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开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0818发布日期:2022-02-16 13:1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胆囊切开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胆囊切开刀。


背景技术:

2.胆囊具有储存胆汁、浓缩胆汁、分泌粘液、排空等功能。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胆囊癌等。患有胆囊疾病的病人为此受到了极大折磨,有的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有的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
3.胆囊管连接肝胆管、总胆管,胆囊动脉在胆囊颈的前下方,其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对于胆囊疾病的手术方式,一般有传统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改良经皮胆镜胆囊一期缝合术等。此类外科手术一般都存在术中出血量大,存在术后并发症等问题。随着消化内镜的进步,内科开始运用消化内镜微创的方法对胆囊疾病进行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进入切开时同步将导管送入胆囊,为胆汁抽吸和胆囊灌注提供通道的胆囊切开刀。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胆囊切开刀,包括电极刀头、电极部、拉索、芯杆和滑环,所述的滑环滑动连接在芯杆外周面上,且滑环上固定有电极部,所述的拉索尾端与电极部固定且电路相通,所述的电极刀头尾端则与拉索的前端连接,所述的拉索伸入芯杆内且与电极部电路相通,所述的拉索外周面上外套设置有外管,所述的拉索与外管之间具有供流体流动的间隙;所述的外管尾端连接有三通,所述的三通包括出口端、第一进口端和第二外接端,其中三通的出口端与外管尾端连通,所述的拉索则通过外管尾端进入三通的出口端并贯穿伸出第一进口端后进入芯杆,所述的拉索与三通的第一进口端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第二外接端与外部抽吸灌注设备管路连通。
6.在上述方案中,在原有的电凝切开刀基础上,设计了三通,一方面便于切开刀的刀头和拉索通过进入进行切开,同时利用外管与拉索之间的间隙形成了供液体流动的流道,通过三通的第二外接端可与外部抽吸灌注设备,在切开时可将外管同步送入胆囊,切开后可通过间隙对胆汁进行抽吸、抽吸后对胆囊进行灌注。
7.优选的,所述的电极刀头为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金属丝刀头,所述的金属丝刀头沿其轴向截面呈四边形结构,该四边形由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四条腰连接组成,且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重合;所述的电极刀头展开后的外径大于外管直径。
8.进一步的,为了使电极刀头与拉索连接稳固,所述的电极刀头尾与拉索前端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连接端处具有焊接点,所述的焊接点外周面的最大直径小于外管前端的内径。
9.优选的,为了便于外管留置,同时全部或者部分抽出切开刀,方便切开刀脱离留置的外管,所述的第一进口端尾端通过连接环与芯杆活动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胆囊切开刀,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三通的结构设计,带动外管轻松进入钳道,便于在胆囊切开后在消化内镜下直接通过第二外接端进行胆汁抽吸和胆囊灌注,便于加快手术进程,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电极刀头 2、焊接点 3、拉索 4、三通 4-1、出口段 4-2、第一进口端 4-3、第二外接端 5、连接环 6、电极部 7、滑环 8、芯杆 9、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1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5.如图1所示的一种胆囊切开刀,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包括电极刀头1、电极部6、拉索3、芯杆8和滑环7,所述的滑环7滑动连接在芯杆8外周面上,且滑环7上固定有电极部6,所述的拉索3尾端与电极部6固定且电路相通,所述的电极刀头尾端则与拉索3的前端连接,所述的拉索3伸入芯杆8内且与电极部6电路相通。
16.拉索3外周面上外套设置有外管9,所述的拉索3与外管9之间具有供流体流动的间隙。所述的外管9尾端连接有三通4,所述的三通4包括出口端4-1、第一进口端4-2和第二外接端4-3,其中三通4的出口端4-1与外管9尾端连通,所述的拉索3则通过外管9尾端进入三通4的出口端4-1并贯穿伸出第一进口端4-2后进入芯杆8,所述的拉索3与三通4的第一进口端4-2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第二外接端4-3与外部抽吸灌注设备管路连通。三通4内部通路与间隙连通,外管9前端与第二外接端4-3之间形成了供流体经过的流道。在切开刀切开胆囊后,可通过外管9前端抽吸胆汁并在抽吸后对胆囊进行灌注。无需另外取出切开刀另行通过消化内镜钳道输入抽吸管路,即可直接进行抽吸和灌注操作。
