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4414发布日期:2020-10-13 07:4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骨伤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股骨头坏死是中医骨伤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初期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牵引治疗是其中之一,双下肢牵引可以松弛患者紧张的关节囊,有利于改善髋关节的功能,还可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坏死修复,目前所用的牵引装置分为牵引带、牵引架和配重,在对患者进行牵引时,将牵引架固定在病床上,使用牵引带将患者固定,牵引带的自由端与配重固定连接。

但是,患者在进行牵引治疗时,双下肢需分开到与肩同宽的程度,由于牵引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双下肢会移动,影响牵引治疗的效果,且配重的重量需要依据患者自身的体重调整,目前多选沙袋作为配重,不便于不同的患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牵引装置不便于固定患者下肢,及配重更换不便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方向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表面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端伸出滑动槽,滑块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向上的支撑盒,支撑盒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盒,两个移动盒的上端分别经上下轴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固定块前端面上开设有与滑动槽连通的通孔,滑块前端设有拉绳,拉绳的自由端伸出通孔且设有挡板,挡板上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个支撑块与多个固定带的设置,便于将患者的双下肢固定,两个移动盒的设置,便于控制患者双下肢之间的距离,两个牵引带的设置,提高牵引治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挡板的设置,便于更换不同的配重块,适合不同体重的患者使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固定块1,固定块1上表面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动槽2,滑动槽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3,滑块3上端伸出滑动槽2,滑块3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向上的支撑盒4,支撑盒4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盒5,两个移动盒5的上端分别经上下轴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块6,两个支撑块6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7,固定块1前端面上开设有与滑动槽2连通的通孔,滑块3前端设有拉绳8,拉绳8的自由端伸出通孔且设有挡板9,挡板9上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10。

为了对移动盒5进行限位,所述的支撑盒4下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且开口向上的限位槽11,两个移动盒5上分别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可插入其对应侧的限位槽11内的限位块12。

为了使两个限位块12上下移动,所述的两个移动盒5内分别铰接有左右方向的摆杆13,两个摆杆13的相背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14,两个腰形槽14内分别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滑轴15,两个限位块12的上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移动盒5下侧壁且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轴15转动连接。

为了对便于推动两个摆杆13,所述的两个移动盒5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卡槽16,两个摆杆13的相对端分别伸出其对应侧的卡槽16。

为了对两个摆杆13限位,所述的两个移动盒5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位于其对应侧的摆杆13上方的弹簧片17,两个摆杆13的下端面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弹簧片17上端面接触。

为了减少拉绳8的磨损,所述的固定块1前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滑轮18,拉绳8的外表面与滑轮18的外表面接触。

为了提高牵引效果,所述的两个支撑块6的右端分别设有牵引带19。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装置的初始状态为滑块3后端与滑动槽2后侧壁接触;

将本装置搬到病床上,将患者的双下肢分别放在其对应侧的支撑块6上,分别拉动两个支撑块6上的两个固定带7的自由端,将患者的双下肢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支撑块6固定,分别拉动两个牵引带19的自由端,使患者的双腿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牵引带19固定连接;

分别向下按压两个摆杆13的相对端,两个摆杆13的相背端同步向上摆动并挤压其对应侧的弹簧片17,两个摆杆13分别经滑轴15带动其对应侧的限位块12向上移动,两个限位块12分别从其对应侧的限位槽11内移出,此时,两个摆杆13的相背端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弹簧片17上方,两个摆杆13的下端面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弹簧片17的上端面接触,在弹簧片17的作用下两个摆杆13的相背端无法向下摆动;

分别推动两个支撑块6,使两个支撑块6左右移动,两个支撑块6分别带动患者与其对应侧的下肢左右移动,同时,患者的双下肢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支撑块6绕转轴转动;

当患者双下肢之间的距离与患者肩部宽度相等时,停止推动两个支撑块6,分别向上推动两个摆杆13的相对端,两个摆杆13的相背端同步向下摆动并挤压其对应侧的弹簧片17,两个摆杆13分别经滑轴15带动其对应侧的限位块12向下移动,当两个摆杆13的上端面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卡槽16上侧壁接触时,两个限位块12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限位槽11内,此时,两个摆杆13的相背端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弹簧片17下方,两个支撑块6位置被固定;

根据患者的体重,取出相应重量的配重块10放在挡板9上,配重块10经拉绳8带动滑块3向前移动,滑块3经支撑盒4带动两个移动盒5向前移动,两个移动盒5分别经支撑块6拉伸患者的双下肢,同时,患者的双下肢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支撑块6绕转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牵引带19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描写。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支撑块6的上端面均为前后轴向且内凹的弧形面,两个支撑块6上端面上分别设有软垫,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个支撑块与多个固定带的设置,便于将患者的双下肢固定,两个移动盒的设置,便于控制患者双下肢之间的距离,两个牵引带的设置,提高牵引治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挡板的设置,便于更换不同的配重块,适合不同体重的患者使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固定块(1)上表面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动槽(2),滑动槽(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3),滑块(3)上端伸出滑动槽(2),滑块(3)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向上的支撑盒(4),支撑盒(4)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盒(5),两个移动盒(5)的上端分别经上下轴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块(6),两个支撑块(6)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7),固定块(1)前端面上开设有与滑动槽(2)连通的通孔,滑块(3)前端设有拉绳(8),拉绳(8)的自由端伸出通孔且设有挡板(9),挡板(9)上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盒(4)下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且开口向上的限位槽(11),两个移动盒(5)上分别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可插入其对应侧的限位槽(11)内的限位块(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移动盒(5)内分别铰接有左右方向的摆杆(13),两个摆杆(13)的相背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14),两个腰形槽(14)内分别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滑轴(15),两个限位块(12)的上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移动盒(5)下侧壁且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轴(15)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移动盒(5)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卡槽(16),两个摆杆(13)的相对端分别伸出其对应侧的卡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移动盒(5)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位于其对应侧的摆杆(13)上方的弹簧片(17),两个摆杆(13)的下端面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弹簧片(17)上端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块(1)前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滑轮(18),拉绳(8)的外表面与滑轮(18)的外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支撑块(6)的右端分别设有牵引带(19)。


技术总结
一种中医骨伤治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牵引装置不便于固定患者下肢,及配重更换不便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表面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端伸出滑动槽,滑块上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向上的支撑盒,支撑盒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盒,两个移动盒的上端分别经上下轴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固定块前端面上开设有与滑动槽连通的通孔,滑块前端设有拉绳,拉绳的自由端伸出通孔且设有挡板,挡板上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政;王鹏;米新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文政
技术研发日:2020.02.03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