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0186发布日期:2021-07-02 19:2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



背景技术:

负压伤口治疗是在伤口处施加可控的负压,负压由负压泵产生,通过覆盖在伤口上的“过滤器”(泡沫或纱布)对伤口施加持续或间断的不同压力的负压。引流管与密封伤口的透明膜辅料相连,引流液被不断地吸入储液罐。负压治疗可以去除伤口渗液,坏死组织与细菌,有效减轻水肿,促进血管再生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氧气供应,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由于负压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因而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

常常使用伤口敷料进行护理时,现有技术的负压封闭引流辅料的吸收性能较差,大量渗液从伤口渗出时,导致引流效果不理想,容易再次感染、伤口发生水肿,伤口愈合速度较慢,后续会导致瘢痕面积大,不易消除。

已公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822236674.8,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申请日:2018122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包括pe膜、硅凝胶、第一聚氨酯薄膜、第一压敏胶、聚氨酯海绵、第二压敏胶、第二聚氨酯薄膜、导管、导管阻断器;所述pe膜、硅凝胶、第一聚氨酯薄膜、第一压敏胶、聚氨酯海绵、第二压敏胶、第二聚氨酯薄膜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压敏胶、第二聚氨酯薄膜均设有切口,导管的一端通过切口与聚氨酯海绵导通,导管的另一端与创伤负压治疗仪连接,所述导管上设有导管阻断器。本实用新型使创面的渗液得以充分引流、水肿消除,创面局部血流量增加、创面细菌数量降低,肉芽组织生长速度加快,可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包括隔离层1、以隔离层1为载体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硅凝胶涂层2和半透膜层3,

所述半透膜层3和硅凝胶涂层2之间自下向上依次设有泡沫吸湿层4和高吸湿储蓄层5,所述高吸湿储蓄层5外圈设有单向导流层6,所述单向导流层6外侧分别与半透膜层3和泡沫吸湿层4相互贴合,

所述半透膜层3上端设有导管7,所述半透膜层3,泡沫吸湿层4,高吸湿储蓄层5和述单向导流层6均设有切口,导管7的一端通过切口与泡沫吸湿层4导通,导管7的另一端与创伤负压治疗仪连接,所述导管7上设有导管阻断器8。

优选的,新型硅凝胶泡沫敷料菱角采用圆角设计。

优选的,隔离层1选用隔菌薄膜。

优选的,泡沫吸湿层4选用加厚泡沫敷芯。

优选的,硅凝胶涂层2呈网状结构。

优选的,硅凝胶涂层2的网格为椭圆形、圆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优选的,导管7上套设有密封盖9,所述密封盖9紧贴半透膜层3上表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后,渗液得以充分引流,皮肤水分蒸发减少,使皮肤角质层水分增多,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此外,含水的角质层有利于提高氧的通透性,减少了低氧对瘢痕生长的刺激,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瘢痕的增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隔离层;2、硅凝胶涂层;3、半透膜层;4、泡沫吸湿层;5、高吸湿储蓄层;6、单向导流层;7、导管;8、导管阻断器;9、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3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隔离层1、以隔离层1为载体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硅凝胶涂层2和半透膜层3,

所述半透膜层3和硅凝胶涂层2之间自下向上依次设有泡沫吸湿层4和高吸湿储蓄层5,所述高吸湿储蓄层5外圈设有单向导流层6,所述单向导流层6外侧分别与半透膜层3和泡沫吸湿层4相互贴合,

所述半透膜层3上端设有导管7,所述半透膜层3,泡沫吸湿层4,高吸湿储蓄层5和述单向导流层6均设有切口,导管7的一端通过切口与泡沫吸湿层4导通,导管7的另一端与创伤负压治疗仪连接,所述导管7上设有导管阻断器8。

在使用中,使用方法和达到的效果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新型硅凝胶泡沫敷料菱角采用圆角设计。

设置上述结构,圆角设计,不易卷边更贴合,敷料不易出现卷缩,翘边的现象。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隔离层1选用隔菌薄膜。

设置上述结构,隔菌薄膜保证敷芯洁净,确保不会发生细菌感染伤口。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泡沫吸湿层4选用加厚泡沫敷芯。

设置上述结构,有效减压,吸收渗液。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硅凝胶涂层2呈网状结构。

设置上述结构,网状结构起到透气的作用。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硅凝胶涂层2的网格为椭圆形、圆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导管7上套设有密封盖9,所述密封盖9紧贴半透膜层3上表面设置。

设置上述结构,密封盖防止渗液外漏。

只需撕去隔菌薄膜,先将硅凝胶涂层贴合于创伤面上,最后用手将半透膜层向下轻按即可,使用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后,渗液得以充分引流,皮肤水分蒸发减少,使皮肤角质层水分增多,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此外,含水的角质层有利于提高氧的通透性,减少了低氧对瘢痕生长的刺激,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瘢痕的增生。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层(1)、以隔离层(1)为载体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硅凝胶涂层(2)和半透膜层(3),

所述半透膜层(3)和硅凝胶涂层(2)之间自下向上依次设有泡沫吸湿层(4)和高吸湿储蓄层(5),所述高吸湿储蓄层(5)外圈设有单向导流层(6),所述单向导流层(6)外侧分别与半透膜层(3)和泡沫吸湿层(4)相互贴合,

所述半透膜层(3)上端设有导管(7),所述半透膜层(3),泡沫吸湿层(4),高吸湿储蓄层(5)和所述单向导流层(6)均设有切口,导管(7)的一端通过切口与泡沫吸湿层(4)导通,导管(7)的另一端与创伤负压治疗仪连接,所述导管(7)上设有导管阻断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硅凝胶泡沫敷料菱角采用圆角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1)选用隔菌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吸湿层(4)选用加厚泡沫敷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凝胶涂层(2)呈网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凝胶涂层(2)的网格为椭圆形、圆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7)上套设有密封盖(9),所述密封盖(9)紧贴半透膜层(3)上表面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包括隔离层、以隔离层为载体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硅凝胶涂层和半透膜层,半透膜层和硅凝胶涂层之间自下向上依次设有泡沫吸湿层和高吸湿储蓄层,高吸湿储蓄层外圈设有单向导流层,半透膜层上端设有导管,半透膜层,泡沫吸湿层,高吸湿储蓄层和述单向导流层均设有切口,导管的一端通过切口与泡沫吸湿层导通,导管的另一端与创伤负压治疗仪连接,导管上设有导管阻断器;使用硅凝胶负压引流敷料后,渗液得以充分引流,皮肤水分蒸发减少,使皮肤角质层水分增多,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此外,含水的角质层有利于提高氧的通透性,减少了低氧对瘢痕生长的刺激,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瘢痕的增生。

技术研发人员:任小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宇乐医用敷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7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