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5181发布日期:2020-07-10 16:0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引流是心血管内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比如对心包积液或者血液的引流等。现有的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一般包括有提供动力源以及管路安装的引流组件和储液用的引流瓶,引流组件一般包括有负压泵、抽气管、调压板、压力机、灭菌灯以及加热元件等。如专利cn207693976u提供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其中集液箱即为与引流瓶功能和作用相同的原件。由于引流瓶的容量是定量的,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患者体内的组织液或者血液容量过多,定量的引流瓶就无法及时满足大流量引流需求。若在使用过程中更换引流瓶,则需要停止运行引流组件,否则患者的积液或者血液会喷出到病房,而这就为增加了医疗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该装置所采用的引流瓶、可实现快速的无缝更换而不影响引流组件的正常运行,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组件(1)以及引流瓶,所述引流瓶包括内瓶(32)、瓶盖(2)以及外瓶(31);所述内瓶(32)的瓶颈与瓶盖(2)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且该内瓶(32)的内腔与引流组件(1)连通;所述外瓶(31)套在内瓶(32)外面,该外瓶(31)的瓶颈与内瓶(32)的瓶身螺纹连接,在内瓶(32)的底部开有敞口,该敞口能够由封堵结构封堵住;所述封堵结构包括封堵盘(51)、连接杆(53)以及连接块(55),其中封堵盘(51)位于内瓶(32)中,所述连接杆(53)穿过内瓶(32)的敞口,所述连接杆(53)的上端与封堵盘(51)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连接杆(53)的下端与连接块(55)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封堵盘(51)沿盘面外圈套装有医用橡胶密封圈(52),当所述封堵盘(51)与内瓶(32)的底部接触时,封堵盘(51)通过医用橡胶密封圈(52)可对内瓶(32)的敞口进行密封。

所述连接杆(53)与封堵盘(5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53)与连接块(55)螺纹连接。

所述内瓶(32)的敞口边缘固设有医用橡胶圈(4)。

所述内瓶(32)以及外瓶(31)由透明材料制成。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时在现有的引流装置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改进点主要是现有引流装置的引流瓶。本方案中的引流瓶包括内瓶和外瓶,在内瓶的底部开有敞口,同时在敞口处设置封堵结构对敞口进行封堵。根据需要,可通过调整外瓶、同时打开封堵结构实现将内瓶中的积液或者血液引流至外瓶中,在整个引流过程中,由于外瓶相对于内瓶时链接为一体的,因此整个引流瓶依旧处于封闭状态,使得引流装置可以继续工作而不需要停机使用。当引流结束以后,利用封堵结构继续封堵内瓶的敞口,同时更换外瓶或者清空外瓶中的积液或者血液。

因此,本案中的引流瓶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容量变化,可实现快速的无缝更换而不影响引流组件的正常运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连接杆与封堵盘以及连接块通过螺纹连接也便于安装和拆卸,以利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组件1以及引流瓶,引流瓶包括内瓶32、瓶盖2以及外瓶31,内瓶32以及外瓶31由透明材料制成。内瓶32的瓶颈与瓶盖2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且该内瓶32的内腔与引流组件1连通。外瓶31套在内瓶32外面,该外瓶31的瓶颈与内瓶32的瓶身上端部螺纹连接,在内瓶32的底部开有敞口,该敞口能够由封堵结构封堵住,防止积液或者血液由敞口流出。

封堵结构包括封堵盘51、连接杆53以及连接块55,其中封堵盘51位于内瓶32中,连接杆53穿过内瓶32的敞口,连接杆53的上端与封堵盘51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连接杆53的下端与连接块55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封堵盘51沿盘面外圈套装有医用橡胶密封圈52,当封堵盘51与内瓶32的底部接触时,封堵盘51通过医用橡胶密封圈52可对内瓶32的敞口进行密封。连接杆53与封堵盘51螺纹连接,连接杆53与连接块55螺纹连接。为了促使医用橡胶密封圈52与内瓶32接触时形成更好的密封,本优化的实施例中,内瓶32的敞口边缘固设有医用橡胶圈4,该医用橡胶圈4位于封堵盘51的正下方。当封堵盘51下降至内瓶32的底部以后,封堵盘51的下盘面也将紧压在医用橡胶圈4上,促使封堵盘51与内瓶32之间形成二次密封。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案进行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外瓶31仅是作为备用的工具而螺纹连接在内瓶32上,内瓶32则用以容纳积液或者血液。连接杆53在连接块55的作用下向下拉动封堵盘51,进而促使封堵盘51压在内瓶32的底部,而封堵盘51通过医用橡胶密封圈52对内瓶32底部的敞口进行密封。当需要增大引流瓶的容量时,则拧动外瓶31,使外瓶31如图1所示向上移动,而外瓶31的底部向上抵紧连接块55,进而通过连接杆53促使封堵盘51向上离开内瓶32的底部。本优化的方案中,在内瓶32底部敞口的边缘还增加设置了医用橡胶圈4,也是为了进一步防止积液或者血液由敞口流出。

在外瓶31沿内瓶32的瓶身向上移动后,内瓶32中的积液或者血液则通过敞口流入外瓶31中,由此增大了引流瓶的容量。然后在向下移动外瓶31,将外瓶31中的积液或者血液倾倒出后,由继续将外瓶31螺纹连接到内瓶32上。反复上述操作,直至患者的引流结束。上述过程中,引流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引流组件1也不用停止工作,即便是更换外瓶31,也不会影响到内瓶32的使用,操作简单非常方便。另外,由于本引流装置的引流瓶用于引流,不直接作用于人体,故可以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组件(1)以及引流瓶,所述引流瓶包括内瓶(32)、瓶盖(2)以及外瓶(31);所述内瓶(32)的瓶颈与瓶盖(2)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且该内瓶(32)的内腔与引流组件(1)连通;所述外瓶(31)套在内瓶(32)外面,该外瓶(31)的瓶颈与内瓶(32)的瓶身螺纹连接,在内瓶(32)的底部开有敞口,该敞口能够由封堵结构封堵住;所述封堵结构包括封堵盘(51)、连接杆(53)以及连接块(55),其中封堵盘(51)位于内瓶(32)中,所述连接杆(53)穿过内瓶(32)的敞口,所述连接杆(53)的上端与封堵盘(51)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连接杆(53)的下端与连接块(55)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封堵盘(51)沿盘面外圈套装有医用橡胶密封圈(52),当所述封堵盘(51)与内瓶(32)的底部接触时,封堵盘(51)通过医用橡胶密封圈(52)可对内瓶(32)的敞口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3)与封堵盘(5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53)与连接块(55)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32)的敞口边缘固设有医用橡胶圈(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瓶(32)以及外瓶(31)由透明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封堵盘沿盘面外圈套装有医用橡胶密封圈,当封堵盘与内瓶的底部接触时,封堵盘通过医用橡胶密封圈可对内瓶的敞口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时在现有的引流装置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改进点主要是现有引流装置的引流瓶。本方案中的引流瓶包括内瓶和外瓶,在内瓶的底部开有敞口,同时在敞口处设置封堵结构对敞口进行封堵。根据需要,可通过调整外瓶、同时打开封堵结构实现将内瓶中的积液或者血液引流至外瓶中,在整个引流过程中,由于外瓶相对于内瓶时链接为一体的,因此整个引流瓶依旧处于封闭状态,使得引流装置可以继续工作而不需要停机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贾士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贾士军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