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口室上盖及滴口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8645发布日期:2021-08-03 13:0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口室上盖及滴口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口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滴口室上盖及滴口室。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是用于人体体外透析的连接管路,主要作用是连接人体与透析器,将人体内的血液输送到透析器进行净化,并导回人体,形成循环。所起的作用是代替血管,充当血液流动的管路使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由动脉管和静脉管两组管路组成,分别于透析器连接,并分别接入人体动脉与静脉。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排除管路中的气体,以免由于气体进入人体,造成气栓风险。除了进行预冲管路排除气体外,还需要通过滴口室对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降低气体进入人体的风险,现有技术中,血液从滴口室上盖流入,直接滴入滴口室底部,滴口室上部血液流速较为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上部,容易造成血液凝血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滴口室上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血液从滴口室上盖流入,直接滴入滴口室底部,滴口室上部血液流速较为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上部,容易造成血液凝血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滴口室上盖,包括:包括盖体和穿过所述盖体的血液滴定管,所述血液滴定管为内部中空且底端封闭结构,所述血液滴定管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和所述血液滴定管的内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导流孔和所述血液滴定管的内部圆弧过渡连接。

可选地,所述血液滴定管包括固定部和套设于所述固定部内的分体部,所述固定部穿过所述盖体且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分体部和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分体部下端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所述导流孔。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管路接管。

可选地,所述盖体为帽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滴口室上盖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滴口室上盖,通过在血液滴定管周向侧壁上设置导流孔,改变血液流入方式,当血液从滴口室上盖流入时,在这个导流孔位置处会转一个弯再流入滴口室内,可以减小血液流入时的冲击力,同时,该结构的设计也可以使血液呈现螺旋状运动,相对比目前的滴口室,血液的螺旋运动方式能够大幅降低凝血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滴口室,包括如上述的滴口室上盖。

所述滴口室与所述滴口室上盖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滴口室上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滴口室上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盖体,11、外塞,12、内塞,2、血液滴定管,21、固定部,22、分体部,3、导流孔,4、管路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滴口室上盖,包括:包括盖体1和穿过所述盖体1的血液滴定管2,所述血液滴定管2为内部中空且底端封闭结构,所述血液滴定管2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导流孔3,所述导流孔3和所述血液滴定管2的内部连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血液从血液滴定管上端的入口流入并从导流孔处流出进入到滴口室内,在这个导流孔位置处会转一个弯再流入滴口室内,可以减小血液流入时的冲击力,同时,该结构的设计也可以使血液呈现螺旋状运动,相对比目前的滴口室,血液的螺旋运动方式能够大幅降低凝血风险。

所述导流孔3和所述血液滴定管2的内部圆弧过渡连接,导流孔和血液滴定管的连接处为光滑的弧面,避免血液集聚,血液流经导流孔处更加顺畅。

所述血液滴定管2包括固定部21和套设于所述固定部21内的分体部22,所述固定部21穿过所述盖体1且所述盖体1固定连接,所述分体部22和所述固定部2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分体部和固定部套接卡合,便于进行更换拆卸。所述分体部22下端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所述导流孔3。

具体地,固定部和盖体一体成型设置,分体部和固定部可以为过盈配合,在血液滴定管长时间使用后,在管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少量凝血,这时只需更换分体部即可对整个滴口室上盖重新使用,更换方便,降低使用成本。

一种滴口室上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1上的管路接管4,便于外接pvc血路管及支管,进行血液循环。

所述盖体1包括外塞11以及套设于所述外塞11内侧的内塞12,内塞可以嵌套在滴口室的外侧,外赛可以嵌套在滴口室的内侧,内塞和外塞共同作用便于和滴口室进行紧密装配,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滴口室上盖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滴口室上盖,通过在血液滴定管周向侧壁上设置导流孔,改变血液流入方式,当血液从滴口室上盖流入时,在这个导流孔位置处会转一个弯再流入滴口室内,可以减小血液流入时的冲击力,同时,该结构的设计也可以使血液呈现螺旋状运动,相对比目前的滴口室,血液的螺旋运动方式能够大幅降低凝血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滴口室,包括如上述的滴口室上盖。

所述滴口室与所述滴口室上盖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滴口室上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盖体(1)和穿过所述盖体(1)的血液滴定管(2),所述血液滴定管(2)为内部中空且底端封闭结构,所述血液滴定管(2)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导流孔(3),所述导流孔(3)和所述血液滴定管(2)的内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口室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3)和所述血液滴定管(2)的内部圆弧过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口室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滴定管(2)包括固定部(21)和套设于所述固定部(21)内的分体部(22),所述固定部(21)穿过所述盖体(1)且所述盖体(1)固定连接,所述分体部(22)和所述固定部(21)可拆卸连接,所述分体部(22)下端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所述导流孔(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口室上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1)上的管路接管(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口室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包括外塞(11)以及套设于所述外塞(11)内侧的内塞(12)。

6.一种滴口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滴口室上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口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滴口室上盖及滴口室,包括:包括盖体和穿过所述盖体的血液滴定管,所述血液滴定管为内部中空且底端封闭结构,所述血液滴定管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和所述血液滴定管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滴口室上盖,通过在血液滴定管周向侧壁上设置导流孔,改变血液流入方式,当血液从滴口室上盖流入时,在这个导流孔位置处会转一个弯再流入滴口室内,可以减小血液流入时的冲击力,同时,该结构的设计也可以使血液呈现螺旋状运动,相对比目前的滴口室,血液的螺旋运动方式能够大幅降低凝血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廖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贝恩医疗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