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3187发布日期:2020-09-29 09:2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腺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



背景技术:

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根治手术有可能损伤胸大肌、胸小肌及神经、血管、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和血液回流障碍易引起上肢水肿、功能障碍、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需要将患者患侧的上肢抬高10~15°,保护患肢,术后7~10天内不能外展肩关节,以防皮瓣移动而影响愈合速度,通常使用枕头或棉被、衣物等作为支撑物抬高患肢,抬高的角度不易控制,角度过大增加患者痛苦,角度过小起不到抬高效果,且患肢易从枕头或棉被表面滑落,使患者的伤口被拉开,增加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乳腺癌患者术后手臂抬升角度不易控制,及患肢不易固定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前后方向且开口向上的凹形块,凹形块内设有可转动且左右轴向的转轴,转轴右端贯穿凹形块且设有指针,凹形块右端面上设有多个沿转轴的圆周方向均布的刻度线,转轴上设有位于凹形块内且前后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前端伸出凹形块且左端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固定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支撑板绕转轴转动,通过观察指针与所对应的刻度线的读数确定支撑板前端抬升的角度,可确定患者的患肢抬升的角度,避免患者肢体抬升过高或过低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用固定带将患者的肢体固定在本装置上,防止患者肩关节外展,减少患者恢复的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前后方向且开口向上的凹形块1,凹形块1内设有可转动且左右轴向的转轴2,转轴2右端贯穿凹形块1且设有指针3,凹形块1右端面上设有多个沿转轴2的圆周方向均布的刻度线4,转轴2上设有位于凹形块1内且前后方向的支撑板5,支撑板5的前端伸出凹形块1且左端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固定带6。

为了使转轴2转动,所述的凹形块1右侧壁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放置槽7,转轴2上同轴设有位于放置槽7内的蜗轮8,放置槽7内转动连接有与蜗轮8啮合的蜗杆9,蜗杆9后端贯穿凹形块1其设有旋钮10。

为了便于固定患者的手臂,所述的多个固定带6自由端的右表面上均设有魔术母贴11,支撑板5右端面上设有多个与魔术母贴11一一对应且可与其对应侧的魔术母贴11粘合的魔术子贴12。

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支撑板5上端面为前后轴向且内凹的弧形面,支撑板5上表面上设有乳胶垫13。

为了便于固定本装置,所述的凹形块1下端经上下轴向的固定轴14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卡块15,卡块15为开口向右的凹形,卡块15下侧壁上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紧固螺栓16。

为了对固定轴14进行限位,所述的固定轴14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限位槽17,两个限位槽17开口相背,卡块15上侧壁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向右的卡槽18,卡槽18内设有可左右移动且可插入限位槽17内的限位杆19。

为了使限位杆19左右移动,所述的限位杆19左端设有左端贯穿卡块15的推杆20,推杆20上套装有位于限位杆19与卡槽18之间的弹簧2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装置的初始状态为卡块15的开口向右,限位杆19插入左侧的限位槽17内,支撑板5为水平放置,设置刻度线4的读数自前到后依次增大;

取出本装置,观察患者的患肢,当患者的患肢为右臂时,直接将卡块15卡在病床上且与患者的患肢同侧,并顺时针转动紧固螺栓16,使紧固螺栓16上端面与病床接触,将本装置固定在病床上;

将患者的患肢放在乳胶垫13上,分别拉动多个固定带6的自由端,将多个魔术母贴11分别与其对应侧的魔术子贴12粘合,将患者的患肢固定在本装置上;

顺时针转动旋钮10,旋钮10带动蜗杆9顺时针转动,蜗杆9带动蜗轮8顺时针转动,蜗轮8带动转轴2顺时针转动,支撑板5前端带动患者的患肢同步向上摆动,同时,转轴2带动指针3顺时针转动,观察指针3所对的刻度线4的读数,确定支撑板5前端抬起的角度,即患者患肢被抬起的角度,例如:当指针3所对的读数为5°时,即支撑板5前端抬起5°,当患者的患肢被抬高到合适的角度时停止转动旋钮10,由于蜗杆9具有自锁性,支撑板5不会在患者肢体的压力下向下摆动;

当患者的患肢为左臂时,向左拉动推杆20,推杆20带动限位杆19向左移动并挤压弹簧21,限位杆19从限位槽17内脱离后,转动凹形块1并松开推杆20,限位杆19右端面在弹簧21的作用下与固定轴14外缘面接触;

当凹形块1转动180°后,限位杆19在弹簧21的作用下带动推杆20向右移动并插入其对应的限位槽17内,此时可将本装置固定在病床上且与患者的患肢同侧,并将患者的患肢固定在本装置上;

顺时针转动旋钮10,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同时观察指针3所对应的刻度线4的读数,当患者的患肢被抬高的合适的角度时停止转动旋钮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支撑板绕转轴转动,通过观察指针与所对应的刻度线的读数确定支撑板前端抬升的角度,可确定患者的患肢抬升的角度,避免患者肢体抬升过高或过低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用固定带将患者的肢体固定在本装置上,防止患者肩关节外展,减少患者恢复的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包括前后方向且开口向上的凹形块(1),其特征在于,凹形块(1)内设有可转动且左右轴向的转轴(2),转轴(2)右端贯穿凹形块(1)且设有指针(3),凹形块(1)右端面上设有多个沿转轴(2)的圆周方向均布的刻度线(4),转轴(2)上设有位于凹形块(1)内且前后方向的支撑板(5),支撑板(5)的前端伸出凹形块(1)且左端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固定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形块(1)右侧壁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放置槽(7),转轴(2)上同轴设有位于放置槽(7)内的蜗轮(8),放置槽(7)内转动连接有与蜗轮(8)啮合的蜗杆(9),蜗杆(9)后端贯穿凹形块(1)其设有旋钮(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固定带(6)自由端的右表面上均设有魔术母贴(11),支撑板(5)右端面上设有多个与魔术母贴(11)一一对应且可与其对应侧的魔术母贴(11)粘合的魔术子贴(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5)上端面为前后轴向且内凹的弧形面,支撑板(5)上表面上设有乳胶垫(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形块(1)下端经上下轴向的固定轴(14)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卡块(15),卡块(15)为开口向右的凹形,卡块(15)下侧壁上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紧固螺栓(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14)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限位槽(17),两个限位槽(17)开口相背,卡块(15)上侧壁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向右的卡槽(18),卡槽(18)内设有可左右移动且可插入限位槽(17)内的限位杆(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杆(19)左端设有左端贯穿卡块(15)的推杆(20),推杆(20)上套装有位于限位杆(19)与卡槽(18)之间的弹簧(21)。


技术总结
乳腺术后上肢护理托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乳腺癌患者术后手臂抬升角度不易控制,及患肢不易固定的问题;包括前后方向且开口向上的凹形块,凹形块内设有可转动且左右轴向的转轴,转轴右端贯穿凹形块且设有指针,凹形块右端面上设有多个沿转轴的圆周方向均布的刻度线,转轴上设有位于凹形块内且前后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前端伸出凹形块且左端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固定带;避免患者肢体抬升过高或过低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用固定带将患者的肢体固定在本装置上,防止患者肩关节外展,减少患者恢复的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吴瑜;赵倩倩;荆海红;杨雅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