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床旁护理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6663发布日期:2020-12-15 08:3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ICU床旁护理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icu床旁护理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疗机构中,没有专门针对icu病房患者的护理用具,icu病房患者的洗漱工作多由医护人员协助完成,倒水、擦拭身体、洗漱、排水等工作均由人工多次才能完成,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icu床旁护理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包括基座和架体,所述架体固定设在在基座顶端的一侧,且所述架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内部为中空的连接杆,所述架体外侧的顶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水箱,所述壳体内位于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器,且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负压泵,所述架体内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洗头盆,所述洗头盆的底部位于基座上设置有废液收集器,所述连接杆靠近洗头盆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冲洗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负压泵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过水箱置于其内部,所述负压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过连接杆并与冲洗头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顶端设置有水源接口,所述水源接口通过连接管与外部水源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洗头盆顶端的中部设置有洗头池,所述洗头池的底端设置有导流口,所述洗头盆的顶端位于洗头池的两侧均设置有置物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口的底端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底端与废液收集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废液收集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且所述废液收集器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内相配合设置有密封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粘结有柔性橡胶垫,且所述废液收集器的底部相配合置于放置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脚刹,且所述万向轮通过螺钉与基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icu床旁护理车,使用时,通过万向轮把该护理车移到患者床旁,可将擦洗盆置入洗头池内,通过水箱出水,控温器控制水温,然后对患者身体进行擦拭,当需要冲洗头面,可将患者头部置入洗头池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污水通过废液收集桶收集,通过排液口进行排出,节约时间,操作方便,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防止交叉感染和地面污染,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icu床旁护理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icu床旁护理车的洗头盆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icu床旁护理车的基座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icu床旁护理车的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架体;3、连接杆;4、壳体;5、洗头盆;501、洗头池;502、导流口;503、置物槽;6、加热器;7、负压泵;8、废液收集器;801、刻度线;802、排液口;9、冲洗头;10、引流管;11、水源接口;12、放置槽;13、万向轮;14、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包括基座1和架体2,架体2固定设在在基座1顶端的一侧,且架体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内部为中空的连接杆3,架体2外侧的顶部设置有壳体4,壳体4内设置有水箱14,壳体4内位于水箱14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器6,且壳体4的顶端设置有负压泵7,架体2内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洗头盆5,洗头盆5的底部位于基座1上设置有废液收集器8,连接杆3靠近洗头盆5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冲洗头9,加热器6的一侧电性连接有有温控器,温控器通过该护理车上设有的加热开关与基座1上设有的蓄电池电性连接。

其中,负压泵7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穿过水箱14置于其内部,负压泵7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穿过连接杆3并与冲洗头9相连通,负压泵7通过该护理车上设有的泵开关与基座1上设有的蓄电池电性连接,负压泵7工作能够把水箱14内的水泵入连接杆3内的出水管内,当打开冲洗头9时,即可放出水源。

其中,水箱14的顶端设置有水源接口11,水源接口11通过连接管与外部水源相连接,通过设有的水源接口11,当水箱14内水量不足时,便于向水箱14内注入水源。

其中,洗头盆5顶端的中部设置有洗头池501,洗头池501的底端设置有导流口502,洗头盆5的顶端位于洗头池501的两侧均设置有置物槽503,通过设有的洗头池501,便于患者洗漱,当需要冲洗头面,可将患者头部置入洗头池501内进行冲洗,通过设有的置物槽503便于放置一些洗漱物品。

其中,导流口502的底端设置有引流管10,引流管10的底端与废液收集器8相连通,通过设有的引流管10,能够把患者洗漱后的废液引入废液收集器8内进行收集。

其中,废液收集器8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801,且废液收集器8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802,排液口802内相配合设置有密封塞,通过设有的刻度线801,能够观察废液收集量,通过设有的排液口802,当废液收集器8内废液集满后,可以对废液进行排放。

其中,基座1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的内壁粘结有柔性橡胶垫,且废液收集器8的底部相配合置于放置槽12内。

其中,基座1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13,万向轮13上设置有脚刹,且万向轮13通过螺钉与基座1固定连接,通过设有的万向轮13,便于对该护理车进行移动。

工作原理:把护理车移动至患者床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擦拭时,打开泵开关,负压泵7工作把水箱14内的水泵入至出水管内,这时打开冲洗头9即可使用水源,如果水温较低,可以通过温控器对水温进行调节,当需要冲洗头面时,可将患者头部置入洗头池501内进行冲洗,使用后的废液可以进过引流管10进入废液收集器8内进行收集,当废液收集器8内废液集满后可以通过排液口802进行排放,节约时间,且能够提高工作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包括基座(1)和架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固定设在基座(1)顶端的一侧,且所述架体(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内部为中空的连接杆(3),所述架体(2)外侧的顶部设置有壳体(4),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用于存放水的水箱(14),所述壳体(4)内位于水箱(14)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器(6),且所述壳体(4)的顶端设置有负压泵(7),所述架体(2)内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洗头盆(5),所述洗头盆(5)的底部位于基座(1)上设置有废液收集器(8),所述连接杆(3)靠近洗头盆(5)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冲洗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泵(7)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过水箱(14)置于其内部,所述负压泵(7)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过连接杆(3)并与冲洗头(9)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4)的顶端设置有水源接口(11),所述水源接口(11)通过连接管与外部水源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洗头盆(5)顶端的中部设置有洗头池(501),所述洗头池(501)的底端设置有导流口(502),所述洗头盆(5)的顶端位于洗头池(501)的两侧均设置有置物槽(5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口(502)的底端设置有引流管(10),所述引流管(10)的底端与废液收集器(8)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器(8)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801),且所述废液收集器(8)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802),所述排液口(802)内相配合设置有密封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开设有放置槽(12),所述放置槽(12)的内壁粘结有柔性橡胶垫,且所述废液收集器(8)的底部相配合置于放置槽(1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13),所述万向轮(13)上设置有脚刹,且所述万向轮(13)通过螺钉与基座(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CU床旁护理车,包括基座和架体,架体固定设在在基座顶端的一侧,且架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内部为中空的连接杆,架体外侧的顶部设置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水箱,壳体内位于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器,且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负压泵,架体内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洗头盆。本实用新型一种ICU床旁护理车,使用时,通过万向轮把该护理车移到患者床旁,可将擦洗盆置入洗头池内,通过水箱出水,控温器控制水温,然后对患者身体进行擦拭,当需要冲洗头面,可将患者头部置入洗头池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污水通过废液收集桶收集,通过排液口进行排出,节约时间,操作方便,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防止交叉感染和地面污染,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陆烨华;张爱梅;丁爱萍;徐刘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瑞慈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0.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