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5956发布日期:2020-10-28 11:5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领域,特别是一种取冠器。



背景技术:

牙齿缺损后安装牙冠是牙齿修复的常用方法,其通常方法是对牙齿进行修磨,再将做好的牙冠套在修磨后的牙齿上,粘结牢固。但当牙冠为临时佩戴或牙冠损坏后需要将牙冠取下,因牙冠粘接牢固,取下牙冠比较困难。临时佩戴的临时冠是指固定修复的牙体预备后至最终固定修复体完成前患者不能自由取戴的临时性修复体,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牙龈、牙髓等作用。目前通常是采用带钩子的取冠器进行取冠,将钩子卡在牙冠与牙齿的连接处,再用力将牙冠钩出。这种取冠器取冠难度大,在取冠时只能将钩子设置在牙齿与牙冠的连接处,但连接处通常比较严密,没有契入点,导致无法取出牙冠,最终导致破冠,牙冠无法继续使用,牙冠破裂后还需要重新制作,延长医师工作时长,有时还经常导致患者牙龈损伤,造成患者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损伤牙齿且不破坏牙冠的取冠器,这种取冠器包括夹持本体和调节单元,所述夹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分别抵靠于牙冠的侧面上;调节单元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并可调节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紧牙冠或松开牙冠。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单元穿设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转动调节单元可调节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螺纹杆和旋接部,所述旋接部设于螺纹杆的一端,所述螺纹杆穿过第一夹持部并可旋紧于第二夹持部上,所述旋接部抵靠于第一夹持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本体呈倒u型状,所述夹持本体为弹性金属材料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本体的上端还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本体的上端还连接有握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本体的上端还连接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穿设于支座上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端部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穿设于支座上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软垫。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具有可夹持牙冠的自由端,所述调节单元穿设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的远离自由端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这种取冠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分别抵靠于牙冠的侧面上,通过转动调节单元,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调小,直至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紧紧抵靠在牙冠侧面上,夹紧牙冠。接着,可以采用现有的取冠钩钩在支座上的通孔内,然后用力将牙冠从牙齿上取下即可。这种取冠器使用方便、不损伤牙齿且不破坏牙冠,取下的牙冠在经过调整或处理之后,还可以继续使用,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2、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本体的上端还连接有握持部,握持部穿设于支座上的通孔,使用人员可以直接施力于握持部,将牙冠从牙齿上取下,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取冠钩等工具,使用更方便。而且,握持部端部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穿设于支座上的通孔,该设计使得握持部相对于夹持本体的角度可随意改变,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不同位置的牙齿的牙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取冠器包括夹持本体1和调节单元2,所述夹持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可分别抵靠于牙冠的侧面上;调节单元2连接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并可调节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夹紧牙冠或松开牙冠。所述调节单元2穿设于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转动调节单元2可调节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单元2包括螺纹杆21和旋接部22,所述旋接部22设于螺纹杆21的一端,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上设有穿设孔,螺纹杆21穿过第一夹持部11并可旋紧于第二夹持部12上,所述旋接部22抵靠于第一夹持部11上。本实施例中,旋接部22为六角头,可以通过扳手进行转动,从而转动螺纹杆21,对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第二夹持部12上的穿设孔带有螺纹,螺纹杆21直接旋紧于穿设孔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夹持部12上设一与螺纹杆21相适配的螺母。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本体1呈倒u型状,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相对称设置,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连接有横接段13,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分别连接在横接段13的两个端部,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具有可夹持牙冠的自由端,所述调节单元2穿设于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上的远离自由端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本体1为弹性金属材料制得,因此夹持本体1具有一定的变形力。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软垫16,软垫16可以防止夹持本体1对牙冠造成损害。

所述夹持本体1的上端还设有支座14,支座14设在横接段13的上端,所述支座14上设有通孔15。在将夹持本体1夹紧在牙冠上后,采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取冠钩钩在通孔15,施加一定的力可将牙冠从牙齿上取下,避免破坏牙冠,也不会伤害到牙齿。

实施例二:

参照附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夹持本体1的上端还连接有握持部3,握持部3用于操作人员施加向外的力进行取冠。所述握持部3的端部穿设于支座上的通孔15,具体为握持部端部设有连接环31,所述连接环穿设于支座14上的通孔15。

在实际操作中,将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放置于牙冠的两侧,采用扳手转动旋接部22使得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的距离缩小,直至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紧紧夹住牙冠,此时软垫16顶靠在牙冠的侧面上。然后,将握持部转至合适的角度,再握住握持部施加向外的力,从而将牙冠从牙齿上取下。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取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本体和调节单元,所述夹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分别抵靠于牙冠的侧面上;调节单元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并可调节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紧牙冠或松开牙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穿设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转动调节单元可调节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取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螺纹杆和旋接部,所述旋接部设于螺纹杆的一端,所述螺纹杆穿过第一夹持部并可旋紧于第二夹持部上,所述旋接部抵靠于第一夹持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取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本体呈倒u型状,所述夹持本体为弹性金属材料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本体的上端还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本体的上端还连接有握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取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本体的上端还连接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穿设于支座上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取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端部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穿设于支座上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取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软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取冠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具有可夹持牙冠的自由端,所述调节单元穿设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的远离自由端的位置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冠器,包括夹持本体和调节单元,夹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分别抵靠于牙冠的侧面上;调节单元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并可调节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紧牙冠或松开牙冠。本实用新型这种取冠器使用方便、不损伤牙齿且不破坏牙冠,取下的牙冠在经过调整或处理之后,还可以继续使用,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简小冲;闫欣;郑群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简小冲
技术研发日:2020.01.15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