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5789发布日期:2020-10-17 00:47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造口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口引流袋。



背景技术:

腹腔积液是肿瘤等疾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方式是直接在腹腔上进行造口穿刺引流,在实际中造口与引流管之间不能很好的密合,在腹腔内的压力较大情况下,积液会顺着引流管的管壁渗出,这会引起患者皮肤红肿甚至破溃,液体流到床上也不利于清洁卫生。如果用一般的造口袋接渗出液体,引流管则封闭在造口袋内不便于操作,接在造口袋中的液体存在回流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口引流袋,使得接到袋中的液体不会回流,引流管也可以伸出袋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造口引流袋,包括袋体,在袋体开有造口部接口,造口部接口的周围设置有粘贴胶,接口下方设有将袋体内上下隔开的隔层,隔层设有连通其两侧的管道,管道上设有流向由上至下的单向阀,接口对侧的袋体设有穿出引流管的出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单向阀包括挡块、弹簧、弹簧容腔、与管道连接的接管,挡块设在管道内与接管的连接处,弹簧容腔设于挡块下方的接管内,弹簧容腔与接管之间留有积液下流的间隙,挡块的下方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的弹簧容腔内。积液在使得挡块往下压,从而使得管道和接管连通,积液往隔层下侧流,在没有积液下流时,挡块弹回管道和接管连接处,防止积液回流。

隔层在造口部接口一侧为向下的凹面,管道设在隔层最低处。这样的设计使得隔层上侧的积液便于聚集在管道处。

出口凸出袋体外侧壁,出口上设置有收缩部。将引流管穿出出口后,使收缩口处于收缩状态,防止渗出的积液沿引流管外壁流出袋体外。

出口呈锥柱状,连接侧壁一侧的开口大于另一侧开口。这样的结构使得引流管便于穿出出口,由于远离袋体一侧的开口小,积液也不易沿引流管管壁流出袋体外。

收缩部包括环绕出口外壁的圆弧管道和穿过该圆弧管道并露出两端的绑扎绳。将引流管穿过出口,再绑上绑扎绳使出口收缩,但不使得引流管变形而妨碍引流管引出积液。

袋体在隔层的下侧设置有排液孔,该排液孔上设置有孔塞。当隔层下侧积液较多时,可以将积液排掉。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在袋体内设置将袋体内上下隔开的隔层并设置单向阀使得袋体内的积液不会回流,从而有效避免的渗出液体对患者造口位置皮肤的污染,这样不会导致患者皮肤红肿甚至破溃。在袋体的对侧设置引流管出口,引流管可以穿到袋体外侧,便于医护人员对引出积液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标号:1、袋体;2、粘贴胶;3、接口;4、出口;5、隔层;6、单向阀;7、圆弧管道;8、绑扎绳;9、孔塞;10、排液孔;11、管道;12、挡块;13、弹簧;14、接管;15、弹簧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造口引流袋,包括袋体1,在袋体1开有造口部接口3,造口部接口3的周围设置有粘贴胶2,接口3下方设有将袋体1内上下隔开的隔层5,一般的,隔层下侧的空间大于隔层上侧的空间,隔层5设有连通其两侧的管道11,管道11上设有流向由上至下的单向阀6,接口3对侧的袋体1设有穿出引流管的出口4。单向阀6包括挡块12、弹簧13、弹簧容腔15、与管道11连接的接管14,挡块12设在管道11内与接管14的连接处,弹簧容腔15设于挡块12下方的接管14内,弹簧容腔15与接管14之间留有积液下流的间隙,弹簧容腔15最好设在接管14的中间,其两侧都有积液下流的间隙,挡块12的下方连接弹簧13的一端,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在的弹簧容腔15内。该单向阀6设置在隔层5的下侧,隔层5在造口部接口3一侧为向下的凹面,管道11设在隔层5最低处。出口4凸出袋体1外侧壁,出口4上设置有收缩部。出口4呈锥柱状,连接侧壁一侧的开口大于另一侧开口。收缩部包括环绕出口4外壁的圆弧管道7和穿过该圆弧管道7并露出两端的绑扎绳8。袋体1在隔层5的下侧设置有排液孔10,该排液孔10上设置有孔塞9,一般将排液孔10设置在袋体1的下部,便于积液排出。

使用时,将引流管由造口部接口穿过对侧出口,再将粘贴胶贴在造口部,绑好收缩部的绑扎绳,当造口袋隔层下侧的积液较多时,打开孔塞,将积液排出。



技术特征:

1.造口引流袋,包括袋体(1),在袋体(1)开有造口部接口(3),造口部接口(3)的周围设置有粘贴胶(2),其特征在于:接口(3)下方设有将袋体(1)内上下隔开的隔层(5),隔层(5)设有连通其两侧的管道(11),管道(11)上设有流向由上至下的单向阀(6),接口(3)对侧的袋体(1)设有穿出引流管的出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6)包括挡块(12)、弹簧(13)、弹簧容腔(15)、与管道(11)连接的接管(14),挡块(12)设在管道(11)内与接管(14)的连接处,弹簧容腔(15)设于挡块(12)下方的接管(14)内,弹簧容腔(15)与接管(14)之间留有积液下流的间隙,挡块(12)的下方连接弹簧(13)的一端,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在的弹簧容腔(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5)在造口部接口(3)一侧为向下的凹面,管道(11)设在隔层(5)最低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4)凸出袋体(1)外侧壁,出口(4)上设置有收缩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4)呈锥柱状,连接侧壁一侧的开口大于另一侧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部包括环绕出口(4)外壁的圆弧管道(7)和穿过该圆弧管道(7)并露出两端的绑扎绳(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造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在隔层(5)的下侧设置有排液孔(10),该排液孔(10)上设置有孔塞(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口引流袋,包括袋体,在袋体开有造口部接口,造口部接口的周围设置有粘贴胶,接口下方设有将袋体内上下隔开的隔层,隔层设有连通其两侧的管道,管道上设有流向由上至下的单向阀,接口对侧的袋体设有穿出引流管的出口。在袋体内设置将袋体内上下隔开的隔层并设置单向阀使得袋体内的积液不会回流,从而有效避免的渗出液体对患者造口位置皮肤的污染,这样不会导致患者皮肤红肿甚至破溃。在袋体的对侧设置引流管出口,引流管可以穿到袋体外侧,便于医护人员对引出积液的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余艳萍;陈春梅;熊妮;陈宝玉;梁燕;苏梦思;周汝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