17.同时,在实际设计中,电极刀头1为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金属丝刀头,所述的金属丝刀头沿其轴向截面呈四边形结构,该四边形由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四条腰连接组成,且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重合;所述的电极刀头1展开后的外径大于外管9直径。为了使电极刀头1与拉索3连接稳固,所述的电极刀头1 尾与拉索3前端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连接端处具有焊接点2,所述的焊接点2 外周面的最大直径小于外管9前端的内径。电极刀头1相对于外管9前端来说,是可以相对发生轴向运动的。在通过钳道时,电极刀头1位于外管9前端内,当到达切开位置时,可通过滑环7和芯杆8的相对运动,将电极刀头1推出外管9前端,电极刀头1推出时恢复形状,电极刀头1前端切开面与拉索3的连接端之间形成了t型结构,t型机构的前端为切割面,后端为连接端。电极刀头 1前端形成的切开面大于器械头端的外管9直径,在切开胆囊时,可同步带动外管9前端一并进入胆囊,便于在三通4外接外部抽吸灌注设备时,对胆囊进行抽吸和灌注。
18.为了便于在外管9留置的同时,可全部或者部分抽出切开刀,方便切开刀脱离留置的外管9,所述的第一进口端4-2尾端通过连接环5与芯杆8活动连接。实际中,连接环5可设计为两端具有内螺纹的螺母结构,三通4的第一进口端 4-2外周和芯杆8的前端均设计与螺
母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即完成了三通4 的第一进口端4-2与芯杆8的活动连接。在使用中,可根据需求,将外管9与芯杆8脱离,外管9留置在钳道内,切开刀则从外管9内全部或者部分抽出。
19.如此设计的胆囊切开刀,结构设计合理,在原有的电凝切开刀基础上,通过三通4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便于切开刀的刀头和拉索3进入切开,同时利用外管9与拉索3之间的间隙形成了供液体流动的流道,通过三通4的第二外接端4-3可与外部抽吸灌注设备,在切开时可将外管9同步送入胆囊,切开后可通过间隙对胆汁进行抽吸、抽吸后对胆囊进行灌注。电极刀头1可带动外管9 轻松进入钳道,便于在胆囊切开后在消化内镜下直接通过第二外接端4-3进行胆汁抽吸和胆囊灌注,便于加快手术进程,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
2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胆囊切开刀,包括电极刀头(1)、电极部(6)、拉索(3)、芯杆(8)和滑环(7),所述的滑环(7)滑动连接在芯杆(8)外周面上,且滑环(7)上固定有电极部(6),所述的拉索(3)尾端与电极部(6)固定且电路相通,所述的电极刀头(1)尾端则与拉索(3)的前端连接,所述的拉索(3)伸入芯杆(8)内且与电极部(6)电路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索(3)外周面上外套设置有外管(9),所述的拉索(3)与外管(9)之间具有供流体流动的间隙;所述的外管(9)尾端连接有三通(4),所述的三通(4)包括出口端(4-1)、第一进口端(4-2)和第二外接端(4-3),其中三通(4)的出口端(4-1)与外管(9)尾端连通,所述的拉索(3)则通过外管(9)尾端进入三通(4)的出口端(4-1)并贯穿伸出第一进口端(4-2)后进入芯杆(8),所述的拉索(3)与三通(4)的第一进口端(4-2)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第二外接端(4-3)与外部抽吸灌注设备管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囊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刀头(1)为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金属丝刀头,所述的金属丝刀头沿其轴向截面呈四边形结构,该四边形由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四条腰连接组成,且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重合;所述的电极刀头(1)展开后的外径大于外管(9)直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囊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刀头(1)尾与拉索(3)前端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连接端处具有焊接点(2),所述的焊接点(2)外周面的最大直径小于外管(9)前端的内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囊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口端(4-2)尾端通过连接环(5)与芯杆(8)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胆囊切开刀,包括电极刀头、电极部、拉索、芯杆和滑环,拉索外周面上外套设置有外管,拉索与外管之间具有供流体流动的间隙;外管尾端连接有三通,三通包括出口端、第一进口端和第二外接端,其中三通的出口端与外管尾端连通,拉索则通过外管尾端进入三通的出口端并贯穿伸出第一进口端后进入芯杆,拉索与三通的第一进口端之间密封连接,第二外接端与外部抽吸灌注设备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三通的结构设计,带动外管轻松进入钳道,便于在胆囊切开后在消化内镜下直接通过第二外接端进行胆汁抽吸和胆囊灌注,便于加快手术进程,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


技术研发人员:朱苏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15
技术公布日:2022/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