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5687768发布日期:2021-06-29 23:4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动脉留置针通常是在桡动脉、肱动脉及足背动脉等处进行穿刺置管,以达到持续动态监测危重患者实时血压变化的目的。临床上动脉留置针在留置过程中常因患者翻身、四肢活动等原因易使动脉内导管发生移位、脱落,不但影响病情观察,还可导致动脉出血、血肿等情况发生。因此动脉留置针的固定是否牢靠有效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动脉留置针发生移位,通常情况下采用无菌敷贴覆盖黏贴固定,但由于动脉留置针结构不平整,导管留置部分存在厚度,而使固定用敷贴在导管穿刺部位不易塑型,影响固定效果,加之患者出汗、潮湿等原因使敷贴黏胶粘性降低,极易出现卷边、松动使导管移位、脱落,甚至可能出现病原微生物经穿刺部位入血而引发的全身血流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可有效固定动脉留置针,防止动脉留置针松动或脱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两条固定带;固定带包括敷料段、卡扣段和魔术贴段;敷料段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粘性层,未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非粘性层,粘性层和非粘性层之间为泡沫垫层,粘性层上设置有离型纸;卡扣段固定在敷料段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穿过动脉留置针侧翼连接孔的卡接柱以及与用于套设在卡接柱上的卡接孔;魔术贴段固定在敷料段的第二端,两条固定带通过魔术贴段连接。

进一步地,卡接柱的顶端设置有弧形防脱落帽,弧形防脱落帽的直径大于卡接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卡扣段为一体式卡扣段,包括一体式底座以及与一体式底座转动连接的一体式盖板;卡接柱设置在一体式底座上;卡接孔设置在一体式盖板上。

进一步地,一体式卡扣段设置在敷料段的端部。

进一步地,一体式卡扣段设置在敷料段的非粘性层上。

进一步地,卡接柱、一体式底座和一体式盖板由塑料一体成型,一体式底座和一体式盖板之间设置有弯折线。

进一步地,卡扣段为分体式卡扣段,包括分体式底座及分体式盖板;分体式底座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粘性层,未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非粘性层,粘性层和非粘性层之间为泡沫垫层,粘性层上设置有离型纸,非粘性层上设置有卡接柱;分体式盖板为卡接孔贯穿的敷料段,孔壁上设置有由硬质材料制成的支撑环。

进一步地,支撑环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敷料段的离型纸上设置有多条撕开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带来固定动脉留置针两侧的侧翼,使得动脉留置针固定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动脉留置针不易松动或脱落,能够实现长期固定,固定效果可靠,同时没有覆盖穿刺点,使得医护人员便于观察穿刺点情况,敷料段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卡扣段便于与动脉留置针连接和拆卸,通过魔术贴可适应不同患者的手臂及足背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一体式卡扣段的第一种安装方式图;

图3为一体式卡扣段的第二种安装方式图;

图4为一体式卡扣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分体式卡扣段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敷料段;2-魔术贴段;3-离型纸;4-卡接柱;4.1-弧形防脱落帽;5-卡接孔;6-一体式底座;7-一体式盖板;8-弯折线;9-分体式底座;10-支撑环;100-动脉留置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两条固定带;固定带包括敷料段1、卡扣段和魔术贴段2;敷料段1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粘性层,未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非粘性层,粘性层和非粘性层之间为泡沫垫层,粘性层上设置有离型纸3;卡扣段固定在敷料段1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穿过动脉留置针侧翼连接孔的卡接柱4以及与用于套设在卡接柱4上的卡接孔5;魔术贴段2固定在敷料段1的第二端,两条固定带通过魔术贴段2连接。

上述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带来固定动脉留置针100两侧的侧翼,使得动脉留置针100固定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动脉留置针100不易松动或脱落,能够实现长期固定,固定效果可靠,同时没有覆盖穿刺点,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很好地观察穿刺点情况,敷料段1提高了舒适度和安全性,卡扣段便于与动脉留置针100连接和拆卸,通过魔术贴可适应不同患者的手腕及足背大小。敷料段1可采用可重复黏贴的粘性敷料。

