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8780发布日期:2020-09-01 18:3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用于囊肿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耳廓假性囊肿又名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等,系指耳廓外侧面的囊肿样隆起,内含浆液样渗出物,发病年龄以30~50岁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一侧耳部。积液在软骨内,而非软骨膜和软骨之间。通常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为穿刺,在无菌的环境下操作,穿刺后可以注入2%碘酊少许,加压包扎或者石膏固定,或者,采用切开,严格无菌操作下,用co2激光或手术刀切除全层囊壁,开一小窗,搔刮囊壁,通常引流,加压包扎,以促进囊壁塌陷,紧贴粘连,直至愈合。上述所采用的穿刺和切开操作,所采用的时间过长,操作复杂,所形成的创口较大,不利于愈合,增加病人痛苦,还容易发生化脓性感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和操作更为简单治疗装置,通过对囊肿持续负压使耳廓壁紧贴,不漏气,更加利于伤口的愈合,缩短治疗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包括抽取装置以及负压装置;

所述抽取装置包括导针管及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设有两连接口,所述转接头内设有流道,两连接口与流道相通;所述导针管设于连接口上,所述另一连接口上套设有延长管与负压装置连接。

通过导针管刺入耳廓假性囊肿内,由负压装置持续负压,耳廓假性囊肿内的积液进入导针管,然后经过延长管进入负压装置。通过这样的设计,导针管刺入耳廓假性囊肿所形成的创口较小,负压装置的持续负压,使得耳廓壁紧贴,内部空气排尽,有利于伤口的愈合,缩短治疗周期。

进一步,所述转接头设有柱塞孔,所述转接头为y型三通转接头,柱塞孔内设有隔离塞,所述导针管内设有一钢针,所述钢针穿过隔离塞与持针柄相连接。

通过设置钢针来刺入耳廓假性囊肿,更有利于导针管进入耳廓假性囊肿,通过拉扯持针柄使钢针从导针管移出,使积液顺利进入导针管。

进一步,所述延长管末端设有一正压接头套接在延长管上,所述正压接头上设有正压阀,所述正压阀上设有引流管与负压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延长管上设有单手夹,所述单手夹上设有通孔,延长管置于通孔内,在沿通孔径向设有通槽。

当耳廓假性囊肿积液填满负压装置,将延长管向通槽一侧移动,使得积液停止流动,更换好负压装置后,在将延长管移动至单手夹的通孔处,使积液恢复流动。

进一步,所述负压装置为真空管,真空管管口处设有气密件。

进一步,所述转接头为透明转接头。

为了能顺利观察耳廓假性囊肿积液是否顺利进入导针管,采用透明转接头,更加有利于观察。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两端均设有针管,与负压装置连接的那端针管外表面套设有橡胶。

进一步,所述气密件为设有丁基橡胶塞的防溅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针管刺入囊肿,由负压装置持续负压将囊肿内的积液抽取至负压装置内,形成的创口较小,操作安全简单,方便快捷,对囊肿持续负压进行治疗有利于伤口的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病患经济压力,无需住院,不容易感染,达到4-5天完全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抽取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参考图。

附图标号说明:1.抽取装置;2.引流管;3.负压装置;4.导针管;5.转接头;6.隔离塞;7.钢针;8.持针柄;9.延长管;10.单手夹;11.正压接头;12.正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包括抽取装置1以及负压装置3;

所述抽取装置1包括导针管4及转接头5,所述转接头5设有两连接口,所述转接头5内设有流道,两连接口与流道相通;所述导针管5设于连接口上,所述另一连接口上套设有延长管9与负压装置3连接。

实施例一,参考图3所表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了抽取装置1和负压装置3组成的治疗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导针管4刺入耳廓假性囊肿内,由负压装置3持续负压,耳廓假性囊肿内的积液进入导针管4,在负压装置3的吸引作用下,耳廓假性囊肿内的积液然后经过延长管9进入负压装置3。通过这样的设计,导针管刺入耳廓假性囊肿所形成的创口较小,负压装置的持续负压,使得耳廓壁紧贴,内部空气排尽,有利于伤口的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简单,操作简便,可适于广泛应用。

参考图1-2所表示的抽取装置的示意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所述转接头5设有柱塞孔,从图2中可看出所述转接头5为y型三通转接头,在柱塞孔内设有隔离塞6,所述隔离塞6塞进柱塞孔,与外界空气相隔绝,所述导针管4内设有一钢针7,所述钢针7穿过隔离塞6与持针柄8相连接。所述延长管9末端设有一正压接头11套接在延长管9上,所述正压接头11上设有正压阀12,所述正压阀12上设有引流管2与负压装置3连接,所述延长管9上设有单手夹10,所述单手夹10上设有通孔,延长管9置于通孔内,在沿通孔径向设有通槽。所述转接头5为透明转接头。

实施例二,参考图1-2所表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为了进一步方便刺入耳廓假性囊肿内,通过钢针7刺入耳廓假性囊肿,因为所采用的转接头5为透明转接头,当观察耳廓假性囊肿内的积液出现渗液的情况,拉动持针柄8将钢针从转接头5取出。负压装置3为真空管,真空管管口处设有气密件,气密件为设有丁基橡胶塞的防溅帽,与真空管连接的那端引流管2针管外表面套设有橡胶。连接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针管穿刺通过设有丁基橡胶塞的防溅帽进入真空管内,密封性强,不会漏气,能够提供持续负压,将积液吸引至延长管9,积液进一步通过正压接头11进入到引流管2,由引流管2引流积液至真空管内。当真空管即将填满,可通过将延长管9向单手夹10上通槽一侧移动,使得积液停止流动,更换好负压装置3后,再将延长管9移动至单手夹10的通孔处,使积液恢复流动。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取装置以及负压装置;

所述抽取装置包括导针管及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设有两连接口,所述转接头内设有流道,两连接口与流道相通;所述导针管设于连接口上,所述另一连接口上套设有延长管与负压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设有柱塞孔,所述转接头为y型三通转接头,柱塞孔内设有隔离塞,所述导针管内设有一钢针,所述钢针穿过隔离塞与持针柄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末端设有一正压接头套接在延长管上,所述正压接头上设有正压阀,所述正压阀上设有引流管与负压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上设有单手夹,所述单手夹上设有通孔,延长管置于通孔内,在沿通孔径向设有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装置为真空管,真空管管口处设有气密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为透明转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两端均设有针管,与负压装置连接的那端针管外表面套设有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件为设有丁基橡胶塞的防溅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囊肿持续负压治疗装置,包括抽取装置以及负压装置;抽取装置包括导针管及转接头,转接头设有两连接口,转接头内设有流道,两连接口与流道相通;导针管设于连接口上,另一连接口上套设有延长管与负压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针管刺入囊肿,由负压装置持续负压,将囊肿内的积液抽取至负压装置内,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造成的创口小,伤口容易愈合,不易感染,可缩短治疗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谦;王玉博;叶爱珍;陈瑞英;莫凤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