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4002发布日期:2020-06-26 21:4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康复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下肢主要神经是坐骨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损伤多见于髋关节后脱位时,表现为屈膝肌、小腿及足部肌肉瘫痪,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感觉丧失,长时间患病会导致患者腿腿部肌肉萎缩,现有康复训练装置需要患者自身对下肢进行运动锻炼,但有些患者会伴随充血臃肿等现象不能自行进行训练,并且训练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部分患者无法自行进行运动训练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方向的电机箱,电机箱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的按摩箱,按摩箱上侧开设有位于其左侧且上下方向的通槽,按摩箱左侧开设有多个位于其前侧且沿前后方向均布的贯穿槽,按摩箱后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凸轮,凸轮偏心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摆动杆,摆动杆左侧面上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布且前端可伸出通槽的按摩棒,摆动杆下端铰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滑块前侧设有左右方向且可左右滑动的支撑杆,支撑杆左端经上下方向的连接杆固定有上端伸出贯穿槽的按摩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设有凸轮与连杆及按摩棒与按摩轮等机构,可同时对患者小腿及脚底进行刺激按摩,促进了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提高了儿童下肢神经训练时的效率,减少了训练时间,按摩箱左右两侧设有上下方向的挡垫,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上下方向的电机箱1,电机箱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的按摩箱2,按摩箱2上侧开设有位于其左侧且上下方向的通槽3,按摩箱2左侧开设有多个位于其前侧且沿前后方向均布的贯穿槽4,按摩箱2后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凸轮5,凸轮5偏心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摆动杆6,摆动杆6左侧面上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布且前端可伸出通槽3的按摩棒7,摆动杆6下端铰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8,滑块8前侧设有左右方向且可左右滑动的支撑杆9,支撑杆9左端经上下方向的连接杆10固定有上端伸出贯穿槽4的按摩装置。

为了使凸轮5转动,所述的两个按摩箱2向对面上均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传动轴11,两个传动轴11相对端分别同轴设有从动锥齿轮12,两个传动轴11相背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凸轮5固定连接,电机箱1内设有上下轴向的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端上同轴设有可与从动锥齿轮12啮合的驱动锥齿轮14。

为了使滑块8可上下滑动,所述的按摩箱2下侧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向前的矩形槽15,滑块8与矩形槽15滑动连接。

为了使支撑杆9可左右滑动,所述的滑块8前侧开设有三个前后方向且开口向前的滑槽16,三个滑槽16首尾相连且呈三角形分布,三个滑槽16连接处存在高低差,支撑杆9后端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开口向后的圆形凹槽17,圆形凹槽17底面经弹簧18连接有可插入滑槽16内的圆柱杆19。

为了更好的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所述的按摩装置包括前后方向的托块20,托块20上设有多个沿其上侧面均布且上下方向的支架21,每个支架21上侧均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上端伸出贯穿槽4的按摩轮22。

为了便于患者腿部的摆放,所述的按摩箱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挡垫2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腿部放在按摩箱2上,启动电机13,电机13输出端经啮合使传动轴11转动,传动轴11带动凸轮5同步转动,同时摆动杆6左右摆动,并带动按摩棒7对患者小腿进行刺激按摩;

在摆动杆6向左摆动时,摆动杆6下端带动滑块8向上移动,滑块8带动三个滑槽16同步向上移动,圆柱杆19相对于滑槽16向下移动,因三个滑槽16连接处存在高低差,所以右侧的滑槽16上低下高,圆柱杆19相对于滑槽16向下移动时向前挤压弹簧18,因右侧的滑槽16下端高于下侧的滑槽16右端,所以圆柱杆19滑动至右侧的滑槽16下端时经弹簧18挤压滑入下侧的滑槽16内,支撑杆9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摆动杆6向右摆动时,摆动杆6下端带动滑块8向下移动,滑块8带动三个滑槽16同步向下移动,同时圆柱杆19相对于下侧的滑槽16向左移动,因三个滑槽16之间的高度差,所以下侧的滑槽16右低左高,圆柱杆19向左移动时,向前挤压弹簧18并带动支撑杆9向左移动,支撑杆9经连接杆10带动托块20同步向左移动,托块20经支架21带动按摩轮22向左移动;

因下侧的滑槽16左端高于上侧的滑槽16左端,当圆柱杆19滑动至下侧的滑槽16与上侧的滑槽16连接处时,经弹簧18挤压使圆柱杆19滑入上侧的滑槽16内,并相对于上侧的滑槽16向右移动,因三个滑槽16之间的高度差,所以上侧的滑槽16左低右高,圆柱杆19向右移动时,向前挤压弹簧18并带动支撑杆9向右移动,支撑杆9经连接杆10带动托块20同步向右移动,托块20经支架21带动按摩轮22向右移动,因上侧的滑槽16右端高于右侧的滑槽16上端,所以圆柱杆19滑动至上侧的滑槽16与右侧的滑槽16连接处时,经弹簧18挤压使圆柱杆19滑入右侧的滑槽16内,重复上述步骤,对患者脚底进行刺激按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设有凸轮与连杆及按摩棒与按摩轮等机构,可同时对患者小腿及脚底进行刺激按摩,促进了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提高了儿童下肢神经训练时的效率,减少了训练时间,按摩箱左右两侧设有上下方向的挡垫,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上下方向的电机箱(1),其特征在于,电机箱(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的按摩箱(2),按摩箱(2)上侧开设有位于其左侧且上下方向的通槽(3),按摩箱(2)左侧开设有多个位于其前侧且沿前后方向均布的贯穿槽(4),按摩箱(2)后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凸轮(5),凸轮(5)偏心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摆动杆(6),摆动杆(6)左侧面上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布且前端可伸出通槽(3)的按摩棒(7),摆动杆(6)下端铰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8),滑块(8)前侧设有左右方向且可左右滑动的支撑杆(9),支撑杆(9)左端经上下方向的连接杆(10)固定有上端伸出贯穿槽(4)的按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按摩箱(2)相对面上均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传动轴(11),两个传动轴(11)相对端分别同轴设有从动锥齿轮(12),两个传动轴(11)相背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凸轮(5)固定连接,电机箱(1)内设有上下轴向的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端上同轴设有可与从动锥齿轮(12)啮合的驱动锥齿轮(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箱(2)下侧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向前的矩形槽(15),滑块(8)与矩形槽(15)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8)前侧开设有三个前后方向且开口向前的滑槽(16),三个滑槽(16)首尾相连且呈三角形分布,三个滑槽(16)连接处存在高低差,支撑杆(9)后端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开口向后的圆形凹槽(17),圆形凹槽(17)底面经弹簧(18)连接有可插入滑槽(16)内的圆柱杆(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装置包括前后方向的托块(20),托块(20)上设有多个沿其上侧面均布且上下方向的支架(21),每个支架(21)上侧均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上端伸出贯穿槽(4)的按摩轮(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箱(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挡垫(23)。


技术总结
一种儿童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部分患者无法自行进行运动训练的问题;包括上下方向的电机箱,电机箱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的按摩箱,按摩箱上侧开设有位于其左侧且上下方向的通槽,按摩箱左侧开设有多个位于其前侧且沿前后方向均布的贯穿槽,按摩箱后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凸轮,凸轮偏心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摆动杆,摆动杆左侧面上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布且前端可伸出通槽的按摩棒,摆动杆下端铰接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滑块前侧设有左右方向且可左右滑动的支撑杆,支撑杆左端经上下方向的连接杆固定有上端伸出贯穿槽的按摩装置;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董宠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董宠凯
技术研发日:2019.08.14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