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创伤患者急救专用创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3550发布日期:2020-06-23 22:1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ICU创伤患者急救专用创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icu创伤患者急救专用创伤箱。



背景技术: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是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有针对性的监测供给。目前,在紧急接诊时由于患者绝大多数为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复杂,护理工作量大,不仅需要进行静脉注射且注射用药种类多,还需要静脉抽血,还有个别发热患者需要佩戴冰帽降温。现有没有专门用于紧急接诊的便携式存放箱,在紧急接诊时需要反复多次取拿护理用品,如一次性无菌手套、注射用药、注射器、止血带、采血管等,费时费力,浪费抢救时间,工作效率低,人工取拿安瓿瓶药液时存在安瓿瓶掉落风险,不仅浪费药液,还存在安全隐患,增加清理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放置创伤患者护理用品的icu创伤患者急救专用创伤箱,还能够保证安瓿瓶和西林瓶的安全性,可集中放置医疗用品,无需医护人员反复取拿,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icu创伤患者急救专用创伤箱,包括带有多个抽屉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箱体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设置有伸缩式拉杆,所述左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卡装氧气瓶的存放架,所述右侧壁上设置有置物框,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一对肩带;所述左侧壁、右侧壁向上延伸出所述抽屉,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上滑动设置有储物柜,所述储物柜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沿导向槽上下滑动的导轨,储物柜顶部设置有提手,储物柜的前侧壁为带有拉手的柜门,储物柜内放置有底部带有密封有制冷系统的制冷柜、冰帽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制冷柜的出水口相连通,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冰帽的进水口相连接,冰帽的出水口与制冷柜的进水口相连通,制冷柜的储水腔体积为1l~2l;位于上方的所述抽屉内放置有第一存放台和第二存放台,所述第一存放台上间隔开设有多列用于放置安瓿瓶的第一通槽和至少两列用于放置西林瓶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存放台上间隔开设有多列用于插装采血管的定位槽;位于下方的抽屉左、右内侧面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弹性绑带,所述弹性绑带的前后两端固连在抽屉上;

靠近所述箱体左侧壁、右侧壁的所述储物柜顶部间隔设置有固定帽,箱体左侧壁上右侧壁的顶部设置铰连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自由端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帽相配合的弧形卡槽。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箱体转移方便,将患者用到的各种药液、输液器、注射器、无菌服、一次性无菌手套等护理用品集中放置在抽屉内,操作方便,减少医护人员的往返取放次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固定片卡装在固定帽上,提高了储物柜的运动稳定性,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可将储物柜取下,便于携带,操作方便;弹性绑带可用于固定小体积的医疗用品,如注射器和一次性无菌手套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储物柜与箱体的连接关系图。

图3是图2中储物柜内冰帽、制冷柜和循环泵的连接关系图。

图4是图1中第一存放台的俯视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第二存放台的俯视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抽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icu创伤患者急救专用创伤箱,包括带有三个抽屉1.1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1.2,箱体的左侧壁1.3上设置有伸缩式拉杆1.5,便于推动转移;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上对应设置有一对长度可调节的肩带1.8,肩带1.8底部通过挂钩与箱体连接,可拆卸下来拼接成腹带、胸带或骨盆带,便于固定患者;左侧壁1.3上设置有用于卡装氧气瓶的存放架1.6,一般多用于卡装2l大小的氧气瓶,右侧壁1.4上设置有置物框1.7,置物框1.7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用于放置便携式呼吸机,保证患者安全;

如图1、2所示,左侧壁1.3上右侧壁1.4向上延伸出抽屉1.1,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对导向槽2.1,导向槽2.1上滑动设置有储物柜3,储物柜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对沿导向槽2.1上下滑动的导轨2.2,储物柜3顶部设置有提手3.1,靠近箱体左侧壁1.3、右侧壁1.4的储物柜3顶部设置有两对固定帽7.1,箱体左侧壁1.3上右侧壁1.4的顶部设置铰连有两对固定片7.2,所述固定片7.2的自由端开设有与固定帽7.1相配合的弧形卡槽7.3,将固定片7.2的弧形卡槽7.3卡装在固定帽7.1上,确保储物柜3的运行稳定性,当需要将储物柜3取下时,转动固定片7.2使弧形卡槽7.3脱离固定帽7.1,然后向上提拉提手3.1即可将储物柜3取下,储物柜3拆装简单、快捷,便于应急治疗;

