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放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2060发布日期:2021-03-16 22:2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放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腔放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其微创、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得益于此技术。但是出血、穿孔、感染等为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切除黏膜下肿瘤时,容易造成消化道的穿孔,使得消化道内气体进入腹腔内,造成腹内压力增高,co2弥散入血,导致患者血氧降低,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放掉腹腔内的气体能解除患者的风险并为手术赢得充分时间。

目前临床上,去除腹腔内的气体,通常使用的是50ml注射器针头及20ml注射器针筒组合,抽吸约5ml生理盐水,在患者肋缘下垂直锁骨中线位置穿刺,利用50ml注射针头的锋利性,有突破感后可见针筒内有压力,拔出针筒活塞,可见大量气泡从针筒冒出,即穿刺成功,最后加以固定,当手术结束后,创面缝合完毕,腹软,才能拔出针头。但由于针头直径较小,容易堵管,且其锋利性及可能多次的穿刺,有对腹腔内的脏器造成损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放气装置,该装置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能降低对患者腹腔内脏器损伤的风险,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腹腔放气装置,包括针管1、内管2及储水管6,所述针管1底端为针头尖锐端,所述针管1顶端无盖,且针管1顶端外沿设有相对的两个固定翼4,所述储水管6管径大于内管2管径,所述内管2顶端与储水管6底端固定连接,且于连接处设有开口朝向储水管6方向的单向阀5,所述内管2底端为钝性圆润开口端,内管2底端侧壁开设有若干侧孔3,所述内管2与针管1长度相同,且所述针管1套设在内管2外且能够在内管2外自由滑动,使针管1与内管2相对发生位移。

所述针管1为医用不锈钢材料。

所述内管2、固定翼4及储水管6为医用硬质塑料材料。

工作原理:先将少量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倒入腹腔放气装置储水管6内,水量为储水管6容量的一半即可,此时由于水压作用储水管6内部单向阀5关闭,通过推出针管1使针管1与内管2相对位移,使其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超出内管2底端的钝性圆润开口端,然后在合适位置利用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进行腹腔穿刺操作,待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刺穿腹壁到达腹腔后,腹腔内的高压将朝向储水管6方向的单向阀5打开,储水管6内可见大量连续的气泡,此时于穿刺部位往腹腔内推进内管2直至储水管6底端抵至针管1顶端位置,使得内管2的钝性圆润开口端到达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便可避免针管1的锋利针头尖锐端将腹腔内脏器官损伤,同时因内管2的钝性圆润开口端侧边开设有若干侧孔3,可以避免单一孔道针头被腹腔内脏器或血液导致的堵塞,确保气体流畅放出。此外,固定翼4可固定在腹壁外,防止本装置倾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腔放气装置,能够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及血管,减少穿刺频次,减少堵管率,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增加穿刺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管与储水管示意图;

图中:1-针管,2-内管,3-侧孔,4-固定翼,5-单向阀,6-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腹腔放气装置,包括针管1、内管2及储水管6,所述针管1底端为针头尖锐端,所述针管1顶端无盖,且针管1顶端管外沿设有相对的两个固定翼4,所述储水管6管径大于内管2管径,所述内管2顶端与储水管6底端固定连接,且于连接处设有开口朝向储水管6方向的单向阀5,所述内管2底端为钝性圆润开口端,内管2底端侧壁开设有若干侧孔3,所述针管1套设在内管2外且能够在内管2外自由滑动,使针管1与内管2相对发生位移。

所述内管2与针管1长度相同,使用时先滑动针管1使其针头尖锐端超出内管2底端的钝性圆润开口端,利用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刺穿腹壁到达腹腔后,再推进内管2使储水管6底端抵至针管1顶端,同时其钝性圆润开口端到达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使得内管2的部分钝性圆润开口端暴露于腹腔中,这种结构设计避免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损伤腹腔内脏器官,同时暴露的部分钝性圆润开口端侧壁的若干侧孔得以暴露于腹腔中,避免单一的针头孔被腹腔内脏器或血液导致的堵塞,确保气体流畅放出。

所述针管1为医用不锈钢材料。

所述内管2、固定翼4及储水管6为医用硬质塑料材料。

工作原理:先将少量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倒入腹腔放气装置储水管6内,水量为储水管6容量的一半即可,此时由于水压作用储水管6内部单向阀5关闭,通过推出针管1使针管1与内管2相对位移,使其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超出内管2底端的钝性圆润开口端,然后在合适位置利用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进行腹腔穿刺操作,待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刺穿腹壁到达腹腔后,腹腔内的高压将朝向储水管6方向的单向阀5打开,储水管6内可见大量连续的气泡,此时于穿刺部位往腹腔内推进内管2直至储水管6底端抵至针管1顶端位置,使得内管2的钝性圆润开口端到达针管1的针头尖锐端,便可避免针管1的锋利针头尖锐端将腹腔内脏器官损伤,同时因内管2的钝性圆润开口端侧边开设有若干侧孔3,可以避免单一孔道针头被腹腔内脏器或血液导致的堵塞,确保气体流畅放出。此外,固定翼4可固定在腹壁外,防止本装置倾倒。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腹腔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1)、内管(2)及储水管(6),所述针管(1)底端为针头尖锐端,所述针管(1)顶端无盖且外沿设有相对的两个固定翼(4),所述储水管(6)管径大于内管(2)管径,所述内管(2)顶端与储水管(6)底端固定连接,且于连接处设有朝向储水管(6)方向的单向阀(5),所述内管(2)底端为钝性圆润开口端且其侧壁开设有若干侧孔(3),所述内管(2)与针管(1)长度相同,所述针管(1)套设在内管(2)外且能够自由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为医用不锈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固定翼(4)及储水管(6)为医用硬质塑料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放气装置,包括针管、内管及储水管,所述针管底端为针头尖锐端,所述针管顶端无盖且外沿设有相对的两个固定翼,所述储水管管径大于内管管径,所述内管顶端与储水管底端固定连接,且于连接处设有朝向储水管方向的单向阀,所述内管底端为钝性圆润开口端且其侧壁开设有若干侧孔,所述内管与针管长度相同,且所述针管套设在内管外且能够自由滑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腔放气装置能够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及血管,减少穿刺频次,减少堵管率,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增加穿刺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林;黄星;张小丹;李安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4.22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