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423718发布日期:2022-01-11 23:2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中药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其副作用小的特点深受青睐。中药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利用中药及其穴位疗法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中药制剂再配之经穴及董氏奇穴穴位埋线引经、主要用于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纤维化、肺心病及肺炎引起传染的各类病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
4.本发明中药的组分包括:人参、黄芪、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熟地黄、金银花、白花舌草、甘草。
5.优选的,中药的组分配比包括:人参10-20份、黄芪10-30份、五味子15-30份、紫菀10-20份、桑白皮10-20份、熟地黄12-25份、金银花20-40份、白花舌草20-40份、甘草15-30份。
6.优选的,中药的组分配比包括;人参10份、黄芪12份、五味子15份、紫菀10份、桑白皮10份、熟地黄12份、金银花20份、白花舌草20份、甘草15份。
7.本发明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取丹参10-20份、当归10-20份的浓缩液,配酒精度75%的医用酒精15-30份;将浓缩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再将蛋白线浸泡15-30分钟制成药线。
8.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将人参、黄芪、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熟地黄、金银花、白花舌草、甘草按照上述组分配比制成汤剂、口服液、颗粒、水丸或蜜丸;再将浸泡后的药线埋入心俞、肺俞、肝俞、脾俞、曲池、外关及董氏奇穴穴位的灵骨、大白、驷马、三重穴等穴位。
9.本发明是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通过中药及穴位疗法可以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和治疗肺气不足、补益肺气、降逆止咳、咳逆气短、寒从背起、发热咳嗽、乏力、声低口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临床主要用于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纤维化、肺心病及肺炎引起传染的各类病症。本发明的中药及穴位疗法治疗效果显著,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危害,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适合在相关人群中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1.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作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1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13.实施例1:将人参10份、黄芪12份、五味子15份、紫菀10份、桑白皮10份、熟地黄12份、金银花20份、白花舌草20份、甘草15份制成汤剂、口服液、颗粒、水丸或蜜丸。
14.取丹参10份、当归10份的浓缩液,配酒精度75%的医用酒精20份;将浓缩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再将蛋白线浸泡15-30分钟制成药线。
15.将制成的汤剂、口服液、颗粒、水丸或蜜丸服用;再将浸泡后的药线埋入心俞、肺俞、肝俞、脾俞、曲池、外关及董氏奇穴穴位的灵骨、大白、驷马、三重穴。
16.通过中药及穴位疗法可以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和治疗肺气不足、补益肺气、降逆止咳、咳逆气短、寒从背起、发热咳嗽、乏力、声低口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临床主要用于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纤维化、肺心病及肺炎引起传染的各类病症。
17.实施例2:将人参20份、黄芪30份、五味子30份、紫菀20份、桑白皮20份、熟地黄25份、金银花40份、白花舌草40份、甘草30份制成汤剂、口服液、颗粒、水丸或蜜丸。
18.取丹参20份、当归20份的浓缩液,配酒精度75%的医用酒精30份;将浓缩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再将蛋白线浸泡15-30分钟制成药线。
19.将制成的汤剂、口服液、颗粒、水丸或蜜丸服用;再将浸泡后的药线埋入心俞、肺俞、肝俞、脾俞、曲池、外关及董氏奇穴穴位的灵骨、大白、驷马、三重穴。
20.通过中药及穴位疗法可以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和治疗肺气不足、补益肺气、降逆止咳、咳逆气短、寒从背起、发热咳嗽、乏力、声低口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临床主要用于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纤维化、肺心病及肺炎引起传染的各类病症。
21.把上述中药制成的口服汤剂日服一剂并把药线埋入心俞、肺俞、肝俞、脾俞、曲池、外关及董氏奇穴穴位的灵骨、大白、驷马、三重穴等,可以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治疗最短1天体温正常,最长20天。以体温、咳嗽和体征及检测的变化评定疗效。通过上述方法预防治疗的31例病患中,体温、体征及检测完全正常的29例,2例体温恢复正常,体征还稍有乏力、咳嗽,但检测正常均无传染。
22.结论:本发明中药及穴位疗法双管齐下,可以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并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及传染性,且在短时间内的防控、预防治疗更具优势。
23.本发明的中药组分中,以熟地、人参、黄芪扶助正气,肺虚而用参、芪者,脾为肺母,
气为水之母也,虚则补其母;用熟地者,肾为肺子,子虚必盗母气以自养,故用肾药先滋其水,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也,以五味子酸温敛肺、桑白皮甘寒泻肺、紫菀辛能润肺,补虚宣敛并用、祛痰而不伤正、金银花清热解毒、白花舌草消炎抗菌、甘草调和诸药以达助力之功。通过口服中药配合穴位埋入本发明的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达到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目的。
24.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技术特征:
1.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药的组分包括:人参、黄芪、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熟地黄、金银花、白花舌草、甘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药的组分配比包括:人参10-20份、黄芪10-30份、五味子15-30份、紫菀10-20份、桑白皮10-20份、熟地黄12-25份、金银花20-40份、白花舌草20-40份、甘草15-3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药的组分配比包括;人参10份、黄芪12份、五味子15份、紫菀10份、桑白皮10份、熟地黄12份、金银花20份、白花舌草20份、甘草15份。4.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取丹参10-20份、当归10-20份的浓缩液,配酒精度75%的医用酒精15-30份;将浓缩液与医用酒精混合,再将蛋白线浸泡15-30分钟制成药线。5.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人参、黄芪、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熟地黄、金银花、白花舌草、甘草按照权利要求2或3中的组分配比制成汤剂、口服液、颗粒、水丸或蜜丸;再将权利要求4中浸泡后的药线埋入心俞、肺俞、肝俞、脾俞、曲池、外关及董氏奇穴穴位的灵骨、大白、驷马、三重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药及穴位埋制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的组分包括:人参、黄芪、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熟地黄、金银花、白花舌草、甘草。通过中药及穴位疗法可以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和治疗肺气不足、补益肺气、降逆止咳、咳逆气短、寒从背起、发热咳嗽、乏力、声低口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临床主要用于预防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纤维化、肺心病及肺炎引起传染的各类病症。本发明的中药及穴位疗法治疗效果显著,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危害,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适合在相关人群中推广应用。适合在相关人群中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敏
技术研发日:2020.07.08
技术公布日:2022/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