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切口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2609发布日期:2020-07-29 02:4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双环切口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用的辅助工具,特别涉及到内窥镜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胸腔镜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近年开展的单孔胸腔镜技术,是基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的一次技术腾飞,单孔胸腔镜手术相较开胸手术和传统胸腔镜手术,更加微创化,最大限度减轻了手术对肋间神经的影响,在降低术后切口疼痛和胸壁感觉异常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期。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cn201620963052.3公开了一种双环切口保护套,其包括外环、置入环和柔性通道,外环和置入环内径相同,柔性通道两端分别连接外环和置入环,柔性通道为中空管状,所述柔性通道内腔设有与其内壁固定连接的腔镜通道管,所述外环上设有向柔性通道空腔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腔镜通道管穿设所述凹槽。所述柔性通道高度为2-3cm。所述柔性通道直径为2-5cm。腔镜通道管,专门用于供内窥镜进出,避免内窥镜对其他器械的干扰;同时,腔镜通道管4与柔性通道内壁固定连接,避免内窥镜在手术过程中产生位移,解决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内窥镜难以固定、持镜不稳的问题。同时,由于外环设有与腔镜通道管相嵌合的凹槽,进一步对腔镜通道管起到支撑作用,可保证从腔镜通道管4及其内的内窥镜牢固的固定在切口的一边,更大程度减少镜头对其他器械的干扰,减轻扶镜疲劳。

我公司在采购和使用上述内窥镜保护套后,发现该工具,虽然好用,但是很不方便运输,而且由于顶面空间较小,往往对于顶部术口的保护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环切口保护套,他不仅方便手术操作,而且方便运输,方便手术中切口的保护。

为完成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环切口保护套,它包括:外环、置入环和柔性通道,外环和置入环之间通过柔性通道连接,柔性通道为中空管状,所述柔性通道的通道内设有与其内壁固定连接的腔镜通道管,所述柔性通道由外环内向外翻沿与外环连接,顶面形成一个外开的平开口;所述的柔性通道的主通径小于外环直径;柔性通道的另一端向内翻沿与置入环连接,形成与柔性通道的主通径大小相同的置入环内径;所述的置入环的外径与外环的内径大小相配合,置入内环折叠后扣入外环内圈。本方案与现有技术所不同的在于,现有技术中,其顶面只有外环白宽度,其操作空间较小,而本方案则采用的是“外环内向外翻沿与外环连接,顶面形成一个外开的平开口”这样顶面的柔性通道周边形成一个平面,从而方便手术中的操作。另外,本方案与现有不同的是,其置入环向上折叠,可以将置入环扣入外环的内径内;从而形成一个折叠的、较薄的双环切口保护套。以此方便包装和运输。以往由于每个双环切口保护套不能折叠,立起包装,这样运输时非常占用空间;采用本方案后,一方面整体高度变短,另一方面,由于顶面有较大的平面,由此,带来的效果便是包装时,摆放比较稳定。

为了使折叠后表面更加平整,整体的支撑力更大。所述的外环的顶面的外开的平开口形成一个平面;所述的腔镜通道管的顶部与该平面等高。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细化,所述的柔性通道与外环的顶面连为一体;在外环的背面由外环的环体与柔性通道的外径之间形成容纳置入环的腔体。为了让外环能够卡入置入环内,将外环的环体与柔性通道的外径之间形成容纳置入环的腔体,这样便可以将置入环卡入腔体内。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细化,所述的置入环至柔性通道之间有一过渡坡。采用这样的方案一方面便于置入的插入,另外,不像以往的垂直的插入这么猛烈。

本实用新型的双环切口保护套,不仅方便手术操作,而且方便运输,更加方便手术中切口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倒置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双环切口保护套,它包括:外环1、置入环2和柔性通道4,外环1和置入环2之间通过柔性通道4连接,柔性通道4为中空管状,所述柔性通道4的通道内设有与其内壁固定连接的腔镜通道管5,所述柔性通道4由外环1内向外翻沿与外环1连接,顶面3形成一个外开的平开口;所述的柔性通道4的主通径小于外环1直径;柔性通道4的另一端向内翻沿与置入环2连接,形成与柔性通道4的主通径大小相同的置入环2内径;所述的置入环2的外径与外环1的内径大小相配合,置入内环折叠后扣入外环1内圈。本方案采用的“外环1内向外翻沿与外环1连接,顶面3形成一个外开的平开口”这样顶面3的柔性通道4周边形成一个平面,形成的平面有利于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在撑开创口的同时,能够牢牢卡住伤口,不易造成内窥镜的使用力度稍大形成保护套脱落的现象,“所述的置入环2的外径与外环1的内径大小相配合”,置入环2的内径长度更容易保护手术过程中对切口周边的血肉组织造成二次伤害,从而方便了手术操作过程。另外,本方案与现有不同的是,其置入环2向上折叠,可以将置入环2扣入外环1的内径内;从而形成一个折叠的、较薄的双环切口保护套,能够根据手术创部的皮肤层的厚度来调节切口保护套的高度;可以折叠的切口保护套非常节省占用空间,使得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效率提高。

其中,所述的外环1的顶面3的外开的平开口形成一个平面;所述的腔镜通道管5的顶部与该平面等高。

其中,所述的柔性通道4与外环1的顶面3连为一体;在外环1的背面由外环1的环体与柔性通道4的外径之间形成容纳置入环2的腔体。

其中,所述的置入环2至柔性通道4之间有一过渡坡。

其中,所述的腔镜通道管5的长度为外环1和置入环2叠加高度。

在进行内窥镜诊断或手术时,将本方案的双环切口保护套的置入环2以及柔性通道4夹扁,送入手术切口内,切口保护套通过自身材质的弹性自我恢复成原先形状,整体旋转使腔镜通道管5位于选择好的进镜处,摆正外环1位置。此时,柔性通道4紧贴手术切口壁,置入环2和外环1分别位于手术切口的内外两侧,此时可将内窥镜经由腔镜通道管5进入切口内。

本实用新型双环切口保护套,不仅方便手术操作,而且方便运输,更加方便手术中切口的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环切口保护套,它包括:外环、置入环和柔性通道,外环和置入环之间通过柔性通道连接,柔性通道为中空管状,所述柔性通道的通道内设有与其内壁固定连接的腔镜通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通道由外环内向外翻沿与外环连接,顶面形成一个外开的平开口;所述的柔性通道的主通径小于外环直径;柔性通道的另一端向内翻沿与置入环连接,形成与柔性通道的主通径大小相同的置入环内径;所述的置入环的外径与外环的内径大小相配合,置入内环折叠后扣入外环内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环切口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环的顶面的外开的平开口形成一个平面;所述的腔镜通道管的顶部与该平面等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环切口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通道与外环的顶面连为一体;在外环的背面由外环的环体与柔性通道的外径之间形成容纳置入环的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环切口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入环至柔性通道之间有一过渡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环切口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镜通道管的长度为外环和置入环叠加高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环切口保护套,它包括:外环、置入环和柔性通道,外环和置入环之间通过柔性通道连接,柔性通道为中空管状,所述柔性通道的通道内设有与其内壁固定连接的腔镜通道管,所述柔性通道由外环内向外翻沿与外环连接,顶面形成一个外开的平开口;所述的柔性通道的主通径小于外环直径;柔性通道的另一端向内翻沿与置入环连接,形成与柔性通道的主通径大小相同的置入环内径;所述的置入环的外径与外环的内径大小相配合,置入内环折叠后扣入外环内圈。本实用新型双环切口保护套,不仅方便手术操作,而且方便运输,更加方便手术中切口的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蒋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