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8854发布日期:2021-07-27 13:3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针灸中的针灸针是医生治病过程重要的工具。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医生把针灸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以实现疾病的治疗。

现有技术中的针灸针一般包括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刺入身体部分为针根、针身、针尖,而针尾、针柄留在体外,这样在患者施针和留针的过程中,通常要保持固定体位,在急救、转运和救治的过程中,会造成针灸针的移位、脱落,从而导致第二次对机体的损害或者无效的治疗。而如果只将针柄改制为片状结构,针灸针全部刺进人体中,不经可以达到针刺的治疗目的,而且在急救和转运过程中,不易移位和脱落,适合推广。

现有技术中的针灸和中医外服膏药,往往是两者独立使用,但本项目是将中医传统治疗的两种特色手段进行结合,在针灸施术的过程中,结合膏药的治疗效果;并在针灸结束治疗后,膏药继续敷于皮肤表面发挥治疗效果。从而达到1+1>2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使针灸在药物的帮助下发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而且膏药还可以通过针灸针刺经络的手段,达到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结合针刺和中医膏药治疗功能的针灸针,克服传统针灸针不便于救治转运的不便,和针药分离的现状。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包括贴皮膏药和针灸针本体,所述针灸针本体包括针尖、针体、针根和针柄,所述针尖、针体和针根一体形成,所述针柄与针根连接,所述针柄为圆形片状结构,所述针柄套接与贴皮膏药内,所述贴皮膏药采用双层可分离贴布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针柄直径为1cm。

作为改进:所述针灸针本体的针尖、针体、针根总长度为12.5mm或25mm。

作为改进:所述针灸针本体的针尖、针体和针根与片状的针柄为一体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贴皮膏药的贴布包括底层和上层,所述底层为药物作用层,所述上层为普通贴布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效果在于所述的针药结合的针灸针不但可以针刺于患者穴位,有穴位刺激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对选用不同的贴皮膏药,并且方便患者急救治疗和转运;现有技术中的针灸和中医外服膏药,往往是两者独立使用,但本项目是将中医传统治疗的两种特色手段进行结合,在针灸施术的过程中,结合膏药的治疗效果;并在针灸结束治疗后,膏药继续敷于皮肤表面发挥治疗效果。从而达到1+1>2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使针灸在药物的帮助下发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而且膏药还可以通过针灸针刺经络的手段,达到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的分离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的分离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的操作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针灸针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贴皮膏药、2-针尖、3-针体、4-针根、5-针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包括贴皮膏药1和针灸针本体,所述针灸针本体包括针尖2、针体3、针根4和针柄5,所述针尖2、针体3和针根4一体形成,所述针柄5与针根4连接,所述针柄5为圆形片状结构,所述针柄5套接与贴皮膏药1内,所述贴皮膏药1采用双层可分离贴布结构。

所述针柄5直径为1cm。

所述针灸针本体的针尖2、针体3、针根4总长度为12.5mm或25mm。

所述针灸针本体的针尖2、针体3和针根4与片状的针柄5为一体结构。

所述贴皮膏药1的贴布包括底层和上层,所述底层为药物作用层,所述上层为普通贴布层。。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贴皮膏药1长度和宽度,约为4cm;针灸针的针尖2、针体3、针根4总长度有1.25mm(半寸)、25mm(一寸)2种,从粗细为针灸针常用规格;针灸针可全部刺进于穴位内,而片状针柄暴露在外,可拔出体外;针灸针是与中医传统外敷膏药相结合的;膏药为在传统中医贴皮膏药的基础上,采用双层可分离贴布设计,最外层的贴布可以揭下但不影响膏药的贴敷和使用;针药结合的针灸针,在膏药最外层的贴布揭开后,可以暴露出片状针柄5部分,故针灸针可以拔出体外,但膏药可以继续作用于皮肤。

使用时:将针药结合的针灸针从特制的存放器中取出;选取好要施术的穴位,以及针灸针的长度规格;利用针灸手术针刺穴位,当针灸针全部刺进穴位后,中药膏药的敷料层也作用于了相应的皮肤上;20-30min后,针灸的针刺时间结束,将中药膏药最外层的贴补撕开后,暴露针灸针片状圆形的针柄,可将针灸针取出体外,后贴好最外层贴补,将膏药继续留在皮肤上;24小时后,可将中药膏药全部取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包括贴皮膏药(1)和针灸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针本体包括针尖(2)、针体(3)、针根(4)和针柄(5),所述针尖(2)、针体(3)和针根(4)一体形成,所述针柄(5)与针根(4)连接,所述针柄(5)为圆形片状结构,所述针柄(5)套接于贴皮膏药(1)内,所述贴皮膏药(1)采用双层可分离贴布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5)直径为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针本体的针尖(2)、针体(3)、针根(4)总长度为12.5mm或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针本体的针尖(2)、针体(3)和针根(4)与片状的针柄(5)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皮膏药(1)的贴布包括底层和上层,所述底层为药物作用层,所述上层为普通贴布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药结合针灸针,包括贴皮膏药和针灸针本体,所述针灸针本体包括针尖、针体、针根和针柄,所述针尖、针体和针根一体形成,所述针柄与针根连接,所述针柄为圆形片状结构,所述针柄固套与贴皮膏药内,所述贴皮膏药采用双层可分离贴布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克服传统针灸针不便于救治转运的不便,和针药分离的现状。

技术研发人员:张潇尹;惠怀正;郑谨;王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潇尹
技术研发日:2020.06.01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