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6843发布日期:2020-10-17 00:5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贴膜,特别涉及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



背景技术:

眼贴膜,是眼部护理产品之一,是针对眼部问题应运而生的眼部护理产品之一;目前市面上有两种较为常见的眼贴膜,一种是为了更好地护理眼部肌肤而生产的一种类似于月牙状的水晶白色透明膜胶体,胶原蛋白眼贴膜是眼贴膜的一种,是配合水解胶原蛋白等精华成分凝结成膜胶体的眼贴膜,主要是针对眼部肌肤胶原蛋白的流走缺失,而导致得眼部皱纹、眼袋、眼部浮肿、黑眼圈、眼疲劳等眼部问题,进行眼部胶原蛋白层分的补充以及改善各大眼部问题;另一种是中医药眼贴膜,主要是通过穴位按压、中草药渗透作用,从而对眼疲劳、近视等问题进行治疗、预防的眼贴膜。

如申请号为“201611057739.1”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虚伪覆压眼贴,在上述专利中,主要是将其贴附在眼部后,并配合适当的手法按摩从而起到缓解视疲劳,防治近视等情况;但是由于眼部周边皮肤柔嫩,在多次使用上述专利所提及的眼贴后并将其从皮肤上撕除后,容易对眼周围的皮肤造成损伤,致使周边皮肤出现皱纹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包括贴膜框和眼贴膜,所述贴膜框架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能配合挂设在耳朵上的弹性勾挂部,所述贴膜框上与双眼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所述贴膜框避开第一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硅胶层,所述眼贴膜能配合固定在第一通孔处。

作为优选,所述贴膜框由无纺布制成,所述贴膜框边缘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弹性勾挂部为穿设在容纳腔中的弹力绳。

作为优选,所述贴膜框包括左贴膜框和右贴膜框,所述左贴膜框和右贴膜框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铁丝以及套设在铁丝外的无纺布层。

作为优选,所述左贴膜框和右贴膜框上同样穿设有若干细铁丝。

作为优选,所述贴膜框上设置有磁力吸块,所述眼贴膜上与磁力吸块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吸块。

作为优选,所述眼贴膜包括上眼贴膜和下眼贴膜,所述上眼贴膜和下眼贴膜之间设置有不干胶层。

作为优选,所述上眼贴膜硬度大于下眼贴膜硬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撕开上眼贴膜和下眼贴膜,将事先准备好的中医药药丸贴合在确定位置处,再将上眼贴膜和下眼贴膜重新贴合,之后再将眼贴膜磁力吸附固定在贴膜框处;将眼贴膜敷在双眼处,将贴膜框贴合在脸颊上,利用弹性勾挂部挂设在双耳上,完成穴位覆压眼贴膜的固定,同时也可利用弹性勾挂部2在脑后打节,完成穴位覆压眼贴膜的固定,完成穴位覆压眼贴膜的再次固定,眼贴膜3表面形成的凸起抵接在眼部周围,形成轻微的按摩;

2.通过上述方案将眼贴膜固定在双眼处,有效避免了背景技术中,将眼贴膜粘粘在眼周围撕拉时造成眼周围皮肤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是实施例中柔性连接部15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眼贴膜结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中,1、贴膜框;11、第一通孔;12、容纳腔;13、左贴膜框;131、细铁丝;14、右贴膜框;15、柔性连接部;151、铁丝;152、无纺布层;16、磁力吸块;17、吸块;18、硅胶层;2、弹性勾挂部;3、眼贴膜;31、上眼贴膜;32、下眼贴膜;33、不干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如图1所示,包括贴膜框1和眼贴膜3,贴膜框1包括左贴膜框13和右贴膜框14,左贴膜框13和右贴膜框14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部15,如图2所示,柔性连接部15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左贴膜框13和右贴膜框14上的铁丝151,铁丝151上套设有无纺布层152。

如图1所示,左贴膜框13和右贴膜框14上设置有若干细铁丝131,用于使左贴膜框13和右贴膜框14能更好的贴合在脸颊上;如图4所示,贴膜框1朝向脸颊的一面设置有硅胶层18。

