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发热理疗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1577发布日期:2020-07-04 01:1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蓄能发热理疗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瓷枕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蓄能发热理疗枕。



背景技术:

瓷枕是一种枕头,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枕上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上诗句,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瓷枕最早创烧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枕具。

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性能,在酷热难耐的盛夏,瓷枕便成了清热消暑的好用品,正因如此,瓷枕在冬季使用时外表面过于冰冷,不方便使用,且长期使用会引发颈椎疾病,故提出一种蓄能发热理疗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蓄能发热理疗枕,具备颈部进行热敷的优点,解决了瓷枕在冬季使用时外表面过于冰冷,不方便使用,且长期使用会引发颈椎疾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蓄能发热理疗枕,包括瓷枕主体,所述瓷枕主体的右侧开设有瓷口,所述瓷口内设置有瓷盖,所述瓷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侧与瓷盖接触,所述瓷盖的右侧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插头,所述导线的右端贯穿瓷盖并延伸至瓷枕主体的内部,所述瓷盖与导线固定连接,所述瓷枕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发热片,所述导线的左端与发热片的左侧电性连接,所述发热片的外侧包覆有保护组件。

优选的,所述发热片位于瓷枕主体靠近人体颈部位置,所述发热片为石墨烯基导热储热复合电加热材料,具有低温远红外线理疗功效。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直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双层防漏电内胆,所述双层防漏电内胆设置在发热片的外侧,所述双层防漏电内胆的外侧设置有阻燃保护层,所述阻燃保护层的外侧设置有外层,所述外层的外侧包覆有外罩,所述外罩与瓷枕主体的内侧接触。

优选的,所述瓷枕主体颈部的高度低于两侧枕部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外层由化纤或羽绒填充而成,所述外罩由聚酯纤维棉制成。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导线、插头和发热片的相互配合,进行瓷枕主体进行导热,从而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热敷,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预防颈椎疾病,同时解决了传统的瓷枕冬季使用时外表面过于冰冷,不方便使用的问题,通过保护组件可对发热片进行安全防护,提高瓷枕主体使用时的安全性,通过密封圈可有效的保证瓷盖与瓷枕主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保证瓷枕主体的密封性,从而对瓷枕主体内部进行蓄热,提高整个发热枕的发热效率。

(2)发热片为石墨烯基导热储热复合电加热材料,石墨烯基复合电加热片放置在理疗枕中,具有低温远红外线理疗功效。

(3)密封圈的直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方便瓷盖的安装,同时使得瓷盖与密封圈紧密接触。

(4)通过双层防漏电内胆和阻燃保护层对发热片进行防漏电和阻燃,提高安全性。

(5)瓷枕主体颈部的高度低于两侧枕部的高度,中间低两边高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保证侧睡时颈椎处于轻松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能发热理疗枕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能发热理疗枕的瓷盖与瓷枕主体分离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正视剖面图。

其中:瓷枕主体1、瓷口2、瓷盖3、密封圈4、导线5、插头6、发热片7、保护组件8、双层防漏电内胆81、阻燃保护层82、外层83、外罩84。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能发热理疗枕,它包括瓷枕主体1,瓷枕主体1的右侧开设有瓷口2,瓷口2内设置有瓷盖3,瓷口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4,密封圈4为橡胶材料,密封圈4的内侧与瓷盖3接触,瓷盖3的右侧设置有导线5,导线5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插头6,导线5的右端贯穿瓷盖3并延伸至瓷枕主体1的内部,瓷盖3与导线5固定连接,瓷枕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发热片7,导线5的左端与发热片7的左侧电性连接,发热片7的外侧包覆有保护组件8,通过导线5、插头6和发热片7的相互配合,进行瓷枕主体1进行导热,从而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热敷,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预防颈椎疾病,同时解决了传统的瓷枕冬季使用时外表面过于冰冷,不方便使用的问题,通过保护组件8可对发热片7进行安全防护,提高瓷枕主体1使用时的安全性,通过密封圈4可有效的保证瓷盖3与瓷枕主体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保证瓷枕主体1的密封性,从而对瓷枕主体1内部进行蓄热,提高整个发热枕的发热效率。

