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9012发布日期:2021-08-31 13:4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针灸前需要对穴位附近的皮肤进行消毒,以避免患者肌体受到感染。

目前所用的消毒方式为采用镊子夹住棉球,然后蘸取碘酊、医用酒精等消毒液,此种方式不仅使用前的准备工作繁杂,使用的器材数量较多,可携带性差;并且,盛装消毒液的容易已被打翻,或蘸取消毒液时药液滴落造成污染,更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针灸术前皮肤消毒不便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口朝上的u形框,u形框下端拆卸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内开设有左右轴向的连接孔,固定块下端开设有多个与连接孔连通的分液孔,固定块下端设有棉垫,u形框下侧壁上设有上下轴向且与连接孔连通的导管,导管上同轴滑动连接有位于u形框内且开口朝上的套筒,套筒内同轴设有推块,导管上端贯穿推块且同轴设有挡板,挡板的直径小于套筒的内径,导管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出液孔,出液孔可伸出推块上端,套筒上侧设有开口朝向导管的单向阀,套筒上端设有集液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块的设置,便于对棉垫进行更换,避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推块的设置,便于遮挡出液孔,防止消毒液一直从导管内流出,避免消毒液浪费,避免消毒液对环境造成污染,分液孔的设置,便于对棉垫均匀浸湿,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准备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筒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开口朝上的u形框1,u形框1下端拆卸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内开设有左右轴向的连接孔3,固定块2下端开设有多个与连接孔3连通的分液孔4,固定块2下端设有棉垫5,u形框1下侧壁上设有上下轴向且与连接孔3连通的导管6,导管6上同轴滑动连接有位于u形框1内且开口朝上的套筒7,套筒7内同轴设有推块8,导管6上端贯穿推块8且同轴设有挡板9,挡板9的直径小于套筒7的内径,导管6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出液孔10,出液孔10可伸出推块8上端,套筒7上侧设有开口朝向导管6的单向阀11,套筒7上端设有集液盒12。

为了便于固定块2拆卸,所述的u形框1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弹性板13,两个弹性板13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限位槽15,固定块2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插入其对应侧的限位槽15内的限位块16

为了便于限位块16插入限位槽15内,所述的两个弹性板13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滑动槽14,限位块16与其对应侧的滑动槽14滑动连接,两个限位槽15的内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槽14连通。

为了使套筒7复位,所述的导管6上同轴设有位于套筒7内的推板17,推板17上端面可与推块8接触,所述的导管6上套装有位于推板17与套筒7下侧壁之间的弹簧18。

为了便于u形框1上下移动,所述的u形框1下侧壁上设有多个拉手19。

为了便于添加消毒液,所述的集液盒12上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内设有密封塞2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设置单向阀11为打开状态;

将手指穿过拉手19,握紧本装置,使拉手19带动u形框1向上移动,u形框1经导管6带动挡板9与推板17向上移动并拉伸弹簧18,同时,单向阀11关闭;

当出液孔10伸出推管上端后,继续拉动拉手19,推板17带动推块8向上移动,挡板9将套筒7内的消毒液经出液孔10挤入导管6内,导管6内的消毒液进入连接孔3内并经分液孔4进入棉垫5内;

当推板17上端面与推块8接触后,u形框1停止向上移动,松开拉手19,推板17在弹簧18的作用下带动导管6向下移动,导管6带动u形框1与挡板9向下移动,同时,单向阀11打开,集液盒12内的消毒液经单向阀11进入套筒7内;

当出液孔10进入推块8内后,挡板9与推块8接触,套筒7内的消毒液无法流入导管6内;

不断向上拉动拉手19,使上述运动重复,消毒液不断进入棉垫5内,当棉垫5被消毒液浸湿后,可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

需要更换新的棉垫5时,拉动弹性板13的自由端,使两个弹性板13的自由端相背摆动,使限位块16从限位槽15内脱离,将固定块2拆卸,松开弹性板13的自由端,取出一个新的固定块2,使限位块16插入滑动槽14内并向上推动固定块2,当限位块16插入其对应侧的限位槽15内后,棉垫5更换完成;

需要向集液盒12内添加消毒液时,拔出密封塞20,将消毒液经进液孔倒入集液盒12内,将密封塞20插入进液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块的设置,便于对棉垫进行更换,避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推块的设置,便于遮挡出液孔,防止消毒液一直从导管内流出,避免消毒液浪费,避免消毒液对环境造成污染,分液孔的设置,便于对棉垫均匀浸湿,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准备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u形框(1),其特征在于,u形框(1)下端拆卸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内开设有左右轴向的连接孔(3),固定块(2)下端开设有多个与连接孔(3)连通的分液孔(4),固定块(2)下端设有棉垫(5),u形框(1)下侧壁上设有上下轴向且与连接孔(3)连通的导管(6),导管(6)上同轴滑动连接有位于u形框(1)内且开口朝上的套筒(7),套筒(7)内同轴设有推块(8),导管(6)上端贯穿推块(8)且同轴设有挡板(9),挡板(9)的直径小于套筒(7)的内径,导管(6)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出液孔(10),出液孔(10)可伸出推块(8)上端,套筒(7)上侧设有开口朝向导管(6)的单向阀(11),套筒(7)上端设有集液盒(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框(1)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弹性板(13),两个弹性板(13)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限位槽(15),固定块(2)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插入其对应侧的限位槽(15)内的限位块(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弹性板(13)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滑动槽(14),限位块(16)与其对应侧的滑动槽(14)滑动连接,两个限位槽(15)的内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槽(1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6)上同轴设有位于套筒(7)内的推板(17),推板(17)上端面可与推块(8)接触,所述的导管(6)上套装有位于推板(17)与套筒(7)下侧壁之间的弹簧(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框(1)下侧壁上设有多个拉手(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盒(12)上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内设有密封塞(20)。


技术总结
一种中医针灸术前皮肤消毒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针灸术前皮肤消毒不便的问题;包括开口朝上的U形框,U形框下端拆卸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内开设有左右轴向的连接孔,固定块下端开设有多个与连接孔连通的分液孔,固定块下端设有棉垫,U形框下侧壁上设有上下轴向且与连接孔连通的导管,导管上同轴滑动连接有位于U形框内且开口朝上的套筒,套筒内同轴设有推块,导管上端贯穿推块且同轴设有挡板,挡板的直径小于套筒的内径,导管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出液孔,出液孔可伸出推块上端,套筒上侧设有开口朝向导管的单向阀,套筒上端设有集液盒;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石庆彬;王晓妃;石灵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庆彬
技术研发日:2020.09.09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