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32404发布日期:2020-07-29 02:4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痹,即痹阻不通。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目前,中医多采用针刺、拔罐、穴位注射或电针法治疗。此种治疗方法尽管专业性较强,但也只能治标不治本,不能根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白术7-16%,附子6-13%,蜂蜜12-35%,饴糖30-43%,大枣7-17%。

进一步的,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白术11%,附子9%,蜂蜜30%,饴糖37%,大枣13%。

进一步的,所述饴糖采用软饴糖。

进一步的,所述附子采用盐附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药物;

s2、将白术洗净切片,并干燥至半干程度,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当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再次干燥后磨成粉末备用;

s3、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取出,晒晾,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干燥后磨成粉末备用;

s4、将大枣除去杂质,洗净,去核后干燥,磨成粉末备用;

s5、将饴糖倒入蜂蜜中,搅拌均匀备用;

s6、将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4中制备的药粉倒入步骤s5制备的混合物中,并搅拌均匀形成药膏;

s7、将制备好的药膏按公知工艺装罐密封存放。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白术片在进行炒制时,白术片与麸皮的比例为10: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盐附子在进行炮制时,盐附子与甘草的比例为20: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盐附子在进行炮制时,盐附子与黑豆的比例为10: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s3、s4中,所述药粉在150-200目之间。

本发明的药材功效解析如下:

白术: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用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附子:性味:味辛、甘,性大热;归经: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蜂蜜:性味:甘,平;归经:归肺、脾、大肠经:功能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饴糖:性味:甘;温;归经: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缓中;补虚;生津;润燥。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舒筋、通络、通痹止痛,且药膏中加入了蜂蜜、饴糖及大枣、在改善脾胃的同时,改善药膏的风味,减少药剂的苦涩味道,中和附子及白术的性味,促进药效吸收,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白术11%,附子9%,蜂蜜30%,饴糖37%,大枣13%。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白术16%,附子13%,蜂蜜32%,饴糖31%,大枣8%。

实施例三:

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白术9%,附子6%,蜂蜜28%,饴糖40%,大枣1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药物;

s2、将白术洗净切片,并干燥至半干程度,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当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再次干燥后磨成粉末备用;

s3、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取出,晒晾,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干燥后磨成粉末备用;

s4、将大枣除去杂质,洗净,去核后干燥,磨成粉末备用;

s5、将饴糖倒入蜂蜜中,搅拌均匀备用;

s6、将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4中制备的药粉倒入步骤s5制备的混合物中,并搅拌均匀形成药膏;

s7、将制备好的药膏按公知工艺装罐密封存放。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白术片在进行炒制时,白术片与麸皮的比例为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所述盐附子在进行炮制时,盐附子与甘草的比例为20:1。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所述盐附子在进行炮制时,盐附子与黑豆的比例为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s3、s4中,所述药粉在180目。

本发明的用法为:早晚各一勺(约30g),空腹冲服,重症适度加量。

适用人群:关节肿大、腰膝酸软、风湿骨病、痛风等痛症。

注:严重肝肾损伤患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患者慎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白术7-16%,附子6-13%,蜂蜜12-35%,饴糖30-43%,大枣7-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白术11%,附子9%,蜂蜜30%,饴糖37%,大枣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饴糖采用软饴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子采用盐附子。

5.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药物;

s2、将白术洗净切片,并干燥至半干程度,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当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再次干燥后磨成粉末备用;

s3、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取出,晒晾,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干燥后磨成粉末备用;

s4、将大枣除去杂质,洗净,去核后干燥,磨成粉末备用;

s5、将饴糖倒入蜂蜜中,搅拌均匀备用;

s6、将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4中制备的药粉倒入步骤s5制备的混合物中,并搅拌均匀形成药膏;

s7、将制备好的药膏按公知工艺装罐密封存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白术片在进行炒制时,白术片与麸皮的比例为1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盐附子在进行炮制时,盐附子与甘草的比例为20: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盐附子在进行炮制时,盐附子与黑豆的比例为10: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s3、s4中,所述药粉在150-200目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通痹止痛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白术7‑16%,附子6‑13%,蜂蜜12‑35%,饴糖30‑43%,大枣7‑17%。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舒筋、通络、通痹止痛,且药膏中加入了蜂蜜、饴糖及大枣、在改善脾胃的同时,改善药膏的风味,减少药剂的苦涩味道,中和附子及白术的性味,促进药效吸收,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陶文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陶文革
技术研发日:2020.06.01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