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3762发布日期:2021-11-29 12:3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旋转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2.在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手术中,椎间融合术具有重要地位。椎间融合术的关键是放置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器通过植入椎间隙,可以起到支撑椎间隙的作用,进而促进椎体融合。
3.由于人体正常脊椎曲度的存在,一般的椎间隙均存在前高后低的生理成角。然而目前临床应用的椎间融合器大部分为上下表面平行设计。平行设计的椎间融合器并不能实现与上下终板的完全契合,与终板的接触面不足,导致植骨融合率降低。同时在人体屈曲状态融合器也有退出风险。而如果为了追求融合器与椎板的接触面积选择了过高的融合器,在植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椎体后缘骨质破坏以及神经的损伤;植入后也会出现椎体过度撑开,导致局部生理曲度的丢失,远期导致邻椎病(邻近节段反向滑脱、继发椎管狭窄),甚至影响躯干整体平衡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旋转椎间融合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可旋转椎间融合器,所述可旋转椎间融合器主体前端呈圆滑状锥形,整体呈楔形中空柱体或长方体;所述主体顶部前/后侧具有平滑弧度结构,底部所对应的另一侧具有同样的平滑弧度结构;所述主体的上、下表面上还设有多个楔形齿状结构;所述主体上表面具有一定的倾角,其前缘略高于后缘,下表面水平且与下终板形状吻合;所述主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贯穿前、后侧面的贯穿通孔;所述主体尾部的前、后两侧还设有凹槽。
7.优选地,所述倾角为0
°‑
20
°

8.优选地,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孔道。
9.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宽度不低于10mm。
10.优选地,所述主体由生物相容性透光性聚合体(pkek)制成。
11.优选地,所述主体前端面设有平行和垂直的金属标记。
12.优选地,所述主体后端面设有垂直的金属标记。
13.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更加贴合椎体间前高后低的生理结构,增加椎间融合器与椎体的接触面及稳定性,进而增加植骨融合率;实现椎间隙成角融合,有利于恢复脊椎的生理曲度;可旋转设计避免椎间融合器植入过程中过度撑开,降低对椎体后缘骨质破坏及神经损伤可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旋转椎间融合器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旋转椎间融合器的俯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旋转椎间融合器的仰视图;
18.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9.楔形齿状结构1;贯穿通孔2;凹槽3;平滑弧度结构4。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3.实施例
24.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旋转椎间融合器,所述可旋转椎间融合器主体前端呈圆滑状锥形,整体呈楔形中空柱体或长方体;所述主体顶部前/后侧具有平滑弧度结构4,底部所对应的另一侧具有同样的平滑弧度结构4;所述主体的上、下表面上还设有多个楔形齿状结构1;所述主体上表面具有一定的倾角,其前缘略高于后缘,所述倾角为0
°‑
20
°
,下表面水平且与下终板形状吻合;所述主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贯穿前、后侧面的贯穿通孔2;所述主体尾部的前、后两侧还设有凹槽3;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孔道;所述主体的宽度不低于10mm;所述主体由生物相容性透光性聚合体(pkek)制成;所述主体前端面设有平行和垂直的金属标记;所述主体后端面设有垂直的金属标记。
25.术前通过患者影像学资料测量患者手术节段椎间角度;椎间融合术中完成术前定位后,逐级扩张构建通道后,通过手术器械完成椎间隙准备及融合器放置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夹持器将合适大小和倾角的融合器,若融合器直接置入可能存在损伤风险,则调整融合器角度,使贯穿通孔2垂直于终板放置入椎间隙后,进行90
°
旋转,使得融合器呈图1所示状态。而后进行椎间融合术常规操作进行固定,完成手术。
26.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可旋转椎间融合器的使用原理:
27.上述可旋转椎间融合器宽度固定,不低于10mm;上表面倾角为0
°‑
20
°
,符合椎体间正常生理结构,根据倾角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型号,最大型号满足倾角为20
°
;调整上述可旋转椎间融合器角度,使贯穿通孔2垂直于终板放置入椎间隙,进行90
°
旋转后,使上述可旋转椎间融合器更加贴合椎体间前高后低的生理结构。
28.具体的使用流程如下:
29.a:术前通过患者影像学资料测量患者手术节段椎间角度;
30.b:进行常规椎间融合术,完成椎间融合器放置前准备;
31.c:通过夹持器将合适大小角度融合器,调整融合器角度,使贯穿通孔2垂直于终板
放置入椎间隙进行90
°
旋转。而后进行椎间融合术常规操作进行固定,完成手术。
32.本实用新型更加贴合椎体间前高后低的生理结构,增加椎间融合器与椎体的接触面及稳定性,进而增加植骨融合率;实现椎间隙成角融合,有利于恢复脊椎的生理曲度;可旋转设计避免椎间融合器植入过程中过度撑开,降低对椎体后缘骨质破坏及神经损伤可能。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旋转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椎间融合器主体前端呈圆滑状锥形,整体呈楔形中空柱体或长方体;所述主体顶部前/后侧具有平滑弧度结构(4),底部所对应的另一侧具有同样的平滑弧度结构(4);所述主体的上、下表面上还设有多个楔形齿状结构(1);所述主体上表面具有倾角,其前缘略高于后缘,下表面水平且与下终板形状吻合;所述主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贯穿前、后侧面的贯穿通孔(2);所述主体尾部的前、后两侧还设有凹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为0
°‑
2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孔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宽度不低于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由生物相容性透光性聚合体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前端面设有平行和垂直的金属标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后端面设有垂直的金属标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旋转椎间融合器,所述可旋转椎间融合器主体前端呈圆滑状锥形,整体呈楔形中空柱体或长方体;所述主体顶部前/后侧具有平滑弧度结构,底部所对应的另一侧具有同样的平滑弧度结构;所述主体的上、下表面上还设有多个楔形齿状结构;所述主体上表面具有一定的倾角,其前缘略高于后缘,下表面水平且与下终板形状吻合;所述主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贯穿前、后侧面的贯穿通孔;所述主体尾部的前、后两侧还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更加贴合椎体间前高后低的生理结构,增加椎间融合器与椎体的接触面及稳定性,进而增加植骨融合率;实现椎间隙成角融合,有利于恢复脊椎的生理曲度;可旋转设计避免椎间融合器植入过程中过度撑开,降低对椎体后缘骨质破坏及神经损伤可能。能。能。


技术研发人员:贺石生 倪海键 冯超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9.25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