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栓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05178发布日期:2020-09-23 01:2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虎耳草栓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给药途径较少,常规片剂等形式吸收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肠给药的虎耳草栓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虎耳草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先将虎耳草加水总量6-10倍的水,第一次浸泡后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而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18-1.20;放冷,第一次加入乙醇,搅拌,密闭静置1-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22-1.25;放冷,第二次加入乙醇,搅拌,密闭静置2-3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第三次加乙醇混合,后减压蒸馏除乙醇浓缩至稠膏状,测定水分控制在16-20%;

(2)将10-30份麦淀粉、5-15份聚乙二醇混合,加热至熔化;加入步骤(1)制得的稠膏状物质15-50份,继续加热至充分混匀,趁热倾入栓模内,放冷,取出,即得。

还进行包裹:将10-25份聚乙二醇加热至熔化,加入步骤(2)制得的产物中,继续加热至充分混匀,得到膏剂;趁热将步骤(1)制得的稠膏状物质包裹厚度为0.2-1mm的上述膏剂,放冷,取出,即得。

步骤(1)中第一次浸泡时间为30min;每次煎煮煮沸30min。

步骤(1)中第一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第二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第三次加乙醇混合使含醇量为50%-7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栓剂用作直肠给药,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其中有50~75%的药物不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大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种组织发挥治疗作用。这种给药方法可以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中的生物化学变化,还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

2.直肠给药吸收速度比口服药物的胃肠吸收快,而且规律性较强。因为口服给药必须经过胃肠消化道,药物通过的时间与许多因素有关,如药物的形式、食物的种类、服药时间等。但栓剂引入腔道后吸收即可开始,受外界干扰的因素较少。

3.栓剂作用的时间比一般口服药为长,从而减少了给药次数。

4.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制成栓剂改用直肠给药,可以避免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

5.对于不能吞服药物的病人用直肠给药增加了方便,可以解除患病时注射和口服给药的困难。

6.此药物功效为治疗前列腺增生,通过肠给药可通过直肠吸收快速运用于前列腺,提高药物疗效,作用明确高于同配方片剂等剂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虎耳草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先将虎耳草加水总量6-10倍(例6、8、10倍)的水,第一次浸泡后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而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18-1.20;放冷,第一次加入乙醇,搅拌,密闭静置1-3小时(例1、2、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22-1.25;放冷,第二次加入乙醇,搅拌,密闭静置2-3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第三次加乙醇混合,后减压蒸馏除乙醇浓缩至稠膏状,测定水分控制在16-20%(例16%、18%、20%);

(2)将10-30份(例10份、20份、30份)麦淀粉、5-15份(例5份、10份、15份)聚乙二醇混合,加热至熔化;分批加入步骤(1)制得的稠膏状物质15-50份(例15份、30份、50份),继续加热至充分混匀,趁热倾入栓模内,放冷,取出,即得。

步骤(1)中第一次浸泡时间为30min;每次煎煮煮沸30min。

步骤(1)中第一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第二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第三次加乙醇混合使含醇量为50%-70%(例50%、60%、70%)。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步骤(2)后还进行包裹:将10-25份(例10份、20份、25份)聚乙二醇加热至熔化,分批加入步骤(2)制得的产物中,继续加热至充分混匀,得到膏剂;趁热将步骤(1)制得的稠膏状物质包裹厚度为0.2-1mm的上述膏剂,放冷,取出,即得。



技术特征:

1.一种虎耳草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先将虎耳草加水总量6-10倍的水,第一次浸泡后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而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18-1.20;放冷,第一次加入乙醇,搅拌,密闭静置1-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22-1.25;放冷,第二次加入乙醇,搅拌,密闭静置2-3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第三次加乙醇混合,后减压蒸馏除乙醇浓缩至稠膏状,测定水分控制在16-20%;

(2)将10-30份麦淀粉、5-15份聚乙二醇混合,加热至熔化;加入步骤(1)制得的稠膏状物质15-50份,继续加热至充分混匀,趁热倾入栓模内,放冷,取出,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耳草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还进行包裹:将10-25份聚乙二醇加热至熔化,加入步骤(2)制得的产物中,继续加热至充分混匀,得到膏剂;趁热将步骤(1)制得的稠膏状物质包裹厚度为0.2-1mm的上述膏剂,放冷,取出,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虎耳草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第一次浸泡时间为30min;每次煎煮煮沸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虎耳草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第一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第二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第三次加乙醇混合使含醇量为50%-7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虎耳草栓剂的制备方法,先将虎耳草加水总量6‑10倍的水,第一次浸泡后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而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18‑1.20;放冷,第一次加入乙醇,搅拌,密闭静置1‑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22‑1.25;放冷,第二次加入乙醇,搅拌,密闭静置2‑3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第三次加乙醇混合,后减压蒸馏除乙醇浓缩至稠膏状,测定水分控制在16‑20%;将麦淀粉、聚乙二醇混合,加热至熔化;加入步骤(1)制得的稠膏状物质,继续加热至充分混匀,趁热倾入栓模内,放冷,取出,即得。本发明栓剂用作直肠给药,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根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根虎
技术研发日:2020.07.13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