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4583发布日期:2020-07-29 03:0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



背景技术:

电针疗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代替人作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节省人力,且能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电针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电针的适应范围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故其治疗范围较广。临床常用于各种痛症、痹证和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其疗效在临床上也得到了验证.

现有的电针仪,由于导线较长,使得导线收放不便,并且导线的数量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导线容易互相缠绕、打结,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在扯线时容易造成导线发生损坏、断裂的情况,进而增大了电针仪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包括电针仪本体,所述电针仪本体出线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卷线筒,多个卷线筒与电针仪本体的多根导线一一对应设置,电针仪本体的每根导线分别缠绕在对应的卷线筒上,且导线末端的电针绕出卷线筒,所述卷线筒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杆,两个相邻的安装杆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卷线筒的间隔,且每个安装杆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可滑动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中部开设有并排设置的穿孔,且穿孔内贯穿滑动连接有导向杆,而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凹槽的两侧面,同时凹槽远离电针仪本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的对应侧面且串设于导向杆的对应段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块背向凹槽的一侧面中部开设有定位孔,而卷线筒的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在对应支撑块的定位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杆并排等距固定连接在电针仪本体的对应表面,两个相邻的安装杆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卷线筒的间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针仪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设置于卷线筒的下方,且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等距排布的置放槽,每个置放槽内均安放有消毒试管,消毒试管内储放有适量的消毒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毒试管的顶端口设置有橡胶塞,而橡胶塞的中部开设有供电针穿插的电针插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
当电针仪本体将导线放出使用时,人为扯出导线使得卷线筒旋转放线,此时导线由卷线筒放出时能够对卷线筒产生牵引力,此时弹簧被压缩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卷线筒朝远离电针仪本体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小了导线出线时的张紧力,避免因扯线时拉力过大而造成导线断损的情况,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在电针仪本体使用后,将每根导线缠绕到对应的卷线筒上,然后将电针自电针插孔插入到对应的消毒试管中,利用消毒试管内的消毒液对电针进行浸泡消毒,有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卷线筒的安装示意图。

如图所示:电针仪本体1、安装杆2、卷线筒3、固定板4、消毒试管5、凹槽6、定位孔7、支撑块8、穿孔9、弹簧10、导向杆11、置放槽12、橡胶塞13、电针插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包括电针仪本体1,所述电针仪本体1出线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卷线筒3,多个卷线筒3与电针仪本体1的多根导线一一对应设置,电针仪本体1的每根导线分别缠绕在对应的卷线筒3上,且导线末端的电针绕出卷线筒3,从而实现不同根导线的分开缠放。

所述卷线筒3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杆2,多个安装杆2并排等距固定连接在电针仪本体1的对应表面,两个相邻的安装杆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卷线筒3的间隔,且每个安装杆2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6,凹槽6中设置有可滑动的支撑块8,且支撑块8背向凹槽6的一侧面中部开设有定位孔7,而卷线筒3的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在对应支撑块8的定位孔7中,从而使得卷线筒3得以进行缠线与放线操作,进而解决了导线易打结,长度调整不便,容易交叉混乱的问题。

所述支撑块8的中部开设有并排设置的穿孔9,且穿孔9内贯穿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1,而导向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凹槽6的两侧面,从而能够使得支撑块8沿导向杆11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在一定范围内使得卷线筒3能够通过支撑块8在对应相邻的安装杆2之间位移,同时凹槽6远离电针仪本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弹簧10的一端,而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8的对应侧面且串设于导向杆11的对应段表面,当电针仪本体1将导线放出使用时,人为扯出导线使得卷线筒3旋转放线,此时导线由卷线筒3放出时能够对卷线筒3产生牵引力,此时弹簧10被压缩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卷线筒3朝远离电针仪本体1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小了导线出线时的张紧力,避免因扯线时拉力过大而造成导线断损的情况,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电针仪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设置于卷线筒3的下方,且固定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等距排布的置放槽12,每个置放槽12内均安放有消毒试管5,消毒试管5内储放有适量的消毒液,且消毒试管5的顶端口设置有橡胶塞13,而橡胶塞13的中部开设有供电针穿插的电针插孔14,在电针仪本体1使用后,将每根导线缠绕到对应的卷线筒3上,然后将电针自电针插孔14插入到对应的消毒试管5中,利用消毒试管5内的消毒液对电针进行浸泡消毒,有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包括电针仪本体(1),所述电针仪本体(1)出线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卷线筒(3),多个卷线筒(3)与电针仪本体(1)的多根导线一一对应设置,电针仪本体(1)的每根导线分别缠绕在对应的卷线筒(3)上,且导线末端的电针绕出卷线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筒(3)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杆(2),两个相邻的安装杆(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卷线筒(3)的间隔,且每个安装杆(2)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6),凹槽(6)中设置有可滑动的支撑块(8),所述支撑块(8)的中部开设有并排设置的穿孔(9),且穿孔(9)内贯穿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1),而导向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凹槽(6)的两侧面,同时凹槽(6)远离电针仪本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弹簧(10)的一端,而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8)的对应侧面且串设于导向杆(11)的对应段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8)背向凹槽(6)的一侧面中部开设有定位孔(7),而卷线筒(3)的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在对应支撑块(8)的定位孔(7)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2)并排等距固定连接在电针仪本体(1)的对应表面,两个相邻的安装杆(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卷线筒(3)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仪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设置于卷线筒(3)的下方,且固定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等距排布的置放槽(12),每个置放槽(12)内均安放有消毒试管(5),消毒试管(5)内储放有适量的消毒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试管(5)的顶端口设置有橡胶塞(13),而橡胶塞(13)的中部开设有供电针穿插的电针插孔(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收线的电针仪,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电针仪本体,所述电针仪本体出线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卷线筒,卷线筒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杆,多个安装杆并排等距固定连接在电针仪本体的对应表面,两个相邻的安装杆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卷线筒的间隔,且每个安装杆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可滑动的支撑块,且支撑块背向凹槽的一侧面中部开设有定位孔,而卷线筒的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在对应支撑块的定位孔中,本申请通过卷线筒得以对导线进行缠线与放线操作,进而解决了导线易打结,长度调整不便,容易交叉混乱的问题,还避免因扯线时拉力过大而造成导线断损的情况,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骁;陈瑞;胡曼;周民锋;梁凤霞;李华蓉;于兆民;罗丹;张海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0.28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