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2369发布日期:2020-06-20 15:3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领域,具体涉及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



背景技术: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现有的温针灸在使用的过程中,艾灸容易脱落,造成皮肤灼热烫伤,对人体造成危害,并且艾绒或艾条的重量较重,在使用时,也容易压弯针柄,使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温针灸结构容易对皮肤造成烫伤,使用效率较高,目的在于提供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解决温针灸的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包括艾灸以及针刺,艾灸的下端插入针刺的上端,针刺上还套装有锡箔杯,锡箔杯位于艾灸的下方,并且锡箔杯上端的直径大于艾灸的直径;

锡箔杯的外侧面套装有第一钢圈,第一钢圈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钢圈,第一钢圈和第二钢圈之间连接有两个支撑杆,针刺位于第一钢圈和第二钢圈内,针刺的下端穿出第二钢圈。

进一步的,本装置在使用时,针刺插入人体中,针刺的上端插入艾灸,使用时,艾灸的下方设置有锡箔杯,锡箔杯的上端的直径大于艾灸的直径,使用时,艾灸的下端点燃,在燃烧过程中,脱落的艾灸落入锡箔杯中,进而防止与人体接触,防止皮肤杯烫伤,同时,通过第一钢圈与第二钢圈以及之间的支撑杆组成支撑结构,对锡箔杯进行支撑,防止在使用时,锡箔杯与人体之间接触,使用更加安全卫生。

本装置使用锡箔材料,锡箔材料能有效的防火,不会影响艾灸的传热,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针刺的下端插入人体中,第二钢圈与人体相接触,第一钢圈套装在锡箔杯的侧面,进而可对针刺进行支撑,防止艾灸的重量过重将针刺压弯,影响使用效率。

优选的,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第一钢圈和第二钢圈以及支撑杆均为细金属丝。本身艾灸的重量不会过重,使用细金属丝材料已经能足以支撑针刺,防止其弯曲,提高使用效率。

具体的,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锡箔杯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并且锡箔杯的下端的平面上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的直径与针刺的直径相同。锡箔杯这样的结构设置,在使用时能够好的将脱落的艾灸装入锡箔杯中,防止与人体直接接触。

优选的,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第一钢圈位于锡箔杯的侧面的二分之一处。这样的设置能更好的对锡箔杯进行支撑,防止直接与人体接触,更便于长期使用。

优选的,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针刺上还设置有挡板,挡板位于艾灸的下端,挡板为厚度为0.2mm的薄钢板,并且挡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挡板与艾灸的下端相接触。通过挡板对艾灸的下端进行支撑,在插入艾灸时,通过挡板可确定插入的位置,防止插入过多,并且挡板为钢板,其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因此在点燃艾灸下端时,虽然与挡板相接触,也不会影响燃烧,更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本装置采用锡箔杯防火防烫,能有效的避免接触,减少重量,提高使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本装置采用细金属丝对锡箔杯进行支撑,能有效的避免直接接触针刺部分和艾灸,使用更加安全卫生;

3、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艾灸,2-针刺,3-锡箔杯,4-第一钢圈,5-第二钢圈,6-支撑杆,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包括艾灸1以及针刺2,艾灸1的下端插入针刺2的上端,针刺2上还套装有锡箔杯3,锡箔杯3位于艾灸1的下方,并且锡箔杯3上端的直径大于艾灸1的直径;

锡箔杯3的外侧面套装有第一钢圈4,第一钢圈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钢圈5,第一钢圈4和第二钢圈5之间连接有两个支撑杆6,针刺2位于第一钢圈4和第二钢圈5内,针刺2的下端穿出第二钢圈5。

实施例2

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钢圈4和第二钢圈5以及支撑杆6均为细金属丝。锡箔杯3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并且锡箔杯3的下端的平面上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的直径与针刺2的直径相同。第一钢圈4位于锡箔杯3的侧面的二分之一处。针刺2上还设置有挡板7,挡板7位于艾灸1的下端,挡板7为厚度为0.2mm的薄钢板,并且挡板7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挡板7与艾灸1的下端相接触。

使用时,在艾灸的下端将其点燃,针刺的下端插入人体,艾灸充分燃烧,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艾灸(1)以及针刺(2),艾灸(1)的下端插入针刺(2)的上端,针刺(2)上还套装有锡箔杯(3),锡箔杯(3)位于艾灸(1)的下方,并且锡箔杯(3)上端的直径大于艾灸(1)的直径;

锡箔杯(3)的外侧面套装有第一钢圈(4),第一钢圈(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钢圈(5),第一钢圈(4)和第二钢圈(5)之间连接有两个支撑杆(6),针刺(2)位于第一钢圈(4)和第二钢圈(5)内,针刺(2)的下端穿出第二钢圈(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钢圈(4)和第二钢圈(5)以及支撑杆(6)均为细金属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其特征在于,锡箔杯(3)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并且锡箔杯(3)的下端的平面上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的直径与针刺(2)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钢圈(4)位于锡箔杯(3)的侧面的二分之一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其特征在于,针刺(2)上还设置有挡板(7),挡板(7)位于艾灸(1)的下端,挡板(7)为厚度为0.2mm的薄钢板,并且挡板(7)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挡板(7)与艾灸(1)的下端相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温针灸结构,包括艾灸以及针刺,艾灸的下端插入针刺的上端,针刺上还套装有锡箔杯,锡箔杯位于艾灸的下方,并且锡箔杯上端的直径大于艾灸的直径;锡箔杯的外侧面套装有第一钢圈,第一钢圈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钢圈,第一钢圈和第二钢圈之间连接有两个支撑杆,针刺位于第一钢圈和第二钢圈内,针刺的下端穿出第二钢圈。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苏洪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城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