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4632发布日期:2020-06-30 20:07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技术是目前抢救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如果气管切开套管出现移位、阻塞、气囊漏气、可疑脱管等情况时,需立刻给予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在气管切开早期,由于皮肤窦道未形成、局部组织水肿等原因,在更换气管切开套管过程中,易出现局部出血、插入假道、插入困难等情况,患者若不能及时建立通畅气道,将出现呼吸困难、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甚至危及生命。普通套管更换时无导丝引导,更换时风险大,尤其在术后48小时内或患者患者呼吸急促时,气切窦道未形成或错位,导致难以插入,可能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新套管1、内芯导管2、导丝3、盖帽8、固定头9;固定头9中心位置有圆孔904,导丝3通过圆孔904插入,所述固定头9与内芯导管2相连接,盖帽8盖在新套管1上。

优选的,所述新套管1靠近盖帽8处设有固定贴片10,所述固定贴片10包括新套管1穿过的贴片和分别设于所述新套管1两侧的两个侧翼,该新套管1穿过的贴片和两个侧翼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新套管1两侧的两个侧翼上分别设置固定通孔11。

优选的,所述新套管1的一端带有气囊6,气囊6和气囊连接管13连接,气囊连接管13和充气囊5连接,充气囊5有外套管气囊充气口4。

优选的,所述包括新套管1上设置刻度线7。

优选的,所述固定头9包括紧挨内芯导管2两侧的卡紧头902、两侧的卡紧头固定杆903,卡紧面901。

优选的,所述新套管1为软性pvc材质。

优选的,所述导丝3导入新套管1的深度是16c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所述气管切开套管导引器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气管切开套管拔出后,突然出现的气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也不会出现再次插入困难的情况。

2、所述固定贴片10贴在颈部,固定带穿过所述固定通孔11在患者颈部固定,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3、刻度的设置使得导丝置入套管的深度位置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头9的示意图。

图中1-新套管,2-内芯导管,3-导丝,4-气囊充气口,5-充气囊,6-气囊,7-刻度线,8-盖帽,9-固定头,901-卡紧面,902-卡紧头,903-卡紧头固定杆,904-圆孔,10-固定贴片,11-固定通孔,12-膨胀部,13-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包括新套管1、内芯导管2、导丝3、盖帽8、固定头9;固定头9中心位置有圆孔904,导丝3通过圆孔904插入,所述固定头9与内芯导管2相连接,盖帽8盖在新套管1上。

所述新套管1靠近盖帽8处设有固定贴片10,所述固定贴片10包括新套管1穿过的贴片和分别设于所述新套管1两侧的两个侧翼,该新套管1穿过的贴片和两个侧翼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固定贴片10贴在颈部,固定带穿过所述固定通孔11在患者颈部固定,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所述新套管1两侧的两个侧翼上分别设置固定通孔11。

所述新套管1的一端带有气囊6,气囊6和气囊连接管13连接,气囊连接管13和充气囊5连接,充气囊5有外套管气囊充气口4;气囊充气后可以分别封闭外套管与气道之间的间隙,以及内、外套管之间的间隙,和患者气道一起形成密闭通道。

所述包括新套管1上设置刻度线7。

所述固定头9包括紧挨内芯导管2两侧的卡紧头902、两侧的卡紧头固定杆903,卡紧面901。

所述新套管1为软性pvc材质。

所述导丝3导入新套管1的深度是16cm。

工作原理:所述气管切开套管导引器使用时,操作前提前将内芯导管2置入新套管1内,新套管1表面涂石蜡油,操作时,沿原套管置入导丝3,深度约为16cm,确保导丝来回拉动良好后,然后拔出原套管,新套管1及内芯导管沿导丝3置入气管腔内,导丝3穿过固定头9中心位置圆孔904,再次确保导丝来回拉动良好后,拔出固定头9及所连内芯导管2,并同时拔出导丝3,固定新套管1。固定贴片10贴在颈部,固定带穿过所述固定通孔11在患者颈部固定,气囊6充气后可以分别封闭外套管与气道之间的间隙,以及内、外套管之间的间隙,和患者气道一起形成密闭通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套管(1)、内芯导管(2)、导丝(3)、盖帽(8)、固定头(9);固定头(9)中心位置有圆孔(904),导丝(3)通过圆孔(904)插入,所述固定头(9)与内芯导管(2)相连接,盖帽(8)盖在套管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套管(1)靠近盖帽(8)处设有固定贴片(10),所述固定贴片(10)包括新套管(1)穿过的贴片和分别设于所述新套管(1)两侧的两个侧翼,该新套管(1)穿过的贴片和两个侧翼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套管(1)两侧的两个侧翼上分别设置固定通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套管(1)的一端带有气囊(6),气囊(6)和气囊连接管(13)连接,气囊连接管(13)和充气囊(5)连接,充气囊(5)有外套管气囊充气口(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新套管(1)上设置刻度线(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9)包括紧挨内芯导管(2)两侧的卡紧头(902)、两侧的卡紧头固定杆(903),卡紧面(9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套管(1)为软性pvc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3)导入新套管(1)的深度是16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套管更换引导装置。包括新套管、内芯导管、导丝、盖帽、固定头;固定头中心位置有圆孔,导丝通过圆孔插入,固定头与内芯导管相连接,盖帽盖在套管上。所述气管切开套管导引器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气管切开套管拔出后,突然出现的气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也不会出现再次插入困难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鹏;李小民;刘克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29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