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用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6899发布日期:2020-07-07 14:1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用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持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普外科用持针器。



背景技术:

持针器是普外科手术中缝合创口的必需器械。现在医院中使用的持针器一般呈剪式形状,通过钳身的开合带动钳嘴开合,对缝合针进行夹持,对患者的伤口处进行缝合操作。

现有的持针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直嘴的,另一种为弯嘴的,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嘴型,而两个持针器大多数是分开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只拥有直嘴持针器或者弯嘴持针器),只拥有一种嘴型的持针器难以对很好的对患者进行伤口缝合操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普外科用持针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嘴和弯嘴根据需要变换使用,操作方便的普外科用持针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外科用持针器包括:直钳、指环和直嘴,两个所述直钳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指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直钳的同一端上,且所述直嘴固定连接于直钳远离指环的一端绳;弯嘴机构,所述弯嘴机构套设于直嘴上,所述弯嘴机构包括弯嘴、插槽、凸块和紧固螺栓,所述插槽开设于弯嘴上,且所述直嘴插设于插槽中,所述凸块固定连接于直嘴和弯嘴侧壁上,所述直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于插槽中;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开设于直嘴的侧壁上;剪切机构,所述剪切机构固定连接于直钳的侧壁上;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固定连接于直钳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限位槽开设于直嘴靠近插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插槽的内壁上并插设于限位槽中。

优选的,所述剪切机构包括凹槽、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所述凹槽开设于其中一个直钳靠近另一个直钳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切刀固定连接于凹槽中,且所述第二切刀固定连接于远离凹槽的一个直钳上。

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弧形块和阻尼垫,两个所述弧形块固定连接于两个直钳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上,且所述阻尼垫固定连接于两个弧形块相对的一侧侧壁上。

优选的,两个所述指环上套设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直嘴和弯嘴的边缘处均倒角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外科用持针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装置上的弯嘴一般固定在直嘴上的,柱子插进滑槽中,通过紧固螺栓将其固定在插槽中,使用弯嘴夹持缝合针进行患者伤口缝合操作,凸块的设置,提高了直嘴和弯嘴夹持缝合针的稳定性,在需要使用直嘴时,将弯嘴取下即可,直嘴和弯嘴根据需要变换使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外科用持针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弯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直钳,2、指环,3、直嘴,4、弯嘴机构,41、弯嘴,42、插槽,43、凸块,44、紧固螺栓,5、加固机构,51、限位槽,52、限位块,6、剪切机构,61、凹槽,62、第一切刀,63、第二切刀,7、辅助机构,71、弧形块,72、阻尼垫,8、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外科用持针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弯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示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普外科用持针器包括:直钳1、指环2、直嘴3、弯嘴机构4、加固机构5、剪切机构6、辅助机构7、橡胶套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3示,直钳1、指环2和直嘴3,两个直钳1转动连接,两个指环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直钳1的同一端上,且直嘴3固定连接于直钳1远离指环2的一端绳,直钳1和指环2以及直嘴3组成一个直嘴持针器,医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插进两个指环2中,通过两个直钳1的转动,带动两个直嘴3对缝合针进行夹持对患者进行伤口缝合操作;

弯嘴机构4,弯嘴机构4套设于直嘴3上,弯嘴机构4包括弯嘴41、插槽42、凸块43和紧固螺栓44,插槽42开设于弯嘴41上,且直嘴3插设于插槽42中,凸块43固定连接于直嘴3和弯嘴41侧壁上,直嘴3通过紧固螺栓44固定连接于插槽42中,装置上的弯嘴41一般固定在直嘴3上的,柱子3插进滑槽42中,通过紧固螺栓43将其固定在插槽42中,使用弯嘴41夹持缝合针进行患者伤口缝合操作,凸块43的设置,提高了直嘴3和弯嘴41夹持缝合针的稳定性,在需要使用直嘴3时,将弯嘴41取下即可,直嘴3和弯嘴41根据需要变换使用,操作方便。

