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48680发布日期:2021-09-07 23:5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护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儿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灌肠是将灌肠桶连接灌肠管及肛管来实施,而传统的灌肠桶通常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代替,在进行操作前,医护人员首先将灌肠液抽吸进一次性注射器中,连接灌肠管及肛管,手工推注注射器进行灌肠,但是由于灌肠速度不能过快,使用注射器推注灌肠时,注射器的阻力过大,长时间推注注射器,医护人员手部容易僵硬,速度不易掌控,医护人员操作时非常不舒适,并且在灌肠量较大时,医护人员需要更换较大的注射器,使用时推注器的阻力更大,更加难以控制灌肠时的速度,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灌肠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灌肠时推注阻力比较大,速度不好控制及手部容易疲劳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口朝上的瓶体,瓶体上端螺纹连接有瓶盖,瓶盖上设有吸管,吸管上端嵌套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自由端设有椭圆形的手捏阀,手捏阀右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二软管,第二软管自由端嵌套有上下轴向的肛管,肛管自由端呈球形且封闭,肛管上侧开设有多个内外贯通的漏液孔,第一软管内设有开口朝向手捏阀的第一单向阀,肛管内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单向阀。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手捏阀通过第一软管抽吸瓶体内的灌肠液,并在挤压手捏阀时,将手捏阀内的灌肠液通过第二软管及肛管注入患者体内,体积略大且具有弹性的手捏阀,医护人员更容易把控,挤压时手掌姿势更加合适,不会出现手上僵硬的情况,能够更好的控制推注速度,并且手捏阀抽吸瓶体内的灌肠液,医护人员不必更换注射器,适用范围更广,操作更加方便,治疗效果更好;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放大图。
10.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2.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开口朝上的瓶体1,瓶体1上端螺纹连接有瓶盖2,瓶盖2上设有吸管3,吸管3上端嵌套有第一软管4,第一软管4自由端设有椭圆形的手捏阀5,手捏阀5右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二软管6,第二软管6自由端嵌套有上下轴向的肛管7,肛管7自由端呈球形且封闭,肛管7上侧开设有多个内外贯通的漏液孔8,第一软管4内设有开口朝向手捏阀5的第一单向阀9,肛管7内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单向阀10。
13.为了平衡瓶体1内的气压,所述的瓶盖2上设有稳压管11,稳压管11内设有开口朝向瓶体1内部的第三向阀12。
14.为了起到防漏作用,所述的肛管7下侧设有环形的气囊13。
15.为了方便排出污物,所述的肛管7上设有位于第二单向阀10上方且与肛管7内部连通的排泄管14,排泄管14自由端螺纹连接有端帽15。
16.为了方便观察注射量,所述的瓶体1上设有刻度16。
17.为了方便观察注射状态,防止空气进入患者体内,所述的瓶体1、第一软管4、手捏阀5和第二软管6均为透明材质。
18.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打开瓶盖2,将灌肠液注入瓶体1内,然后旋紧瓶盖2,保证吸管3插入瓶体1的底部,第一软管4嵌套在吸管3上端,肛管7下端插入第二软管6的自由端内;
19.在灌肠前,挤压手捏阀5,第一单向阀9闭合,第二单向阀10打开,手捏阀5内的气体从第二软管6及肛管7排出,松开手捏阀5后,手捏阀5恢复原状,第一单向阀9打开,第二单向阀10闭合,手捏阀5经第一软管4和吸管3抽吸瓶体1内的灌肠液,如此反复,直到漏液孔8排出少量的灌肠液,并排尽第一软管4、手捏阀5、第二软管6和肛管7内的空气;
20.在进行灌肠时,肛管7插入患者体内,气囊13堵在患者肛门内,起到防漏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然后缓慢挤压手捏阀5,第一单向阀9闭合,第二单向阀10打开,缓慢地向患者体内注入灌肠液,医护人员松开手捏阀5时,第一单向阀9打开,第二单向阀10闭合,手捏阀5抽吸瓶体1内的灌肠液,同时,稳压管11内的第三单向阀打开,瓶体1经稳压管11抽吸外界的空气平衡瓶体1内的气压,保证灌肠液流通顺畅;
21.在需要排出患者体内的污物时,医护人员首先用止血钳夹紧排泄管14,然后松开端帽15,将排泄管14的自由端对准容纳器皿后,再松开止血钳,患者体内的污物,通过肛管7和排泄管14排出。
22.本实用新型在瓶体1上设置刻度16,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观察向患者体内注入灌肠液的量。
23.本实用新型设置瓶体1、第一软管4、手捏阀5及第二软管6均为透明材质,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灌肠液注入状态,防止气体进入患者体内。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手捏阀通过第一软管抽吸瓶体内的灌肠液,并在挤压手捏阀时,将手捏阀内的灌肠液通过第二软管及肛管注入患者体内,体积略大且具有弹性的手捏阀,医护人员更容易把控,挤压时手掌姿势更加合适,不会出现手上僵硬的情况,能够更好的控制推注速度,并且手捏阀抽吸瓶体内的灌肠液,医护人员不必更换注射器,适用范围更广,操作更加方便,治疗效果更好;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儿灌肠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瓶体(1),瓶体(1)上端螺纹连接有瓶盖(2),其特征在于,瓶盖(2)上设有吸管(3),吸管(3)上端嵌套有第一软管(4),第一软管(4)自由端设有椭圆形的手捏阀(5),手捏阀(5)右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二软管(6),第二软管(6)自由端嵌套有上下轴向的肛管(7),肛管(7)自由端呈球形且封闭,肛管(7)上侧开设有多个内外贯通的漏液孔(8),第一软管(4)内设有开口朝向手捏阀(5)的第一单向阀(9),肛管(7)内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单向阀(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盖(2)上设有稳压管(11),稳压管(11)内设有开口朝向瓶体(1)内部的第三向阀(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肛管(7)下侧设有环形的气囊(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肛管(7)上设有位于第二单向阀(10)上方且与肛管(7)内部连通的排泄管(14),排泄管(14)自由端螺纹连接有端帽(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体(1)上设有刻度(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体(1)、第一软管(4)、手捏阀(5)和第二软管(6)均为透明材质。

技术总结
一种小儿灌肠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灌肠时推注阻力比较大,速度不好控制及手部容易疲劳的问题;包括开口朝上的瓶体,瓶体上端螺纹连接有瓶盖,瓶盖上设有吸管,吸管上端嵌套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自由端设有椭圆形的手捏阀,手捏阀右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二软管,第二软管自由端嵌套有上下轴向的肛管,肛管自由端呈球形且封闭,肛管上侧开设有多个内外贯通的漏液孔,第一软管内设有开口朝向手捏阀的第一单向阀,肛管内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单向阀;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解芳 刘亚琦 张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9.22
技术公布日:2021/9/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