如图1、3所示,储物柜3的前侧壁为带有拉手3.2的柜门,储物柜3内放置有底部带有密封有制冷系统的制冷柜3.3、冰帽3.4和循环泵3.5,制冷柜3.3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屏,循环泵3.5的进水口与所述制冷柜3.3的出水口相连通,循环泵3.5的出水口与所述冰帽3.4的进水口相连接,冰帽3.4的出水口与制冷柜3.3的进水口相连通,制冷柜3.3的储水腔体积为1.5l;使用时,将冰帽3.4、制冷柜3.3和循环泵3.5串联起来,制冷柜3.3和循环泵3.5内置有蓄电池,启动制冷柜3.3将循环水冷却至预设温度后,启动循环泵3.5,对患者头部进行降温护理;

如图1、4、5所示,位于上方的抽屉1.1内放置有第一存放台4.1和第二存放台5.1,第一存放台4.1上间隔开设有三列用于放置安瓿瓶的第一通槽4.2和两列用于放置西林瓶的第二通槽4.3,保证安瓿瓶和西林瓶的安全,便于转移和运输,避免破碎;与每个第一通道和第二通槽4.3对应处的存放台顶部均设置有标记窗,用于标记药品信息,便于快速查找;第二存放台5.1上间隔开设有多列用于插装采血管的定位槽5.2,便于存放采血管;如图6所示,位于下方的两个抽屉1.1左、右内侧面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弹性绑带6,所述弹性绑带6的前后两端固连在抽屉1.1上,弹性绑带6可用于固定小体积的医疗用品,如注射器和一次性无菌手套等,以充分利用抽屉1.1的空间。

使用时,将多种不同医疗用品分类放置在相应的抽屉1.1内,将冰帽3.4、制冷柜3.3和循环泵3.5放置在储物柜3内,拉动拉杆即可进行实现本创伤箱的移动;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利用肩带8将本创伤箱背起,以满足多种不同突发情况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icu创伤患者急救专用创伤箱,包括带有多个抽屉(1.1)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左侧壁(1.3)或右侧壁(1.4)上设置有伸缩式拉杆(1.5),所述左侧壁(1.3)上设置有用于卡装氧气瓶的存放架(1.6),所述右侧壁(1.4)上设置有置物框(1.7),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上对应设置有一对肩带(1.8);所述左侧壁(1.3)、右侧壁(1.4)向上延伸出所述抽屉(1.1),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导向槽(2.1),所述导向槽(2.1)上滑动设置有储物柜(3),所述储物柜(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沿导向槽(2.1)上下滑动的导轨(2.2),储物柜(3)顶部设置有提手(3.1),储物柜(3)的前侧壁为带有拉手(3.2)的柜门,储物柜(3)内放置有底部带有密封有制冷系统的制冷柜(3.3)、冰帽(3.4)和循环泵(3.5),所述循环泵(3.5)的进水口与所述制冷柜(3.3)的出水口相连通,循环泵(3.5)的出水口与所述冰帽(3.4)的进水口相连接,冰帽(3.4)的出水口与制冷柜(3.3)的进水口相连通,制冷柜(3.3)的储水腔体积为1l~2l;位于上方的所述抽屉(1.1)内放置有第一存放台(4.1)和第二存放台(5.1),所述第一存放台(4.1)上间隔开设有多列用于放置安瓿瓶的第一通槽(4.2)和至少两列用于放置西林瓶的第二通槽(4.3),所述第二存放台(5.1)上间隔开设有多列用于插装采血管的定位槽(5.2);位于下方的抽屉(1.1)左、右内侧面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弹性绑带(6),所述弹性绑带(6)的前后两端固连在抽屉(1.1)上;

靠近所述箱体左侧壁(1.3)、右侧壁(1.4)的所述储物柜(3)顶部间隔设置有固定帽(7.1),箱体左侧壁(1.3)上右侧壁(1.4)的顶部设置铰连有固定片(7.2),所述固定片(7.2)的自由端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帽(7.1)相配合的弧形卡槽(7.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CU创伤患者急救专用创伤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伸缩式拉杆和存放架,右侧壁上设置有置物框,左、右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一对肩带;左侧壁、右侧壁上部的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有储物柜,储物柜内放置有制冷柜、冰帽和循环泵,位于上方的抽屉内放置有第一、第二存放台,第一存放台上开设有第一、第二通槽,第二存放台上开设有定位槽;位于下方的抽屉左、右内侧面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弹性绑带,弹性绑带的前后两端固连在抽屉上。本实用新型转移方便,将患者用到的多种护理用品集中放置在抽屉内,操作方便,减少医护人员的往返取放次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固定片卡装在固定帽上,提高了储物柜的运动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李丽青;徐兰娟;裴晓阳;李航博;吴琼;彭月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芳
技术研发日:2019.06.13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