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3105发布日期:2020-09-04 13:1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科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类型,通常在婴儿一出生时便患有心脏疾病,具有先天附带的特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可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心脏治疗,但在手术过后需要细心护理恢复。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当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躺在病床上的时间过长时,经常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其他医务人员配合将患者身体一侧抬高,然后再将垫子放到患者身下。

这种方式调整患者侧卧的角度需要通过垫上不同高度的垫子来实现,但是不同高度的垫子找起来比较麻烦,需要消耗医务人员大量时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先天形心脏病患者侧卧角度调整不便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口朝上的矩形壳,矩形壳的下端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支腿,矩形壳前后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固定轴,固定轴上端经两个连接块设有躺板,躺板左端铰接有挡板,矩形壳前后两侧壁的左端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挡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且可在其对应侧的腰形槽内移动的圆柱杆,固定轴中部同轴设有蜗轮,矩形壳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与蜗轮啮合的蜗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蜗轮和蜗杆,可通过躺板带动患者摆动,使患者从仰卧变为侧卧姿势,设有的转轴,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带动蜗杆转动,且医务人员转动摇把即可转动转轴,便于医务人员调整患者侧卧的角度,设有的挡板,可对侧卧的患者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设有的l形枕,有效防止患者头部撞到挡板,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开口朝上的矩形壳1,矩形壳1的下端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支腿2,矩形壳1前后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固定轴3,固定轴3上端经两个连接块设有躺板4,躺板4左端铰接有挡板5,矩形壳1前后两侧壁的左端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6,挡板5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且可在其对应侧的腰形槽6内移动的圆柱杆7,固定轴3中部同轴设有蜗轮8,矩形壳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9,两个固定板9之间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与蜗轮8啮合的蜗杆10。

为了带动蜗杆10转动,所述的蜗杆10右端贯穿固定板9且同轴设有第一锥齿轮11,矩形壳1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12,转轴12后端同轴设有与第一锥齿轮1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

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所述的矩形壳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护栏14。

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躺板4上端面的后侧设有左高右低的l形枕15。

为了增加转轴12的稳定性,所述的矩形壳1内右侧设有位于第二锥齿轮13前方的支撑板16,转轴12与支撑板16转动连接。

为了便于转动转轴12,所述的转轴12前端贯穿矩形壳1且设有摇把17。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设置本装置中的躺板4和挡板5均处于水平的初始状态,然后使患者平躺在躺板4上,并将患者的头部放在l形枕15右端,此时患者处于仰卧姿态;

当患者需要侧卧时,顺时针转动摇把17,摇把17带动转轴12在支撑板16与矩形壳1之间顺时针转动,转轴12带动第二锥齿轮13顺时针转动,第二锥齿轮13带动第一锥齿轮11顺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11带动蜗杆10在两个固定板9之间顺时针转动,蜗杆10带动蜗轮8逆时针转动,蜗轮8带动固定轴3在矩形壳1前后两侧壁之间逆时针转动,固定轴3通过两个连接块带动躺板4绕固定轴3的轴线向左摆动,躺板4带动挡板5右端向下移动,挡板5左端带动两个圆柱杆7分别在其对应侧的腰形槽6内滑动,躺板4上端与挡板5上端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

躺板4带动患者身体绕固定轴3的轴线向左摆动,同时躺板4通过l形枕15带动患者头部向左摆动,l形枕15左端有效防止患者头部沿躺板4向左移动,患者身体逐渐变为侧卧姿势,此时停止转动摇把17,由于蜗杆10的自锁性,蜗轮8将保持在当前位置,即躺板4支撑患者保持侧卧姿势,患者由仰卧变为侧卧过程中,两个护栏14对患者起到保护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蜗轮和蜗杆,可通过躺板带动患者摆动,使患者从仰卧变为侧卧姿势,设有的转轴,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带动蜗杆转动,且医务人员转动摇把即可转动转轴,便于医务人员调整患者侧卧的角度,设有的挡板,可对侧卧的患者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设有的l形枕,有效防止患者头部撞到挡板,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矩形壳(1),矩形壳(1)的下端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支腿(2),其特征在于,矩形壳(1)前后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固定轴(3),固定轴(3)上端经两个连接块设有躺板(4),躺板(4)左端铰接有挡板(5),矩形壳(1)前后两侧壁的左端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6),挡板(5)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且可在其对应侧的腰形槽(6)内移动的圆柱杆(7),固定轴(3)中部同轴设有蜗轮(8),矩形壳(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9),两个固定板(9)之间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与蜗轮(8)啮合的蜗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10)右端贯穿固定板(9)且同轴设有第一锥齿轮(11),矩形壳(1)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12),转轴(12)后端同轴设有与第一锥齿轮(1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壳(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护栏(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躺板(4)上端面的后侧设有左高右低的l形枕(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壳(1)内右侧设有位于第二锥齿轮(13)前方的支撑板(16),转轴(12)与支撑板(16)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12)前端贯穿矩形壳(1)且设有摇把(17)。


技术总结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位支撑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先天形心脏病患者侧卧角度调整不便的问题;包括开口朝上的矩形壳,矩形壳的下端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支腿,矩形壳前后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固定轴,固定轴上端经两个连接块设有躺板,躺板左端铰接有挡板,矩形壳前后两侧壁的左端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挡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向且可在其对应侧的腰形槽内移动的圆柱杆,固定轴中部同轴设有蜗轮,矩形壳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与蜗轮啮合的蜗杆;可使患者从仰卧变为侧卧姿势,便于医务人员调整患者侧卧的角度,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文静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