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导盲拐杖

文档序号:25835674发布日期:2021-07-13 15:16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导盲拐杖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盲拐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导盲拐杖。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盲人一般通过传统的导盲拐杖来辅助行走,传统导盲拐杖一般只是一根普通的长杆,可以辅助盲人探知到局部障碍物,帮助盲人行动,但是很多时候给盲人造成威胁的情况是,周边的人群不能及时注意到对方是盲人,特别是在昏暗的环境下更难注意,会将盲人按照普通人来对待(例如驾驶车辆的司机等),这样就有对盲人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

一般的导盲拐杖,需要盲人摸索着将充电头插入插座,再将充电线与导盲拐杖相连接,不方便盲人操作,且容易使得盲人误将手插入插座中,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导盲拐杖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导盲拐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的导盲拐杖,需要盲人摸索着将充电头插入插座,再将充电线与导盲拐杖相连接,不方便盲人操作,且容易使得盲人误将手插入插座中,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导盲拐杖,包括超声波探测仪和操作块,所述超声波探测仪的上方旋接有杆体,且杆体的中部外侧设置有磁吸无线充电部件,所述操作块位于杆体的上方,且操作块的前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按钮、扬声器、报警灯和gps定位块,所述报警灯的外侧安装有灯罩,所述杆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的上方连接有导线,所述操作块的上方安装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探测仪与杆体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超声波探测仪的中轴线与杆体的中轴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杆体与磁吸无线充电部件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磁吸无线充电部件的内表面与杆体的外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磁吸无线充电部件之间构成电性连接结构,且蓄电池的中心线与杆体的中心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gps定位块与杆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gps定位块的后表面与杆体的前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灯罩与杆体之间为卡合连接,且杆体与报警灯之间为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超声波探测仪、杆体和扬声器的设置,方便盲人行走,超声波探测仪与杆体之间为螺纹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超声波探测仪,超声波探测仪探测路况,通过扬声器发出提示,帮助盲人更好的行走,避免盲人因路况不明而受伤;

2.本实用新型通过磁吸无线充电部件、蓄电池和导线的设置,方便进行充电,通过杆体中部的磁吸无线充电部件与挂墙式无线充电器配合,通过磁吸的方式进行固定,进行充电,节约了盲人摸索的时间,方便盲人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gps定位块、报警灯、扬声器和按钮的设置,方便进行求助,当盲人摔倒受伤时,长按按钮,使得报警灯闪烁,同时扬声器发出警报声,吸引路人帮助,内置的gps定位块向家人的手机上发送求救信号,方便家人的寻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超声波探测仪;2、杆体;3、磁吸无线充电部件;4、操作块;5、手柄;6、蓄电池;7、gps定位块;8、报警灯;9、灯罩;10、扬声器;11、按钮;12、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导盲拐杖,包括超声波探测仪1和操作块4,超声波探测仪1的上方旋接有杆体2,且杆体2的中部外侧设置有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超声波探测仪1与杆体2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超声波探测仪1的中轴线与杆体2的中轴线相重合,杆体2与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的内表面与杆体2的外表面相贴合,通过超声波探测仪1、杆体2和扬声器10的设置,方便盲人行走,超声波探测仪1与杆体2之间为螺纹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超声波探测仪1,超声波探测仪1探测路况,通过扬声器10发出提示,帮助盲人更好的行走,避免盲人因路况不明而受伤;

操作块4位于杆体2的上方,且操作块4的前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按钮11、扬声器10、报警灯8和gps定位块7,gps定位块7与杆体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gps定位块7的后表面与杆体2的前表面相贴合,通过gps定位块7、报警灯8、扬声器10和按钮11的设置,方便进行求助,当盲人摔倒受伤时,长按按钮11,使得报警灯8闪烁,同时扬声器10发出警报声,吸引路人帮助,内置的gps定位块7向家人的手机上发送求救信号,方便家人的寻找;

报警灯8的外侧安装有灯罩9,灯罩9与杆体2之间为卡合连接,且杆体2与报警灯8之间为固定连接,杆体2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6,且蓄电池6的上方连接有导线12,蓄电池6通过导线12与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之间构成电性连接结构,且蓄电池6的中心线与杆体2的中心线相重合,通过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蓄电池6和导线12的设置,方便进行充电,通过杆体2中部的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与挂墙式无线充电器配合,通过磁吸的方式进行固定,进行充电,节约了盲人摸索的时间,方便盲人使用,操作块4的上方安装有手柄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智能导盲拐杖时,首先盲人抓住该智能导盲拐杖的手柄5,手柄5采用皮质护腕,方便抓握使用舒适,通过超声波探测仪1对路况进行探测,再通过扬声器10实时播报路况,方便盲人行走,夜间行走时,通过扬声器10播报时间,提示打开灯光,轻按按钮11,使得报警灯8亮起,防止周围行人车辆,因看不清而撞上盲人,当盲人摔倒时,长按按钮11,报警灯8开始闪烁,同时扬声器10发出警报声,吸引路人帮助,向家人的手机上发送求救信号,通过杆体2内置的gps定位块7方便家人的寻找,当该智能导盲拐杖没电时,将该智能导盲拐杖的中部的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靠近墙面上的挂墙式无线充电器,使得二者通过磁力吸合,不需要盲人摸索着将插头插入杆体2上的充电口,这就是该智能导盲拐杖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导盲拐杖,包括超声波探测仪(1)和操作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探测仪(1)的上方旋接有杆体(2),且杆体(2)的中部外侧设置有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所述操作块(4)位于杆体(2)的上方,且操作块(4)的前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按钮(11)、扬声器(10)、报警灯(8)和gps定位块(7),所述报警灯(8)的外侧安装有灯罩(9),所述杆体(2)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6),且蓄电池(6)的上方连接有导线(12),所述操作块(4)的上方安装有手柄(5),所述杆体(2)与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的内表面与杆体(2)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蓄电池(6)通过导线(12)与磁吸无线充电部件(3)之间构成电性连接结构,且蓄电池(6)的中心线与杆体(2)的中心线相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导盲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探测仪(1)与杆体(2)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超声波探测仪(1)的中轴线与杆体(2)的中轴线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导盲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gps定位块(7)与杆体(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gps定位块(7)的后表面与杆体(2)的前表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导盲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9)与杆体(2)之间为卡合连接,且杆体(2)与报警灯(8)之间为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导盲拐杖,包括超声波探测仪和操作块,所述超声波探测仪的上方旋接有杆体,且杆体的中部外侧设置有磁吸无线充电部件,所述操作块位于杆体的上方,且操作块的前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按钮、扬声器、报警灯和GPS定位块,所述报警灯的外侧安装有灯罩,所述杆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操作块的上方安装有手柄。该智能导盲拐杖,与现有的普通导盲拐杖相比,通过磁吸无线充电部件与挂墙式无线充电器之间通过磁力吸合充电,避免盲人摸索充电引起盲人误将手插入插座中的安全问题,方便盲人操作,通过超声波探测仪探测路况,通过扬声器播报路况,方便盲人行走,通过扬声器和报警灯,吸引路人帮忙,GPS定位块方便家人等位寻找。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龙琳;廖申学;杨昱;张沛晟;徐琛;谢雅琪;杨传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0.08.01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