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9816发布日期:2020-08-11 21:35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穴位贴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



背景技术: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和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和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和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医疗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时,会利用到贴片等,将药物贴在患者的穴位处,但是,普通的贴敷片在预热方面较为欠缺,为此,本实用新型研发了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袋,所述外袋的内部设置有无纺布袋,所述无纺布袋的内部设置有明胶层,所述明胶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原料层,所述原料层的一侧设置有发热原料,所述连接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预热层,所述预热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粘贴片,所述粘贴片的外表面设置有粘贴区,所述粘贴片上表面靠近粘贴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给药层。

可选的,所述粘贴片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层。

可选的,所述保护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撕条。

可选的,所述给药层的厚度为两毫米。

可选的,所述连接片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连接片的半径为两厘米。

可选的,所述粘贴片的半径小于连接片的半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中医科穴位贴敷,通过外袋和发热原料的设置,医疗人员将该贴敷贴在患者的穴位处后,撕掉其表面的外袋,使的原料层内部的发热原料与空气接触,被氧化腐蚀放出热量,对药物和穴位处进行加热,加快了药物的吸收,从而达到了方便进行加热的目的。

2、该中医科穴位贴敷,通过保护层和手撕条的设置,医疗人员将药物涂抹在给药层的表面后,粘上保护层,需要使用时,通过手撕条将保护层撕掉即可,从而达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纺布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片;2、外袋;3、无纺布袋;4、明胶层;5、原料层;6、发热原料;7、预热层;8、粘贴片;9、粘贴区;10、给药层;11、保护层;12、手撕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包括连接片1,连接片1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连接片1的半径为两厘米,连接片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袋2,外袋2的内部设置有无纺布袋3,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和可循环再用等特点,无纺布袋3的内部设置有明胶层4,明胶属于一种大分子的亲水胶体,明胶层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原料层5,原料层5的一侧设置有发热原料6,发热原料6是由铁粉、活性炭、蛭石、无机盐和水等合成的聚合物,连接片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预热层7,预热层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粘贴片8,粘贴片8的半径小于连接片1的半径,粘贴片8的外表面设置有粘贴区9,粘贴片8上表面靠近粘贴区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给药层10,给药层10的厚度为两毫米,粘贴片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层11,保护层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撕条12。

综上所述,该中医科穴位贴敷,使用时,通过外袋2和发热原料6的设置,医疗人员将该贴敷贴在患者的穴位处后,撕掉其表面的外袋2,使的原料层5内部的发热原料与空气接触,被氧化腐蚀放出热量,对药物和穴位处进行加热,加快了药物的吸收,从而达到了方便进行加热的目的,通过保护层11和手撕条12的设置,医疗人员将药物涂抹在给药层10的表面后,粘上保护层11,需要使用时,通过手撕条12将保护层11撕掉即可,从而达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包括连接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袋(2),所述外袋(2)的内部设置有无纺布袋(3),所述无纺布袋(3)的内部设置有明胶层(4),所述明胶层(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原料层(5),所述原料层(5)的一侧设置有发热原料(6),所述连接片(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预热层(7),所述预热层(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粘贴片(8),所述粘贴片(8)的外表面设置有粘贴区(9),所述粘贴片(8)上表面靠近粘贴区(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给药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片(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层(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撕条(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层(10)的厚度为两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连接片(1)的半径为两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片(8)的半径小于连接片(1)的半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科穴位贴敷,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袋,所述外袋的内部设置有无纺布袋,所述无纺布袋的内部设置有明胶层,所述明胶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原料层,所述原料层的一侧设置有发热原料,所述连接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预热层,所述预热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粘贴片。该中医科穴位贴敷,通过外袋和发热原料的设置,撕掉其表面的外袋,使的原料层内部的发热原料与空气接触,被氧化腐蚀放出热量,对药物和穴位处进行加热,加快了药物的吸收,从而达到了方便进行加热的目的,通过保护层和手撕条的设置,粘上保护层,需要使用时,通过手撕条将保护层撕掉即可,从而达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魏华;黄芹;谭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魏华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