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9462发布日期:2020-08-25 19:5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力器,具体涉及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



背景技术:

患者在置换完腿部关节后,均无法进行行走,需要一种行走辅助装置,如专利(zl201820575654.0)一种行走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脚板(1)、减震板(2)、连接口(3)、下支撑(4)、护膝(5)、上支撑(6)、伸缩活动杆(7)、固定腿环(8)、固定块(9)、减震块(10)、减震弹簧(11)、活动杆(12)、机构连杆(13)、连杆(14)、电机盒(15)、电机(16)、传动齿轮(17)、固定腰带(18)、固定杆(19);减震板(2)弯曲端连接在脚板(1)上表面,连接口(3)设置在减震板(2)的上表面,下支撑(4)下端通过连接口(3)活动连接减震板(2),下支撑(4)上端固定连接护膝(5)下端;护膝(5)侧面活动连接上支撑(6)下端,固定块(9)设置在上支撑(6)上,伸缩活动杆(7)一端活动连接固定块(9),另一端活动连接减震块(10),减震块(10)通过减震弹簧(11)连接至脚板(1)后端;电机盒(15)设置在固定杆(19)后端,电机(16)与传动齿轮(17)设置在电机盒(15)之中,连杆(14)位于电机盒(15)后方,连杆(14)分别活动连接传动齿轮(17)与机构连杆(13);机构连杆(13)与固定杆(19)前端一起活动连接至上支撑(6)上端,活动杆(12)分别活动连接与护膝(5)后端与机构连杆(13)中部;固定腿环(8)固定在上支撑(6)上,并位于固定块(9)上方,固定杆(19)上端连接至固定腰带(18)后端。

该机构复杂,且由电机等进行控制行走姿态,其成本使得家境不好的患者无法承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

根据

本技术:
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支杆和下支杆,所述下支杆通过旋转轴安装在所述上支杆的下端,在所述上支杆和下支杆连接处的后方安装有两根气压杆,所述下支杆的下端通过旋转轴安装有踩板,所述下支杆分为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上设有相适应的螺杆孔,所述活动部分套在所述固定部分内,所述踩板与所述下支杆的连接处通过螺丝安装有减震弹簧,在所述上支杆的顶端安装有一承重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支杆的弧形结构,且上支杆的宽度为所述下支杆的宽度的2倍-3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压杆的下端通过螺杆安装在所述下支杆的侧面,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支杆的后方,两根所述气压杆之间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踩板与所述下支杆的连接处的通孔为椭圆形,所述踩板的剖面结构是t字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踩板为椭圆形结构,其最宽处与所述上支杆的宽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杆孔的内侧设有螺纹,并通过螺杆和螺母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减震弹簧有两个,且一端焊接在所述承重板上,另一端焊接在转轴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让患者应用一时之急。且采用减震弹簧进行减震,使患者的腿在运动过程中减少震动的强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支撑杆-1;旋转轴-2;气压杆-3;踩板-4;减震弹簧-5;承重板-6;固定带-7;上支杆-1.1;下支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图4所示,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包括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包括上支杆1.1和下支杆1.2,所述下支杆1.2通过旋转轴2安装在所述上支杆1.1的下端,在所述上支杆1.1和下支杆1.2连接处的后方安装有两根气压杆3,所述下支杆1.2的下端通过旋转轴安装有踩板4,所述下支杆1.2分为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上设有相适应的螺杆孔,所述活动部分套在所述固定部分内,所述踩板4与所述下支杆1.2的连接处通过螺丝安装有减震弹簧5,在所述上支杆1.1的顶端安装有一承重板6。所述上支杆1.1的弧形结构,且上支杆1.1的宽度为所述下支杆1.2的宽度的2倍-3倍。所述气压杆3的下端通过螺杆安装在所述下支杆1.2的侧面,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支杆1.1的后方,两根所述气压杆3之间相互平行。所述踩板4与所述下支杆1.2的连接处的通孔为椭圆形,所述踩板4的剖面结构是t字型。所述踩板4为椭圆形结构,其最宽处与所述上支杆1.1的宽度一致。所述螺杆孔的内侧设有螺纹,并通过螺杆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减震弹簧5有两个,且一端焊接在所述承重板6上,另一端焊接在转轴上。

在上支杆1.1的侧面和承重板6均设有卡扣式的固定带7,患者将大腿固定在承重板6上,然后小腿固定在上支杆1.1上,并通过调节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将整个支撑杆1的高度调节到略高于另一只腿。

当运动时,主要依靠另一条正常的腿运动,气压杆3可以提供支撑力和回复力,让支撑杆1能够正常曲伸。当踩板4落到地上时,减震弹簧5缓冲掉冲击力,让患者的腿不至于受到过重冲击。承重板6与水平面之间呈1450-1650之间的夹角。本助力装置有不同的类型和尺寸,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通过固定带固定时,承重板6的部分固定得紧一些,而上支杆1.1部位可根据需要些一些。本装置仅可以作为备急使用,而患者的运动时间也少,基本满足需求。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包括支撑杆(1),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杆(1)包括上支杆(1.1)和下支杆(1.2),所述下支杆(1.2)通过旋转轴(2)安装在所述上支杆(1.1)的下端,在所述上支杆(1.1)和下支杆(1.2)连接处的后方安装有两根气压杆(3),所述下支杆(1.2)的下端通过旋转轴安装有踩板(4),所述下支杆(1.2)分为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上设有相适应的螺杆孔,所述活动部分套在所述固定部分内,所述踩板(4)与所述下支杆(1.2)的连接处通过螺丝安装有减震弹簧(5),在所述上支杆(1.1)的顶端安装有一承重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其特征是:所述上支杆(1.1)的弧形结构,且上支杆(1.1)的宽度为所述下支杆(1.2)的宽度的2倍-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其特征是:所述气压杆(3)的下端通过螺杆安装在所述下支杆(1.2)的侧面,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支杆(1.1)的后方,两根所述气压杆(3)之间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其特征是:所述踩板(4)与所述下支杆(1.2)的连接处的通孔为椭圆形,所述踩板(4)的剖面结构是t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其特征是:所述踩板(4)为椭圆形结构,其最宽处与所述上支杆(1.1)的宽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其特征是:所述螺杆孔的内侧设有螺纹,并通过螺杆和螺母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弹簧(5)有两个,且一端焊接在所述承重板(6)上,另一端焊接在转轴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用的行走助力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支杆和下支杆,所述下支杆通过旋转轴安装在所述上支杆的下端,在所述上支杆和下支杆连接处的后方安装有两根气压杆,所述下支杆的下端通过旋转轴安装有踩板,所述下支杆分为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上设有相适应的螺杆孔,所述活动部分套在所述固定部分内,所述踩板与所述下支杆的连接处通过螺丝安装有减震弹簧,在所述上支杆的顶端安装有一承重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让患者应用一时之急。且采用减震弹簧进行减震,使患者的腿在运动过程中减少震动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谢世伟;罗明薇;赵晨阳;肖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16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