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6491发布日期:2021-08-31 13:4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效果还会继续存留一段时间,患者处于复苏期,为了帮助患者的肢体能够快速恢复知觉,一般是对患者的肢体进行人工按摩,由于肢体冰凉,按摩效果差,患者肢体知觉恢复慢,且人工按摩费时费力,增加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复苏期肢体知觉恢复慢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弧形板,左侧的弧形板与底座固定连接且右侧的弧形板与底座铰接连接,两个弧形板上端拆卸连接,两个弧形板内分别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充气腔,两个弧形板内侧分别设有弧形的护板,护板内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加热腔,加热腔内设有ptc陶瓷加热片,护板内侧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气囊,气囊与充气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加热腔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加热保温,设置可充气与排气的气囊,对肢体进行间歇性的挤压按摩,加热与按摩同步进行,有效促进肢体及全身的血液快速循环,从而使得患者肢体快速恢复知觉,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底座的剖切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弧形板2,左侧的弧形板2与底座1固定连接且右侧的弧形板2与底座1铰接连接,两个弧形板2上端拆卸连接,两个弧形板2内分别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充气腔3,两个弧形板2内侧分别设有弧形的护板4,护板4内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加热腔5,加热腔5内设有ptc陶瓷加热片6,护板4内侧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气囊7,气囊7与充气腔3连通。

为了使两个弧形板2上端拆卸连接,所述的右侧的弧形板2上端设有两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约束带8,左侧的弧形板2上端面设有两个与约束带8一一对应的第一魔术贴,约束带8自由端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粘合的第二魔术贴。

为了向充气腔3内充气,所述的底座1内开设有让位槽9,让位槽9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气缸10,气缸10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1,两个活塞11可相对或相背移动,充气腔3下端分别经软管与对应的气缸10连接。

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多个气囊7与多个加热腔5交错分布。

为了使两个活塞11能够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的让位槽9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双面齿条12,双面齿条12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齿轮13,两个齿轮13上端面的相背侧分别铰接有连杆14,连杆14的自由端与其对应的活塞11铰接连接。

为了使双面齿条12产生左右移动,所述的让位槽9内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摆杆15,摆杆15下端开设有缺口,双面齿条12右端设有柱体16,柱体16上端插入缺口内,摆杆15上开设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且上下贯通的腰型槽,让位槽9底部固定有上下轴向的电机,电机输出端同轴设有转盘17,转盘17上偏心设有拨柱18,拨柱18上端插入腰型槽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在底座1上设置控制电机启动及ptc陶瓷加热片6加热的开关;将底座1放置在病床上,将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脱离粘合,向右扳动右侧的弧形板2,将患者的下肢放置在底座1上,使患者的皮肤与护板4内侧面接触后,将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重新粘合,将患者的肢体固定在底座1上;

按下开关,ptc陶瓷加热片6开始加热,并使加热腔5内始终保持40°的恒温,使得护板4与患者肢体之间形成热气,进而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加热保温,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同时电机启动,电机带动转盘17转动,拨柱18在腰型槽内滑动并波动拨杆左右摆动,同时拨杆经柱体16带动双面齿条12左右移动,齿轮13与双面齿条12啮合并经连杆14带动活塞11在气缸10内左右移动,当活塞11向气缸10内滑动时挤压气体,气体经软管进入充气腔3并进入气囊7内,气囊7膨胀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挤压按摩,当活塞11朝向齿轮13的一侧滑动时,气囊7内的气体原路返回气缸10内,随着电机持续运转,气囊7不断的充气与放气,实现对患者肢体间歇性的挤压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操作简单,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中ptc陶瓷加热片6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叙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加热腔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加热保温,设置可充气与排气的气囊,对肢体进行间歇性的挤压按摩,加热与按摩同步进行,有效促进肢体及全身的血液快速循环,从而使得患者肢体快速恢复知觉,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弧形板(2),左侧的弧形板(2)与底座(1)固定连接且右侧的弧形板(2)与底座(1)铰接连接,两个弧形板(2)上端拆卸连接,两个弧形板(2)内分别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充气腔(3),两个弧形板(2)内侧分别设有弧形的护板(4),护板(4)内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加热腔(5),加热腔(5)内设有ptc陶瓷加热片(6),护板(4)内侧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气囊(7),气囊(7)与充气腔(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侧的所述的弧形板(2)上端设有两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约束带(8),左侧的弧形板(2)上端面设有两个与约束带(8)一一对应的第一魔术贴,约束带(8)自由端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粘合的第二魔术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内开设有让位槽(9),让位槽(9)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气缸(10),气缸(10)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1),两个活塞(11)可相对或相背移动,充气腔(3)下端分别经软管与对应的气缸(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气囊(7)与多个加热腔(5)交错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让位槽(9)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双面齿条(12),双面齿条(12)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齿轮(13),两个齿轮(13)上端面的相背侧分别铰接有连杆(14),连杆(14)的自由端与其对应的活塞(11)铰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让位槽(9)内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摆杆(15),摆杆(15)下端开设有缺口,双面齿条(12)右端设有柱体(16),柱体(16)上端插入缺口内,摆杆(15)上开设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且上下贯通的腰型槽,让位槽(9)底部固定有上下轴向的电机,电机输出端同轴设有转盘(17),转盘(17)上偏心设有拨柱(18),拨柱(18)上端插入腰型槽内。


技术总结
促进麻醉患者复苏的理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复苏期肢体知觉恢复慢的问题;包括底座,底座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后方向的弧形板,左侧的弧形板与底座固定连接且右侧的弧形板与底座铰接连接,两个弧形板上端拆卸连接,两个弧形板内分别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充气腔,两个弧形板内侧分别设有弧形的护板,护板内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加热腔,加热腔内设有PTC陶瓷加热片,护板内侧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气囊,气囊与充气腔连通;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高洁;纪子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9.02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