参考图3示,加固机构5开设于直嘴3的侧壁上,加固机构5包括限位槽51和限位块52,限位槽51开设于直嘴3靠近插槽42的一侧内壁上,限位块52固定连接于插槽42的内壁上并插设于限位槽51中,在直嘴3插进插槽42中时,限位块52对准限位槽51插进,提高了直嘴3插进插槽42中的稳定性。

参考图1示,剪切机构6固定连接于直钳1的侧壁上,剪切机构6包括凹槽61、第一切刀62和第二切刀63,凹槽61开设于其中一个直钳1靠近另一个直钳1的侧壁上,第一切刀62固定连接于凹槽61中,且第二切刀63固定连接于远离凹槽61的一个直钳1上,在需要对缝合线进行剪切时,将缝合线置于凹槽61中,插进两个指环2中的手指相互靠近,带动两个直钳1上的第一切刀62和第二切割刀63相互靠近,对缝合线进行剪切,不需要拿取剪刀对缝合线进行剪切操作,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

参考图1示,辅助机构7固定连接于直钳1的侧壁上,辅助机构7包括弧形块71和阻尼垫72,两个弧形块71固定连接于两个直钳1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上,且阻尼垫72固定连接于两个弧形块71相对的一侧侧壁上,在装置不使用时,两个直钳1合在一起,通过弧形块71上的阻尼垫72对两个直钳1进行限制,防止直钳1随意开合。

参考图1示,两个指环2上套设有橡胶套8,减缓了医务人员使用装置时的不适感。

其中,直嘴3和弯嘴41的边缘处均倒角设置,防止对患者造成损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普外科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钳(1)、指环(2)和直嘴(3),两个所述直钳(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指环(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直钳(1)的同一端上,且所述直嘴(3)固定连接于直钳(1)远离指环(2)的一端上;

弯嘴机构(4),所述弯嘴机构(4)套设于直嘴(3)上,所述弯嘴机构(4)包括弯嘴(41)、插槽(42)、凸块(43)和紧固螺栓(44),所述插槽(42)开设于弯嘴(41)上,且所述直嘴(3)插设于插槽(42)中,所述凸块(43)固定连接于直嘴(3)和弯嘴(41)侧壁上,所述直嘴(3)通过紧固螺栓(44)固定连接于插槽(42)中;

加固机构(5),所述加固机构(5)开设于直嘴(3)的侧壁上;

剪切机构(6),所述剪切机构(6)固定连接于直钳(1)的侧壁上;

辅助机构(7),所述辅助机构(7)固定连接于直钳(1)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5)包括限位槽(51)和限位块(52),所述限位槽(51)开设于直嘴(3)靠近插槽(42)的一侧内壁上,所述限位块(52)固定连接于插槽(42)的内壁上并插设于限位槽(5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机构(6)包括凹槽(61)、第一切刀(62)和第二切刀(63),所述凹槽(61)开设于其中一个直钳(1)靠近另一个直钳(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切刀(62)固定连接于凹槽(61)中,且所述第二切刀(63)固定连接于远离凹槽(61)的一个直钳(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7)包括弧形块(71)和阻尼垫(72),两个所述弧形块(71)固定连接于两个直钳(1)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上,且所述阻尼垫(72)固定连接于两个弧形块(71)相对的一侧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指环(2)上套设有橡胶套(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嘴(3)和弯嘴(41)的边缘处均倒角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普外科用持针器。所述普外科用持针器包括直钳、指环、直嘴、弯嘴机构、加固机构、剪切机构、辅助机构、橡胶套,两个所述直钳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指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直钳的同一端上,且所述直嘴固定连接于直钳远离指环的一端绳,所述弯嘴机构套设于直嘴上,所述弯嘴机构包括弯嘴、插槽、凸块和紧固螺栓,所述插槽开设于弯嘴上,且所述直嘴插设于插槽中,所述凸块固定连接于直嘴和弯嘴侧壁上,所述直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于插槽中,所述加固机构开设于直嘴的侧壁上,所述剪切机构固定连接于直钳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外科用持针器具有直嘴和弯嘴根据需要变换使用,操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钟广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钟广俊
技术研发日:2019.10.16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