进一步的,发热片7位于瓷枕主体1靠近人体颈部位置,发热片7为石墨烯基导热储热复合电加热材料,石墨烯基复合电加热片放置在理疗枕中,具有低温远红外线理疗功效。

进一步的,密封圈4的直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方便瓷盖3的安装,同时使得瓷盖3与密封圈4紧密接触。

进一步的,保护组件8包括双层防漏电内胆81,双层防漏电内胆81为防漏电绝缘材料,双层防漏电内胆81设置在发热片7的外侧,双层防漏电内胆81的外侧设置有阻燃保护层82,阻燃保护层82的外侧设置有外层83,外层83的外侧包覆有外罩84,外罩84与瓷枕主体1的内侧接触,通过双层防漏电内胆81和阻燃保护层82对发热片7进行防漏电和阻燃,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的,瓷枕主体1颈部的高度低于两侧枕部的高度,中间低两边高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保证侧睡时颈椎处于轻松状态。

进一步的,外层83由化纤或羽绒填充而成,外罩84由聚酯纤维棉制成,化纤或羽绒具备很好的保温效果,聚酯纤维棉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导线5、插头6和发热片7的相互配合,进行瓷枕主体1进行导热,从而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热敷,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预防颈椎疾病,同时解决了传统的瓷枕冬季使用时外表面过于冰冷,不方便使用的问题,通过保护组件8中的双层防漏电内胆81和阻燃保护层82对发热片7进行防漏电和阻燃保护,提高安全性,可对发热片7进行安全防护,提高瓷枕主体1使用时的安全性,通过密封圈4可有效的保证瓷盖3与瓷枕主体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保证瓷枕主体1的密封性,从而对瓷枕主体1内部进行蓄热,提高整个发热枕的发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蓄能发热理疗枕,包括瓷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瓷枕主体(1)的右侧开设有瓷口(2),所述瓷口(2)内设置有瓷盖(3),所述瓷口(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的内侧与瓷盖(3)接触,所述瓷盖(3)的右侧设置有导线(5),所述导线(5)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插头(6),所述导线(5)的右端贯穿瓷盖(3)并延伸至瓷枕主体(1)的内部,所述瓷盖(3)与导线(5)固定连接,所述瓷枕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发热片(7),所述导线(5)的左端与发热片(7)的左侧电性连接,所述发热片(7)的外侧包覆有保护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发热理疗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7)位于瓷枕主体(1)靠近人体颈部位置,所述发热片(7)为石墨烯基导热储热复合电加热材料,具有低温远红外线理疗功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发热理疗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的直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发热理疗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8)包括双层防漏电内胆(81),所述双层防漏电内胆(81)设置在发热片(7)的外侧,所述双层防漏电内胆(81)的外侧设置有阻燃保护层(82),所述阻燃保护层(82)的外侧设置有外层(83),所述外层(83)的外侧包覆有外罩(84),所述外罩(84)与瓷枕主体(1)的内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发热理疗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瓷枕主体(1)颈部的高度低于两侧枕部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发热理疗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83)由化纤或羽绒填充而成,所述外罩(84)由聚酯纤维棉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蓄能发热理疗枕,包括瓷枕主体,所述瓷枕主体的右侧开设有瓷口,瓷口内设置有瓷盖,所述瓷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侧与瓷盖接触。本方案通过导线、插头和发热片的相互配合,发热片采用石墨烯基导热储热复合电加热材料,进行瓷枕主体进行导热,从而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热敷,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预防颈椎疾病,低温远红外线理疗功效,解决了传统的瓷枕冬季使用时外表面过于冰冷,不方便使用的问题,通过保护组件可对发热片进行安全防护,提高瓷枕主体使用时的安全性,通过密封圈可有效的保证瓷盖与瓷枕主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保证瓷枕主体的密封性,从而对瓷枕主体内部进行蓄热,提高整个发热枕的发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文;张接安;徐连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正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8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