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测量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1509发布日期:2020-04-14 20:1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角度测量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静脉穿刺针。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医院医疗中最常用的医疗手段,用于肾功能衰竭、急性胰炎、烈性肝炎、术后肝衰等治疗。血液透析必须要采用动静脉穿刺针刺入患者的动脉或者静脉中才能进行。在穿刺时,对穿刺的角度有很高的要求,即穿刺深度根据病人的血管情况各不相同,该角度只能靠护士的经验根据目测来判断,对于新手来说穿刺的难度较大,很难一次成功,因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容易引发医患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度测量穿刺针,可以实时测量穿刺角度。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角度测量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所述穿刺针本体后端设置有针座以及固定在针座上便于把持的针翼;所述针座后端通过延长管与接头连接;所述针座上设置有用于测量角度的角度测量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角度测量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环形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能沿通道滚动的小球;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标示角度的刻度线。小球在重力的驱动下能沿通道滚动,使得当穿刺针角度改变时小球的位置也随之做相应的改变,从而通过小球的位置来测量穿刺角度。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通道所在的圆与穿刺针本体垂直的半径标示为0°,而与穿刺针本体平行的半径标示为90°。使得标示与实际穿刺角度对应。

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设置有通道的部分透明。方便观察小球的位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针翼设置在针座的侧面,所述角度测量装置设置的针座上与针翼位置相对的一侧。方便把持,便于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穿刺针,利用小球在重力驱动下停留的位置来实时测量穿刺角度,其测量精确,实时显示,并且无需对测量装置进行任何调节。无论在临床或者教学上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穿刺针本体、2针座、3延长管、5壳体、6通道、7小球、8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穿刺针本体1,所述穿刺针本体1后端设置有针座2以及固定在针座2上便于把持的针翼(图中未示出);所述针座2后端通过延长管3与接头连接;所述针座2上设置有用于测量角度的角度测量装置。最好针翼4设置在针座2的侧面,所述角度测量装置设置的针座2上与针翼4位置相对的一侧。

角度测量装置包括壳体5,壳体5内设置有环形的通道6;壳体5设置有通道6的部分透明。所述通道6内设置有能沿通道6滚动的小球7;所述壳体5上设置有用于标示角度的刻度线。所述通道6所在的圆与穿刺针本体1垂直的半径标示为0°,而与穿刺针本体1平行的半径标示为90°。

使用的时候,护士用拇指和食指把持住针翼4用于穿刺。将人体8置于水平的位置,而通道6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水平面,这样使得穿刺针本体1与人体8的夹角a和小球7圆心到人体的垂线与0刻度线的夹角b一致。这样无论穿刺针的角度如何变化,都与小球7位置的变化相对应。让护士能够直接通过壳体5上的刻度线对穿刺角度进行读取。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角度测量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所述穿刺针本体后端设置有针座以及固定在针座上便于把持的针翼;所述针座后端通过延长管与接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上设置有用于测量角度的角度测量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测量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测量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环形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能沿通道滚动的小球;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标示角度的刻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度测量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所在的圆与穿刺针本体垂直的半径标示为0°,而与穿刺针本体平行的半径标示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度测量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通道的部分透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度测量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翼设置在针座的侧面,所述角度测量装置设置的针座上与针翼位置相对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角度测量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所述穿刺针本体后端设置有针座以及固定在针座上便于把持的针翼;所述针座后端通过延长管与接头连接;所述针座上设置有用于测量角度的角度测量装置。具有上述结构的穿刺针,利用小球在重力驱动下停留的位置来实时测量穿刺角度,其测量精确,实时显示,并且无需对测量装置进行任何调节。无论在临床或者教学上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廖冰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10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