如图1所示,贴膜框1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弹性勾挂部2,贴膜框1的边缘设置有容纳腔12,容纳腔12在贴膜框1的两侧设置有开口,弹性勾挂部2采用弹力绳,弹力绳穿设在容纳腔12中,两端分别从开口处伸出,使用者可利用弹性勾挂部2挂设在耳朵上完成眼贴膜的固定。

如图1和图3所示,贴膜框1与眼睛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11,眼贴膜3能配合固定在第一通孔11处;眼贴膜3包括上眼贴膜31和下眼贴膜32,两者之间为不干胶层33,上眼贴膜31的硬度大于下眼贴膜32的硬度,两者均可采用无纺布制成,但上眼贴膜31上设置有铁丝,用于加强其硬度;使用时,可将中医药药丸粘接在上眼贴膜31和下眼贴膜32之间,由于药丸具有一定的体积,因此在眼贴膜3表面形成凸起。

如图1所示,眼贴膜3上设置有吸块17,吸块17避开,贴膜框1与吸块17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磁力吸块16,磁力吸块16避开第一通孔11设置,磁力吸块16能与吸块17配合吸附,完成眼贴膜3与贴膜框1的固定。

使用方法:将撕开上眼贴膜31和下眼贴膜32,将事先准备好的中医药药丸贴合在确定位置处,再将上眼贴膜31和下眼贴膜32重新贴合,之后再将眼贴膜3磁力吸附固定在贴膜框1处;将眼贴膜敷在双眼处,将贴膜框1贴合在脸颊上,利用弹性勾挂部2挂设在双耳上,完成穴位覆压眼贴膜的固定,由于贴膜框1朝向脸面的一面设置有硅胶层18,因此具有良好的贴附性和柔软度,同时也可利用弹性勾挂部2在脑后打节,完成穴位覆压眼贴膜的再次固定,眼贴膜3表面形成的凸起抵接在眼部周围,形成轻微的按摩。



技术特征:

1.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膜框(1)和眼贴膜(3),所述贴膜框(1)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能配合挂设在耳朵上的弹性勾挂部(2),所述贴膜框(1)上与双眼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11),所述贴膜框(1)避开第一通孔(11)的位置处设置有硅胶层(18),所述眼贴膜(3)能配合固定在第一通孔(11)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框(1)由无纺布制成,所述贴膜框(1)边缘设置有容纳腔(12),所述弹性勾挂部(2)为穿设在容纳腔(12)中的弹力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框(1)包括左贴膜框(13)和右贴膜框(14),所述左贴膜框(13)和右贴膜框(14)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部(15),所述柔性连接部(15)包括铁丝(151)以及套设在铁丝(151)外的无纺布层(1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贴膜框(13)和右贴膜框(14)上同样穿设有若干细铁丝(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框(1)上设置有磁力吸块(16),所述眼贴膜(3)上与磁力吸块(16)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吸块(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眼贴膜(3)包括上眼贴膜(31)和下眼贴膜(32),所述上眼贴膜(31)和下眼贴膜(32)之间设置有不干胶层(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眼贴膜(31)硬度大于下眼贴膜(32)硬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穴位覆压眼贴膜,包括贴膜框和眼贴膜,所述贴膜框架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能配合挂设在耳朵上的弹性勾挂部,所述贴膜框上与双眼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孔,所述贴膜框避开第一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硅胶层,所述眼贴膜能配合固定在第一通孔处。将眼贴膜磁力吸附固定在贴膜框处;将眼贴膜敷在双眼处,将贴膜框贴合在脸颊上,利用弹性勾挂部挂设在双耳上,完成穴位覆压眼贴膜的固定,同时也可利用弹性勾挂部2在脑后打节,完成穴位覆压眼贴膜的固定;通过上述方案将眼贴膜固定在双眼处,有效避免了背景技术中,将眼贴膜粘粘在眼周围撕拉时造成眼周围皮肤受损。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北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2.19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