进一步地,卡接柱4的顶端设置有弧形防脱落帽4.1,弧形防脱落帽4.1的直径大于卡接孔5的直径,可有效防止卡接孔5从卡接柱4上脱落。卡接孔5通过挤压弧形防脱落帽4.1使其变形,从而穿过弧形防脱落帽4.1套设在卡接柱4,卡接孔5与弧形防脱落帽4.1为不可逆性卡扣。

进一步地,卡扣段为一体式卡扣段,包括一体式底座6以及与一体式底座6转动连接的一体式盖板7;卡接柱4设置在一体式底座6上;卡接孔5设置在一体式盖板7上。动脉留置针100两侧的侧翼放置在一体式底座6上,并使动脉留置针侧翼连接孔穿过卡接柱4,然后盖合一体式盖板7即完成连接。

进一步地,一体式卡扣段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是设置在敷料段1的端部,便于加工生产;另一种是设置在敷料段1的非粘性层上,使用者与敷料段1接触,舒适度更好。

进一步地,卡接柱4、一体式底座6和一体式盖板7由塑料一体成型,一体式底座6和一体式盖板7之间设置有弯折线8,一体式盖板7可沿着弯折线8实现弯折。

进一步地,卡扣段为分体式卡扣段,包括分体式底座9及分体式盖板;分体式底座9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粘性层,未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非粘性层,粘性层和非粘性层之间为泡沫垫层,粘性层上设置有离型纸3,非粘性层上设置有卡接柱4;及分体式盖板为卡接孔5贯穿的敷料段1,孔壁上设置有由硬质材料制成的支撑环10,以防止在拉扯固定带的过程中使卡接孔5变形。采用分体式卡扣段,使用者与分体式底座9接触,舒适度更好。

进一步地,支撑环10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敷料段1的离型纸3上设置有多条撕开线,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手腕及足背大小选择敷料段1上离型纸3的撕开长度,避免粘性层撕开长度过长,影响两条固定带之间的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固定带;

所述固定带包括敷料段、卡扣段和魔术贴段;

所述敷料段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粘性层,未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非粘性层,粘性层和非粘性层之间为泡沫垫层,粘性层上设置有离型纸;

所述卡扣段固定在敷料段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穿过动脉留置针侧翼连接孔的卡接柱以及与用于套设在卡接柱上的卡接孔;

所述魔术贴段固定在敷料段的第二端,两条固定带通过魔术贴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柱的顶端设置有弧形防脱落帽,弧形防脱落帽的直径大于卡接孔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扣段为一体式卡扣段,包括一体式底座以及与一体式底座转动连接的一体式盖板;

卡接柱设置在一体式底座上;

卡接孔设置在一体式盖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卡扣段设置在敷料段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卡扣段设置在敷料段的非粘性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接柱、一体式底座和一体式盖板由塑料一体成型,一体式底座和一体式盖板之间设置有弯折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扣段为分体式卡扣段,包括分体式底座及分体式盖板;

所述分体式底座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粘性层,未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非粘性层,粘性层和非粘性层之间为泡沫垫层,粘性层上设置有离型纸,非粘性层上设置有卡接柱;

所述分体式盖板为卡接孔贯穿的敷料段,孔壁上设置有由硬质材料制成的支撑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环由塑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敷料段的离型纸上设置有多条撕开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两条固定带;固定带包括敷料段、卡扣段和魔术贴段;敷料段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粘性层,未与皮肤接触的侧面为非粘性层,粘性层和非粘性层之间为泡沫垫层,粘性层上设置有离型纸;卡扣段固定在敷料段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穿过动脉留置针侧翼连接孔的卡接柱以及与用于套设在卡接柱上的卡接孔;魔术贴段固定在敷料段的第二端,两条固定带通过魔术贴段连接。上述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可有效固定动脉留置针,防止动脉留置针松动或脱落,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能够实现长期固定,固定效果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玲;马海云;张丽玉;张晶晶;张媛媛;宋旭峰;靳琗;杨丽;武志强;段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