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7645发布日期:2021-06-22 15:21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主要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市场上的神经内科检查床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将检查床的角度进行调节,给使用者带来了不适,并且其不便于将调节后的检查床进行固定,由于不同患者使用检查床容易导致细菌感染,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神经内科检查床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将检查床的角度进行调节,给使用者带来了不适,并且其不便于将调节后的检查床进行固定,由于不同患者使用检查床容易导致细菌感染,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左侧设置有隔离机构,且隔离机构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垃圾箱,所述隔离机构的下端连接有支架,且支架的底端固定有底座,所述隔离机构的中部设置有上床体,且上床体的顶端左右两侧固定有手把,所述上床体的下端连接有下床体,且上床体与下床体的底部设置有内杆,所述上床体与下床体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固定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主体的顶端设置有隔离机构,便于使用者将隔离袋放入隔离盒,随后隔离袋通过转杆的转动,有效的将隔离袋拉出来使用,隔离盒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卡槽,便于使用者将隔离袋固定在卡槽的内部,主体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垃圾箱,垃圾箱为镂空结构,便于使用者存放废弃的隔离袋,由于上床体的顶端设置有手把,便于使用者将上床体拉伸站立起来,使用者通过上床体底端的内杆进行旋转,有效的将上床体旋转立起,随后使用者通过固定机构,有效的将上床体的连接架与槽口卡合安装在下床体的固定扣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隔离机构的俯视图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床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隔离机构;201、隔离盒;202、转杆;203、隔离袋;204、卡槽;3、垃圾箱;4、支架;5、底座;6、上床体;7、手把;8、下床体;9、内杆;10、固定机构;1001、连接架;1002、槽口;1003、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包括主体1,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隔离机构2,且隔离机构2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垃圾箱3,隔离机构2的下端连接有支架4,且支架4的底端固定有底座5,隔离机构2的中部设置有上床体6,且上床体6的顶端左右两侧固定有手把7,上床体6的下端连接有下床体8,且上床体6与下床体8的底部设置有内杆9,上床体6与下床体8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固定机构10。

本实用新型中:隔离机构2包括隔离盒201、转杆202、隔离袋203和卡槽204,且隔离盒201的中部安装有转杆202,且转杆202的中部连接有隔离袋203,隔离盒201的左右两端开设有卡槽204,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隔离机构2,便于使用者将隔离袋203放入隔离盒201,随后隔离袋203通过转杆202的转动,有效的将隔离袋203拉出来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隔离盒201通过转杆202与隔离袋203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槽204关于隔离盒201的中心对称分布,隔离盒20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卡槽204,便于使用者将隔离袋203固定在卡槽204的内部,主体1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垃圾箱3,垃圾箱3为镂空结构,便于使用者存放废弃的隔离袋203。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机构10包括连接架1001、槽口1002和固定扣1003,且连接架1001的中部开设有槽口1002,槽口1002的内壁设置于固定扣1003,由于上床体6的顶端设置有手把7,便于使用者将上床体6拉伸站立起来。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架1001与固定扣1003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槽口1002为中空结构,随后使用者通过固定机构10,有效的将上床体6的连接架1001与槽口1002卡合安装在下床体8的固定扣1003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上床体6通过内杆9与下床体8构成旋转结构,且手把7与上床体6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用者通过床体6底端的内杆9进行旋转,有效的将上床体6旋转立起。

工作原理:对于这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首先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隔离机构2,便于使用者将隔离袋203放入隔离盒201,随后隔离袋203通过转杆202的转动,有效的将隔离袋203拉出来使用,隔离盒20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卡槽204,便于使用者将隔离袋203固定在卡槽204的内部,主体1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垃圾箱3,垃圾箱3为镂空结构,便于使用者存放废弃的隔离袋203,由于上床体6的顶端设置有手把7,便于使用者将上床体6拉伸站立起来,使用者通过上床体6底端的内杆9进行旋转,有效的将上床体6旋转立起,随后使用者通过固定机构10,有效的将上床体6的连接架1001与槽口1002卡合安装在下床体8的固定扣1003进行固定,就这样完成整个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的使用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隔离机构2,便于使用者将隔离袋203放入隔离盒201,随后隔离袋203通过转杆202的转动,有效的将隔离袋203拉出来使用,隔离盒20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卡槽204,便于使用者将隔离袋203固定在卡槽204的内部,主体1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垃圾箱3,垃圾箱3为镂空结构,便于使用者存放废弃的隔离袋203,由于上床体6的顶端设置有手把7,便于使用者将上床体6拉伸站立起来,使用者通过上床体6底端的内杆9进行旋转,有效的将上床体6旋转立起,随后使用者通过固定机构10,有效的将上床体6的连接架1001与槽口1002卡合安装在下床体8的固定扣1003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隔离机构(2),且隔离机构(2)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垃圾箱(3),所述隔离机构(2)的下端连接有支架(4),且支架(4)的底端固定有底座(5),所述隔离机构(2)的中部设置有上床体(6),且上床体(6)的顶端左右两侧固定有手把(7),所述上床体(6)的下端连接有下床体(8),且上床体(6)与下床体(8)的底部设置有内杆(9),所述上床体(6)与下床体(8)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固定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机构(2)包括隔离盒(201)、转杆(202)、隔离袋(203)和卡槽(204),且隔离盒(201)的中部安装有转杆(202),且转杆(202)的中部连接有隔离袋(203),所述隔离盒(201)的左右两端开设有卡槽(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盒(201)通过转杆(202)与隔离袋(203)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槽(204)关于隔离盒(201)的中心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0)包括连接架(1001)、槽口(1002)和固定扣(1003),且连接架(1001)的中部开设有槽口(1002),所述槽口(1002)的内壁设置于固定扣(10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001)与固定扣(1003)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槽口(1002)为中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体(6)通过内杆(9)与下床体(8)构成旋转结构,且手把(7)与上床体(6)之间为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左侧设置有隔离机构,且隔离机构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垃圾箱,所述隔离机构的下端连接有支架,且支架的底端固定有底座,所述隔离机构的中部设置有上床体,且上床体的顶端左右两侧固定有手把,所述上床体的下端连接有下床体,且上床体与下床体的底部设置有内杆,所述上床体与下床体的前后两端安装有固定机构。该神经内科用具有调节结构的检查床设置有隔离机构,便于使用者将隔离袋放入隔离盒,随后隔离袋通过转杆的转动,有效的将隔离袋拉出来使用,隔离盒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卡槽,便于使用者将隔离袋固定在卡槽的内部,垃圾箱便于存放废弃的隔离袋。

技术研发人员:梁红艳;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梁红艳
技术研发日:2020.05.18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