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8381发布日期:2020-08-18 20:2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心静脉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常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循环生理参数,以及估计体液多寡;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常出现在失血量可能较大的手术,或者是急救时维持血压;长期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注射,长期止痛药注射的给予途径;对于周边静脉(小静脉)较具刺激性的药物,改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入。例如:胺碘酮等;血液透析的管道,如血浆置换或洗肾肿瘤的化疗,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防止药液外渗;为反复输液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输液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重症患者建立输液通路。

目前临床上引流浆膜腔积液基本都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该导管内径仅1mm左右,积液中如絮状物较多或出现导管尖端贴壁情况则无法顺利引流积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引流不通畅的问题,而提出的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排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孔的内部卡接有分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阻流管,所述阻流管的内部开设有应流孔。

优选的,所述排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本体,所述分流管为软体。

优选的,所述排流管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阻流管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阻流管连接块固定连接在阻流管的一侧,所述分流孔与应流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分流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分流孔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开设在排流管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分流管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排流管的外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流孔、应流孔、排流管和阻流管的配合使用,医疗人员可通过移动阻流管使应流孔与分流孔相对应,排流管内积液中的絮状物可通过分流孔流入分流管内,有效避免中心静脉导使用时贴壁现象的发生,通过多个分流孔和应流孔的设置,可明显降低导管堵管概率,使积液引流更顺畅。

2、本实用新型,通过阻流管连接块、空腔、阻流管和滑槽的配合使用,医疗人员可通过推动阻流管连接块在滑槽内滑动,即可带动阻流管在空腔内进行滑动,从而使应流孔与分流孔相对应,其操作过程简单便捷省时省力,不仅整体结构连接紧凑,密封性强,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可降低导管堵管的概率且结构简单,便于医疗人员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阻流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流管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流管;2、导流管本体;3、分流孔;4、分流管;5、空腔;6、阻流管;7、应流孔;8、滑槽;9、阻流管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排流管1,积液可在排流管1内流动,排流管1的外表面开设有分流孔3,分流孔3的内部卡接有分流管4,积液中的絮状物可通过分流孔3流入分流管4内,分流管4为密封管体,排流管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空腔5的内部设置有阻流管6,阻流管6可在空腔5内进行滑动,阻流管6的内部开设有应流孔7,医疗人员可通过移动阻流管6可使得应流孔7与分流孔3相对应,反之可避免积液通过分流孔3流入分流管4内,排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本体2,分流管4为软体,排流管1的正面开设有滑槽8,滑槽8的内部设置有阻流管连接块9,通过推动阻流管连接块9可带动阻流管6进行移动,阻流管连接块9固定连接在阻流管6的一侧,分流孔3与应流孔7相适配,分流孔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分流孔3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开设在排流管1的外表面,分流管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分流管4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排流管1的外表面,通过多个分流孔3与应流孔7的设置,可降低导管堵管概率,使积液引流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流孔3、应流孔7、排流管1和阻流管6的配合使用,医疗人员可通过移动阻流管6使应流孔7与分流孔3相对应,排流管1内积液中的絮状物可通过分流孔3流入分流管4内,有效避免中心静脉导使用时贴壁现象的发生,通过多个分流孔3和应流孔7的设置,可明显降低导管堵管概率,使积液引流更顺畅,通过阻流管连接块9、空腔5、阻流管6和滑槽8的配合使用,医疗人员可通过推动阻流管连接块9在滑槽8内滑动,即可带动阻流管6在空腔5内进行滑动,从而使应流孔7与分流孔3相对应,其操作过程简单便捷省时省力,不仅整体结构连接紧凑,密封性强,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排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管(1)的外表面开设有分流孔(3),所述分流孔(3)的内部卡接有分流管(4),所述排流管(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内部设置有阻流管(6),所述阻流管(6)的内部开设有应流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本体(2),所述分流管(4)为软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管(1)的正面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的内部设置有阻流管连接块(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管连接块(9)固定连接在阻流管(6)的一侧,所述分流孔(3)与应流孔(7)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分流孔(3)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开设在排流管(1)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分流管(4)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排流管(1)的外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属于中心静脉导管技术领域。带有引流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排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孔的内部卡接有分流管,所述排流管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阻流管,所述阻流管的内部开设有应流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流孔、应流孔、排流管和阻流管的配合使用,医疗人员可通过移动阻流管使应流孔与分流孔相对应,排流管内积液中的絮状物可通过分流孔流入分流管内,有效避免中心静脉导使用时贴壁现象的发生,通过多个分流孔和应流孔的设置,可明显降低导管堵管概率,使积液引流更顺畅,具有可降低导管堵管的概率且结构简单,便于医疗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朱莹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莹莹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