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4753发布日期:2021-03-19 10:5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随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结合疾病的诊治、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等。

目前,在神经类疾病治疗过程中,中医按摩具有显著的效果。例如对头部的按摩,效果非常好。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按摩,浪费大量的人力,而且有时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有利于实现头部神经治疗。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圆杆一,所述底板轴承连接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连接环的一端,所述圆杆一穿过所述连接环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杆,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弧形圆环板,所述弧形圆环板的弧形板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槽口,每个所述槽口内分别设置有圆杆二,每个所述圆杆二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圆环板,每个所述圆杆二分别铰接方杆,每个所述方杆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槽口内,每个所述方杆分别固定连接理疗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理疗机构包括一组空心圆杆,每个所述方杆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空心圆杆,每个所述空心圆杆内分别设置有弹簧二和圆头杆二,每个所述空心圆杆分别通过弹簧二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圆头杆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每个所述方杆分别固定连接圆头杆一,每个所述圆头杆一分别接触半球,所述半球固定连接l形杆,对称的所述竖杆分别穿过所述l形杆,所述l形杆固定连接圆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弧形圆环板的弧形板固定连接竖块,所述竖块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弹簧一,每个所述弹簧一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方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竖杆分别固定连接圆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螺杆固定连接把手,所述连接环对应所述圆杆一螺纹连接顶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操作方便,患者坐在弧形圆环板下方,使头部接触圆头杆二,拉动圆环即可实现,患者自己就实现按摩,节约人力财力;

(2)本装置的圆头杆二沿竖直方向可以移动,方便身高不同的患者使用;

(3)本装置设置有弹簧一,方便圆头杆二复位,弹簧二有助于圆头杆二移动,防止圆头杆二对头部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为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有利于实现头部神经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圆板,2、竖杆,3、l形杆,4、圆环,5、圆杆一,6、底板,7、螺杆,8、连接环,9、把手,10、半球,11、圆头杆一,12、弹簧一,13、竖块,14、方杆,15、顶丝,16、圆杆二,17、槽口,18、空心圆杆,19、弹簧二,20、圆头杆二,21、弧形圆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6,所述底板6固定连接圆杆一5,所述底板6轴承连接螺杆7,所述螺杆7螺纹连接连接环8的一端,所述圆杆一5穿过所述连接环8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环8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杆2,所述连接环8固定连接弧形圆环板21,所述弧形圆环板21的弧形板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槽口17,每个所述槽口17内分别设置有圆杆二16,每个所述圆杆二16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圆环板21,每个所述圆杆二16分别铰接方杆14,每个所述方杆1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槽口17内,每个所述方杆14分别固定连接理疗机构。

所述理疗机构包括一组空心圆杆18,每个所述方杆14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空心圆杆18,每个所述空心圆杆18内分别设置有弹簧二19和圆头杆二20,每个所述空心圆杆18分别通过弹簧二19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圆头杆二20。

所述圆头杆二20的材料为海绵或橡胶。

所述每个所述方杆14分别固定连接圆头杆一11,每个所述圆头杆一11分别接触半球10,所述半球10固定连接l形杆3,对称的所述竖杆2分别穿过所述l形杆3,所述l形杆3固定连接圆环4。

所述半球10为空心球。

所述弧形圆环板21的弧形板固定连接竖块13,所述竖块13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弹簧一12,每个所述弹簧一12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方杆14。

每个所述竖杆2分别固定连接圆板1。

所述螺杆7固定连接把手9,所述连接环8对应所述圆杆一5螺纹连接顶丝15。

所述螺杆7具有自锁功能。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为:患者坐在弧形圆环板21正下方。拧松顶丝15,转动把手9,把手9带动螺杆7转动,螺杆7带动连接环8沿圆杆一5向下移动,连接环8带动弧形圆环板21、竖杆2、圆板1、圆杆二16、竖块13、弹簧一12以及方杆14向下移动,方杆14带动圆头杆一11、空心圆杆18、弹簧二19及圆头杆二20向下移动,在重力作用下半球10、l形杆3及圆环4向下移动,在弹簧一12的弹性作用下,半球10接触圆头杆一11,直到圆头杆二20接触患者头部,继续转动把手9,使患者头部感受到圆头杆二20的压力,即圆头杆二20压缩一段弹簧二19,拧紧顶丝15。

用手抓住圆环4,向下拉圆环4,圆环4带动l形杆3沿竖杆2向下移动,l形杆3带动半球10向下移动,半球10带动圆头杆一11向外摆动,圆头杆一11带动方杆14摆动,方杆14拉伸弹簧一12,方杆14带动空心圆杆18摆动,空心圆杆18带动弹簧二19及圆头杆二20摆动,圆头杆二20沿患者头部移动,向下拉动圆环4一段距离,然后松开手,弹簧一12恢复,圆头杆一11反向摆动,圆头杆一11带动半球10向上移动,圆头杆二20反向摆动,直到患者感觉圆头杆二20不再移动。再向下拉圆环4,如此反复,完成对头部的理疗。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包括底板(6),其特征是:

所述底板(6)固定连接圆杆一(5);

所述底板(6)轴承连接螺杆(7);

所述螺杆(7)螺纹连接连接环(8)的一端;

所述圆杆一(5)穿过所述连接环(8)的另一端;

所述连接环(8)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杆(2);

所述连接环(8)固定连接弧形圆环板(21);

所述弧形圆环板(21)的弧形板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槽口(17);

每个所述槽口(17)内分别设置有圆杆二(16);

每个所述圆杆二(16)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圆环板(21);

每个所述圆杆二(16)分别铰接方杆(14);

每个所述方杆(1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槽口(17)内;

每个所述方杆(14)分别固定连接理疗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理疗机构包括一组空心圆杆(18),每个所述方杆(14)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空心圆杆(18),每个所述空心圆杆(18)内分别设置有弹簧二(19)和圆头杆二(20),每个所述空心圆杆(18)分别通过弹簧二(19)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圆头杆二(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每个所述方杆(14)分别固定连接圆头杆一(11),每个所述圆头杆一(11)分别接触半球(10),所述半球(10)固定连接l形杆(3),对称的所述竖杆(2)分别穿过所述l形杆(3),所述l形杆(3)固定连接圆环(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弧形圆环板(21)的弧形板固定连接竖块(13),所述竖块(13)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弹簧一(12),每个所述弹簧一(12)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方杆(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竖杆(2)分别固定连接圆板(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螺杆(7)固定连接把手(9),所述连接环(8)对应所述圆杆一(5)螺纹连接顶丝(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圆杆一,所述底板轴承连接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连接环的一端,所述圆杆一穿过所述连接环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对称的竖杆,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弧形圆环板,所述弧形圆环板的弧形板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槽口,每个所述槽口内分别设置有圆杆二,每个所述圆杆二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圆环板,每个所述圆杆二分别铰接方杆,每个所述方杆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槽口内,每个所述方杆分别固定连接理疗机构。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本实用新型为中西医结合神经治疗设备,有利于实现头部神经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金星
技术研发日:2020.04.16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