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0307发布日期:2020-10-02 08:2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



背景技术:

普外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在临床护理中需要通过清创装置对患者损坏部位进行清洗。传统的普外科临床护理时候,操作不方便,对伤患处护理拆卸下来的纱布等医用物品处理不方便,在清理胳膊患处时候对清洗液处理不方便,容易导致室内环境污染,并且在清理时患处受到刺激时会比较疼痛,病人会不由的移动胳膊,容易被清理时的镊子等尖锐工具划到,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可以有效收集清洗液,防止患者在清洗胳膊患处时因疼痛而移动,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包括底座、收集箱、立柱、工具台、伺服电动缸、两个紧固组件和工作台组件,所述底座下表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上表面右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倒“t”型凹槽,所述第一倒“t”型凹槽贯穿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一倒“t”型凹槽内腔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立柱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顶部,所述工具台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所述收集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倒“t”型凹槽左侧,所述伺服电动缸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表面并位于所述收集箱右侧,所述工作台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右侧设置有弧形乳胶垫,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二倒“t”型凹槽,所述紧固组件下端滑动嵌入在所述第二倒“t”型凹槽内,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所述伺服电动缸输出端,所述底座上表面还设置有蓄电池和开关,所述开关分别与所述蓄电池输出端和伺服电动缸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倒“t”型滑块,所述倒“t”型滑块上端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表面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定位板内侧壁垂直设置有紧固板,所述紧固板内侧壁设置有海绵垫,所述倒“t”型滑块滑动嵌入在所述第二倒“t”型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位于所述第二倒“t”型凹槽一侧。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顶部设置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四边均设置有密封条,所述收集箱内腔设置有收纳抽屉,所述收纳抽屉前壁设置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位于所述收集箱右侧,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电池箱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收集箱顶部设置有密封门,使用时将密封门打开,清理伤口用的消毒液滴到收纳抽屉内,清理完,将密封门关闭推走,避免移动过程中,使用过得消毒液挥发污染空气。

2、蓄电池给伺服电动缸供电,开关控制伺服电动缸输出端升降,进而可以调整支撑板高度,适应不同患者手臂高度,调节灵活。

3、工具台下面通过立柱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块滑动嵌入在第一倒“t”型凹槽内,所以工具台可以通过第一滑块沿着第一倒“t”型凹槽前后滑动,进而方便调节到最为合适的位置,使医护人员方便从工具台上取拿工具。

4、患者手臂放在弧形乳胶垫上进行伤口清洗时更为舒适,拧松调节螺栓,往里移动两个紧固板使海绵垫紧贴患者胳膊,然后向下拧紧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底部紧压橡胶条将紧固板固定,进而可以防止患者手臂在清洗过程中移动被镊子等清创工具碰伤,避免了二次伤害,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橡胶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紧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收集箱、3-第一滑块、4-立柱、5-工具台、6-伺服电动缸、7-支撑板、8-弧形乳胶垫、9-橡胶条、10-倒“t”型滑块、11-定位板、12-紧固板、13-海绵垫、14-调节螺栓、15-电池箱、16-蓄电池、17-开关、101-第一倒“t”型凹槽、102-万向轮、111-通孔、21-收纳抽屉、22-密封门、211-拉手、71-第二倒“t”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包括底座1、收集箱2、立柱4、工具台5、伺服电动缸6、两个紧固组件和工作台组件,紧固组件包括倒“t”型滑块10,倒“t”型滑块10上端设置有定位板11,定位板1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通孔111,通孔111通过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4,定位板11内侧壁垂直设置有紧固板12,紧固板12内侧壁设置有海绵垫13,倒“t”型滑块10滑动嵌入在第二倒“t”型凹槽71内。支撑板7上表面设置有橡胶条9,橡胶条9位于第二倒“t”型凹槽71一侧。底座1下表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102,上表面右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倒“t”型凹槽101,第一倒“t”型凹槽101贯穿底座1上表面;第一倒“t”型凹槽101内腔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3,立柱4垂直设置在第一滑块3顶部,工具台5设置在立柱4顶部,收集箱2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并位于第一倒“t”型凹槽101左侧,收集箱2顶部设置有密封门22,密封门22四边均设置有密封条,收集箱2内腔设置有收纳抽屉21,收纳抽屉21前壁设置有拉手211。伺服电动缸6垂直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表面并位于收集箱2右侧,工作台组件包括支撑板7,支撑板7上表面右侧设置有弧形乳胶垫8,支撑板7上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二倒“t”型凹槽71,紧固组件下端滑动嵌入在第二倒“t”型凹槽71内,支撑板7垂直设置在伺服电动缸6输出端,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电池箱15,电池箱15位于收集箱2右侧,蓄电池16设置在电池箱15内部,开关17设置在电池箱15顶端。开关17分别与蓄电池16输出端和伺服电动缸6输入端电性连接。蓄电池16用于给伺服电动缸6供电。

