愈合,避免了伤口重新打开给患者造成的伤痛。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装置上的冲洗管的主要作用就是及时能够向术腔内注入药液,或对术腔进行清洗、引流,因此冲洗管的设置方式可以在引流管1的外侧(参见图2)或管腔内侧(参见图3)或管壁内部(参见图4),图2-4均为引流管的沿径向剖切结构示意图;只要能够达到从冲洗管的外端向术腔内注入药液或冲洗液的目的即可,具体设置方式不限。

参见图4,作为优选的方式,在所述引流管1的管壁内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冲洗通道5,所述冲洗通道5位于所述引流管1的外端的通道口处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与所述冲洗通道共同形成所述冲洗管。这种设置方式将位于引流管所在位置的冲洗管与引流管陈一体结构,仅在引流管的管壁上成型冲洗通道以便于向术腔内注入药液或冲洗液,这种结构设计无需占用引流管内侧或外侧的空间,保证了引流管内腔和外壁均具有较好的光滑面,进而便于术腔的伤口愈合和引流管内溢出液的向外流动。

参见图1,所述引流,1的外端管口设置有一圈管套6,所述管套6的管径大于所述引流管1的管径,所述管套6用于限制所述引流管的外端滑入所述手术切口内。

为了进一步将引流管1固定在伤口位置,所述引流管1的外端管口处设置有适于缝线穿过以将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缝合到皮肤上固定的固定环7,固定环7与引流管固定式或一体式连接,缝合手术切口时缝线穿过固定环并缝合到皮肤上,进而使引流管的外端能够较好地固定,防止引流管脱落或者掉入术腔内。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及精神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术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和冲洗管,所述引流管沿手术切口方向埋设并缝合到所述手术切口内,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置于所述手术切口外侧,所述引流管的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将所述手术切口内的溢出液导流至所述引流管内腔中以通过所述引流管的内腔向外排出的引流孔;所述冲洗管沿所述引流管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冲洗管的里端延伸至所述引流管的里端的端部,所述冲洗管的外端延伸出所述引流管的外端以与注射器连接,所述冲洗管的外端端部设置管帽以将所述引流管的外端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术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固定在所述引流管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术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固定在所述引流管的管腔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术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管壁内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冲洗通道,所述冲洗通道位于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的通道口处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与所述冲洗通道共同形成所述冲洗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术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管口设置有一圈管套,所述管套的管径大于所述引流管的管径,所述管套用于限制所述引流管的外端滑入所述手术切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术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管口处设置有适于缝线穿过以将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缝合到皮肤上固定的固定孔或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术腔引流装置,其包括引流管和冲洗管,所述引流管沿手术切口方向埋设并缝合到所述手术切口内,所述引流管的外端置于所述手术切口外侧,所述引流管的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引流孔;所述冲洗管沿所述引流管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冲洗管的里端延伸至所述引流管的里端的端部,所述冲洗管的外端延伸出所述引流管的外端以与注射器连接,所述冲洗管的外端端部设置管帽以将所述引流管的外端密封。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术腔引流装置的引流管能够使得术腔与外界空气相通,彻底消灭厌氧菌生存的环境,即使一旦发生其他菌群感染,可通过冲洗管对术腔进行冲洗、引流和术腔打药。

技术研发人员:汪东;高潮兵;田春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