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4013发布日期:2020-05-15 16:0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胸外科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



背景技术:

心胸外科还包含了心脏外科和普胸外科的疾病,心外科研究心脏大血管创伤、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脏起搏和植入式除颤复律器、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心脏、肺和心肺移植等方面。

目前心胸术后对伤口的处理大多采用湿盐水纱布配合绷带进行包扎,导致后期对患者换药时极为不便,同时,绷带不具有防护功能,导致患者可能会受外界因素造成伤口破裂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目前心胸术后对伤口的处理大多采用湿盐水纱布配合绷带进行包扎,导致后期对患者换药时极为不便,同时,绷带不具有防护功能,导致患者可能会受外界因素造成伤口破裂的情况发生的问题,提供一种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前甲,所述前甲的内部设置有软板,所述软板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所述软板的外侧设置有海绵,所述前甲的两侧均设置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远离前甲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子贴,所述前甲的顶端设置有肩甲,所述肩甲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肩甲的顶端设置有后甲,所述后甲的一端设置有母贴。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固定带的一端均设置有子贴。

优选地,所述软板为椭圆形状,且软板内部呈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前甲、肩甲和后甲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

优选地,所述母贴的大小与两组子贴的大小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透气孔的数量为多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软板,椭圆形状的软板,很好的符合人体结构,使得软板能够完全覆盖在患者的肺部,并由于软板内部呈弧形结构,使得软板内部与患者伤口之间形成一个空腔,避免患者的伤口会受到来自外界撞击和摩擦的直接影响,同时软板表面的透气孔,能够使空腔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避免给患者产生闷热的感受,通过设置的松紧带,能够很好配合不同体型的人群,而且不会造成患者不适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的子贴和母贴,当需要对患者伤口换药时,手动将两组固定带从后甲上撕下,随后掀开前甲进行换药,与传统利用绷带包扎相比,装置简单方便,适用性强,同时由于海绵,提高了装置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软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甲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前甲;3、软板;4、透气孔;5、海绵;6、松紧带;7、固定带;8、子贴;9、肩甲;10、通孔;11、后甲;12、母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一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前甲2,前甲2的内部设置有软板3,软板3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4,软板3的外侧设置有海绵5,前甲2的两侧均设置有松紧带6,松紧带6远离前甲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带7,固定带7的一端设置有子贴8,前甲2的顶端设置有肩甲9,肩甲9的内部设置有通孔10,肩甲9的顶端设置有后甲11,后甲11的一端设置有母贴12。

本实施中:通过设置的软板3,椭圆形状的软板3,很好的符合人体结构,使得软板3能够完全覆盖在患者的肺部,并由于软板3内部呈弧形结构,使得软板3内部与患者伤口之间形成一个空腔,避免患者的伤口会受到来自外界撞击和摩擦的直接影响,同时软板3表面的透气孔4,能够使空腔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避免给患者产生闷热的感受,通过设置的松紧带6,能够很好配合不同体型的人群,而且不会造成患者不适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的子贴8和母贴12,当需要对患者伤口换药时,可手动将两组固定带7从后甲上撕下,随后掀开前甲2进行换药,与传统利用绷带包扎相比,装置简单方便,适用性强,同时由于海绵5,提高了装置的舒适度。

请着重参阅图2,固定带7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固定带7的一端均设置有子贴8,软板3为椭圆形状,且软板3内部呈弧形结构,通过设置的软板3,使得很好的符合人体结构,使得软板3能够完全覆盖在患者的肺部,并由于软板3内部呈弧形结构,使得软板3内部与患者伤口之间形成一个空腔,避免患者的伤口会受到外界因素的直接影响。

请着重参阅图2和图4,前甲2、肩甲9和后甲11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5,母贴12的大小与两组子贴8的大小相匹配,通过设置的母贴12和子贴8,当需要对患者伤口换药时,可手动将两组固定带7从后甲11上撕下,随后掀开前甲2进行换药,与传统利用绷带包扎相比,装置简单方便,适用性强,同时由于海绵5,提高了装置的舒适度。

请着重参阅图2,透气孔4的数量为多组,通过设置的透气孔4,软板3表面的透气孔4,能够使空腔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避免给患者产生闷热的感受。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患者的头部从肩甲9上的通孔10内穿入,并将前甲2覆盖在患者的肺部,通过前甲内部椭圆形状的软板3,很好的符合人体结构,使得软板3能够完全覆盖在患者的肺部,并由于软板3内部呈弧形结构,使得软板3内部与患者伤口之间形成一个空腔,避免患者的伤口会受到来自外界撞击和摩擦的直接影响,同时软板3表面的透气孔4,能够使空腔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避免给患者产生闷热的感受,随后将前甲2两侧的固定带7由患者肺部两侧绕至患者背部,固定带7与前甲2之间的松紧带6,能够很好配合不同体型的人群,而且不会造成患者不适的情况发生,最后利用固定带7表面的子贴8与后甲11表面的母贴12相粘合,完成安装,当需要对患者伤口换药时,手动将两组固定带7从后甲11上撕下,随后掀开前甲2进行换药,与传统利用绷带包扎相比,装置简单方便,适用性强,同时由于海绵5,提高了装置的舒适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前甲(2),所述前甲(2)的内部设置有软板(3),所述软板(3)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4),所述软板(3)的外侧设置有海绵(5),所述前甲(2)的两侧均设置有松紧带(6),所述松紧带(6)远离前甲(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带(7),所述固定带(7)的一端设置有子贴(8),所述前甲(2)的顶端设置有肩甲(9),所述肩甲(9)的内部设置有通孔(10),所述肩甲(9)的顶端设置有后甲(11),所述后甲(11)的一端设置有母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7)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固定带(7)的一端均设置有子贴(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板(3)为椭圆形状,且软板(3)内部呈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甲(2)、肩甲(9)和后甲(11)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贴(12)的大小与两组子贴(8)的大小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4)的数量为多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心胸外科临床护肺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前甲,所述前甲的内部设置有软板,所述软板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前甲的两侧均设置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远离前甲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子贴,所述肩甲的顶端设置有后甲,所述后甲的一端设置有母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软板,椭圆形状的软板,使得软板能够完全覆盖在患者的肺部,并由于软板内部呈弧形结构,使得软板内部与患者伤口之间形成一个空腔,避免患者的伤口会受到外界因素的直接影响,通过设置的松紧带,能够很好配合不同体型的人群,通过设置的子贴和母贴,当需要换药时,手动将两组固定板撕下,随后掀开前甲进行换药。

技术研发人员:蓝新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蓝新颜
技术研发日:2019.06.14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