使用时,通过开关17控制伺服电动缸6升降,进而将支撑板7调节到合适高度,将患者手臂放置在弧形乳胶垫8上,移动两个紧固板12使海绵垫13贴近胳膊,然后拧紧调节螺栓14,进而将手臂固定住,将密封门22打开,然后滑动工具台5到合适位置,从工具台5上取拿工具对患处清洗即可,用过的消毒液滴到收纳抽屉21内,清创完毕,将患处包扎好便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收集箱(2)、立柱(4)、工具台(5)、伺服电动缸(6)、两个紧固组件和工作台组件,所述底座(1)下表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102),上表面右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倒“t”型凹槽(101),所述第一倒“t”型凹槽(101)贯穿所述底座(1)上表面;所述第一倒“t”型凹槽(101)内腔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3),所述立柱(4)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3)顶部,所述工具台(5)设置在所述立柱(4)顶部,所述收集箱(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倒“t”型凹槽(101)左侧,所述伺服电动缸(6)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表面并位于所述收集箱(2)右侧,所述工作台组件包括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表面右侧设置有弧形乳胶垫(8),所述支撑板(7)上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二倒“t”型凹槽(71),所述紧固组件下端滑动嵌入在所述第二倒“t”型凹槽(71)内,所述支撑板(7)垂直设置在所述伺服电动缸(6)输出端,所述底座(1)上表面还设置有蓄电池(16)和开关(17),所述开关(17)分别与所述蓄电池(16)输出端和伺服电动缸(6)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倒“t”型滑块(10),所述倒“t”型滑块(10)上端设置有定位板(11),所述定位板(1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通孔(111),所述通孔(111)通过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4),所述定位板(11)内侧壁垂直设置有紧固板(12),所述紧固板(12)内侧壁设置有海绵垫(13),所述倒“t”型滑块(10)滑动嵌入在所述第二倒“t”型凹槽(7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上表面设置有橡胶条(9),所述橡胶条(9)位于所述第二倒“t”型凹槽(71)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2)顶部设置有密封门(22),所述密封门(22)四边均设置有密封条,所述收集箱(2)内腔设置有收纳抽屉(21),所述收纳抽屉(21)前壁设置有拉手(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电池箱(15),所述电池箱(15)位于所述收集箱(2)右侧,所述蓄电池(16)设置在所述电池箱(15)内部,所述开关(17)设置在所述电池箱(15)顶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普外科临床用清创装置,包括底座、收集箱、立柱、工具台、伺服电动缸、两个紧固组件和工作台组件,所述底座下表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上表面右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倒“T”型凹槽,所述第一倒“T”型凹槽贯穿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立柱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顶部,所述工具台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患者手臂放在弧形乳胶垫上进行伤口清洗时更为舒适,拧松调节螺栓,往里移动两个紧固板使海绵垫紧贴患者胳膊,然后向下拧紧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底部紧压橡胶条将紧固板固定,进而可以防止患者手臂在清洗过程中移动被镊子等清创工具碰伤,避免了二次伤害,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伟;王文昌;徐艳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市立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9.03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