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部防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0601发布日期:2020-06-30 20:0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部防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垫层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面部防压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有些手术治疗时,需要将患者体位摆放成俯卧位,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持续性地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形成压疮。压疮易继发感染,导致皮肤破溃、溃烂,可深达骨骼,严重者还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为了防止压疮的产生,医护人员会将人体与床接触的承重部位,进行减压处理,预防压疮。常用的处理方式有:使用气垫床、水垫、海绵垫、软枕头等方式。但由于手术在持续进行这一特殊原因,无法进行翻身缓解压力。减轻受压部位的压力,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是减少压疮发生的有效方式。

现有医疗常用的水胶体敷料或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随着手术的进行,防压效果逐渐下降,特别是当俯卧位手术时,整个面部处于受压状态,面部凸起部位(眉骨,颧骨,下颌角等部位),手术结束后,面部软组织受压变红,甚至持续发红最终导致压疮。无法起到良好的防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部防压结构,以克服现有垫层无法该表局部受压情况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部防压结构,包括面部防压垫,面部防压垫为面膜型,面部防压垫开设有眼部通孔、鼻部通孔和嘴部通孔;面部防压垫沿厚度方向包括吸收层、缓冲层、气垫层和防护层;气垫层内分为多个独立空间,每个独立空间设有一个进出气口;多个独立空间将面部防压垫表面分为多个施压区。

进一步的,气垫层的多个进出气口连接有气泵。

进一步的,气垫层内分为上额部、左脸部、右脸部、左下颌部和右下颌部;上额部与左脸部和右脸部沿眉毛上沿分界,左脸部和右脸部沿鼻中线分界;左下颌部和右下颌部沿鼻中线分界。

进一步的,吸收层为水胶体层。

进一步的,缓冲层为高吸收性聚丙烯纤维层。

进一步的,进出气口采用快速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面部防压结构,面部防压垫外形为面膜形,使用过程中,人体面部与面部防压垫的吸收层贴合,向气垫层内的所有独立空间同时充气,使气垫层膨胀,确保吸收层与人体脸部贴合,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不同独立空间间隔充放气,使其中一个或两个独立空间排气,则与排气后的独立空间部位接触的面部与吸收层脱离,则该部位压力缓解,通过间歇控制不同独立空间充放气,使独立空间交替充放气,从而确保人体面部避免长时间和面部防压垫接触,使人体面部局部得到缓冲,从而有效防止面部软组织长时间受压变红甚至持续发红最终导致压疮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其中,1、面部防压垫;2、吸收层;3、缓冲层;4、气垫层;5、防护层;6、进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面部防压结构,包括面部防压垫1,面部防压垫1为面膜型,面部防压垫1开设有眼部通孔、鼻部通孔和嘴部通孔;面部防压垫1沿厚度方向包括吸收层2、缓冲层3、气垫层4和防护层5;气垫层4内分为多个独立空间,每个独立空间设有一个进出气口6;多个独立空间将面部防压垫1表面分为多个施压区。

气垫层4的多个进出气口6连接有气泵;

具体的,气垫层4内分为上额部、左脸部、右脸部、左下颌部和右下颌部;上额部与左脸部和右脸部沿眉毛上沿分界,左脸部和右脸部沿鼻中线分界;左下颌部和右下颌部沿鼻中线分界;

吸收层2为水胶体层,水胶体成份吸收渗液后形成凝胶,可促进伤口生长;

缓冲层3为高吸收性聚丙烯纤维层,高吸收性聚丙烯纤维层能够吸收多余组织渗出液;

进出气口6采用快速接口,便于和气泵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步骤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面部防压结构,面部防压垫外形为“面膜”形,使用过程中,人体面部与面部防压垫1的吸收层2贴合,向气垫层4内的所有独立空间同时充气,使气垫层4膨胀,确保吸收层2与人体脸部贴合,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不同独立空间间隔充放气,使其中一个或两个独立空间排气,则与排气后的独立空间部位接触的面部与吸收层2脱离,则该部位压力缓解,通过间歇控制不同独立空间充放气,使独立空间交替充放气,从而确保人体面部避免长时间和面部防压垫接触,使人体面部局部得到缓冲,从而有效防止面部软组织长时间受压变红,甚至持续发红最终导致压疮的风险。通过该设计,使得不同区域的皮肤可得以透气,从而起到防压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面部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面部防压垫(1),面部防压垫(1)为面膜型,面部防压垫(1)开设有眼部通孔、鼻部通孔和嘴部通孔;面部防压垫(1)沿厚度方向包括吸收层(2)、缓冲层(3)、气垫层(4)和防护层(5);气垫层(4)内分为多个独立空间,每个独立空间设有一个进出气口(6);多个独立空间将面部防压垫(1)表面分为多个施压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气垫层(4)的多个进出气口(6)连接有气泵。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气垫层(4)内分为上额部、左脸部、右脸部、左下颌部和右下颌部;上额部与左脸部和右脸部沿眉毛上沿分界,左脸部和右脸部沿鼻中线分界;左下颌部和右下颌部沿鼻中线分界。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收层(2)为水胶体层。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缓冲层(3)为高吸收性聚丙烯纤维层。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进出气口(6)采用快速接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部防压结构,面部防压垫外形为面膜形,使用过程中,人体面部与面部防压垫的吸收层贴合,向气垫层内的所有独立空间同时充气,使气垫层膨胀,确保吸收层与人体脸部贴合,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不同独立空间间隔充放气,使其中一个或两个独立空间排气,则与排气后的独立空间部位接触的面部与吸收层脱离,则该部位压力缓解,通过间歇控制不同独立空间充放气,使独立空间交替充放气,从而确保人体面部避免长时间和面部防压垫接触,使人体面部局部得到缓冲,从而有效防止面部软组织长时间受压变红甚至持续发红最终导致压疮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吴绪才;高子军;董补怀;杨青利;肖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市红会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