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2076发布日期:2020-07-17 15:5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用开口装置均为铝合金或者其他材料的薄片,无法在开口直接直接进行被动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具有便于通过该装置将病人的上下颚分开,通过该装置进行被动练习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所述第一锻炼部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锻炼部的中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均包括咬合部和驱动部,所述咬合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咬合部的另一端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开口部厚的一端与所述咬合部连接,薄的一端设有圆弧部;所述咬合部和开口部的外侧均包裹有一层硅胶层,所述驱动部远离所述咬合部的一端设有握持部。

在使用时,通过开口部将患者的上下颚分开,使得锻炼装置的咬合部顺利进入病人口中,设置在开口部一端的圆弧部,是为了防止在开口将病人的牙齿或者口腔内的粘膜损伤,患者可自行通过握持部驱动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分开,便于患者进行被动训练。

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的外侧设有牙槽,所述牙槽内设有软胶垫。

在咬合部设置牙槽是为了方便患者的牙齿卡在牙槽内进行锻炼,同时在牙槽内设置软胶垫是为了增加该装置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的横截面呈梯形,厚的一端靠近所述驱动部设置。

将咬合部设置呈梯形结构是为了方便不同开口程度患者使用该装置。

优选的,所述咬合部为3层结构,由内致外依次包括受力层、硬质层和软质层,所述受力层为不锈钢板,硬质层为医用塑料板,软质层为医用软胶垫。

将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设置为3层结构是为了避免锻炼部的整体硬度过高,在使用时造成患者的牙齿损伤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圆弧部的厚度为0.1mm-0.3mm。圆弧部的厚度设置在0.1mm-0.3mm之间是为了方便放入病人口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时,通过开口部将患者的上下颚分开,使得锻炼装置的咬合部顺利进入病人口中,设置在开口部一端的圆弧部,是为了防止在开口将病人的牙齿或者口腔内的粘膜损伤,患者可自行通过握持部驱动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分开,便于患者进行被动训练。

(2)在咬合部设置牙槽是为了方便患者的牙齿卡在牙槽内进行锻炼,同时在牙槽内设置软胶垫是为了增加该装置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3)将咬合部设置呈梯形结构是为了方便不同开口程度患者使用该装置。

(4)将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设置为3层结构是为了避免锻炼部的整体硬度过高,在使用时造成患者的牙齿损伤的情况。

(5)圆弧部的厚度设置在0.1mm-0.3mm之间是为了方便放入病人口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开口锻炼装置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开口锻炼装置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开口锻炼装置的实施例的咬合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开口锻炼装置的实施例的开口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锻炼部;2、第二锻炼部;3、转轴;4、咬合部;5、驱动部;6、开口部;7、硅胶层;8、握持部;9、档条;10、通孔;11、牙槽;12、软胶垫;13、受力层;14、硬质层;15、软胶层;16、圆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锻炼部1和第二锻炼部2,所述第一锻炼部1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锻炼部2的中部通过旋转轴3连接,所述第一锻炼部1和第二锻炼部2均包括咬合部4和驱动部5,所述咬合部4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5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咬合部4的另一端设有开口部6,所述开口部6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开口部6厚的一端与所述咬合部4连接,薄的一端设有圆弧部16;所述咬合部4和开口部6的外侧均包裹有一层硅胶层7,所述驱动部5远离所述咬合部4的一端设有握持部8。

在使用时,通过开口部6将患者的上下颚分开,使得锻炼装置的咬合部4顺利进入病人口中,设置在开口部6一端的圆弧部16,是为了防止在开口将病人的牙齿或者口腔内的粘膜损伤,同时将开口部6设置成直角梯形的是为了方便缓慢将患者口的上下颚分开,避免造成患者的不适应,患者可自行通过握持部8驱动第一锻炼部1和第二锻炼部2分开,便于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在握持部8的一端设有呈“冖”字型的档条9,握持部8与档条9之间形成供手穿过的通孔10,是为了方便操作。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咬合部4的外侧设有牙槽11,所述牙槽11内设有软胶垫12。

在咬合部4设置牙槽11是为了方便患者的牙齿卡在牙槽11内进行锻炼,同时在牙槽11内设置软胶垫12是为了增加该装置在使用时的舒适度,同时牙槽11的位置可根据使用者的张口程度设置成不同的型号,如患者需要使用开口部6进行开口的使用者选择牙槽11靠近开口部6的型号即可,避免造成使用者的不适应,可张口0.3-0.6cm的使用者可选择将牙槽11设置在咬合部4中部的型号即可,可张口1-1.5cm的使用者可选择牙槽11靠近驱动部5的型号即可。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咬合部4的横截面呈梯形,厚的一端靠近所述驱动部5设置。

将咬合部4设置呈梯形结构是为了方便不同开口程度患者使用该装置。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咬合部4为3层结构,由内致外依次包括受力层13、硬质层14和软质层,所述受力层13为不锈钢板,硬质层14为医用塑料板,软质层为医用软胶垫12。

将第一锻炼部1和第二锻炼部2设置为3层结构是为了避免锻炼部的整体硬度过高,在使用时造成患者的牙齿损伤的情况。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圆弧部16的厚度为0.1mm-0.3mm。圆弧部16的厚度设置在0.1mm-0.3mm之间是为了方便放入病人口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所述第一锻炼部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锻炼部的中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均包括咬合部和驱动部,所述咬合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咬合部的另一端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开口部厚的一端与所述咬合部连接,薄的一端设有圆弧部;所述咬合部和开口部的外侧均包裹有一层硅胶层,所述驱动部远离所述咬合部的一端设有握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的外侧设有牙槽,所述牙槽内设有软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的横截面呈梯形,厚的一端靠近所述驱动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为3层结构,由内致外依次包括受力层、硬质层和软质层,所述受力层为不锈钢板,硬质层为医用塑料板,软质层为医用软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的厚度为0.1mm-0.3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开口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所述第一锻炼部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锻炼部的中部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锻炼部和第二锻炼部均包括咬合部和驱动部,所述咬合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咬合部的另一端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开口部厚的一端与所述咬合部连接,薄的一端设有圆弧部;所述咬合部和开口部的外侧均包裹有一层硅胶层,所述驱动部远离所述咬合部的一端设有握持部。具有便于通过该装置将病人的上下颚分开,通过该装置进行被动练习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青晓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晓艳
技术研发日:2019.10.30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