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0783发布日期:2021-08-13 16:0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血透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终末期肾病的患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血液透析是大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血管通路是保证患者充分透析的首要条件和患者的生命线,中心静脉导管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之一。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连接循环血路的血透导管由于重力的原因及患者体位的改变,导致向下牵拉。血透导管长期反复多次牵拉,容易引起血透导管脱线或涤纶套脱出,最终导致血透导管的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包括腰带和两条肩带,腰带由前腰带和后腰带组成,前腰带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与后腰带两端连接,前腰带上设有用于捆绑的带子;两条肩带间隔设置在腰带上方,肩带一端通过搭扣与前腰带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后腰带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搭扣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与肩带连接,插座与前腰带连接;插座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结构,插座两侧壁均设有贯穿的卡槽,插头从端部中央向内侧中央方向形成开口部,给予弹性,插头两侧均设有凸起部,插头插入插座后,凸起部在弹性作用下卡入卡槽内。搭扣的具体结构,插头与插座利用弹性作用连接,操作简单。

更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呈圆弧状。便于操作搭扣。

所述插头远离开口部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调节杆;肩带的端头均设有暗扣,暗扣包括母扣和子扣,母扣和子扣由肩带端头沿肩带长度间隔设置,母扣和子扣贴合可在肩带端头形成连接环,连接环套设于调节杆上。插头与肩带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母扣中心开设有圆形槽,子扣中心设置有突出端,突出端可嵌入圆形槽内部;母扣有多个,多个母扣由肩带端头沿肩带长度间隔设置。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肩带的长度,避免肩带滑落患者肩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壁两侧均设有插入孔,调节杆两端均可转动的插入插入孔内。便于调节肩带的长度。

所述两条肩带之间连接有连接带;肩带包括前肩带和后肩带,前肩带一端与后肩带一端固定连接,前肩带另一端通过搭扣与前腰带可拆卸连接,后肩带另一端与后腰带固定连接;连接带两端分别与两条后肩带的中部固定连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肩带滑落患者肩部,影响血透导管的固定效果。

所述腰带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是纯棉布,外层是丝绸布,在纯棉布和丝绸布之间加有蓬松棉,纯棉布、蓬松棉和丝绸布通过连续的v形缝纫线连接在一起。内层采用纯棉布人体感觉舒适,外层采用丝绸布使腹带可承受横向拉力而不会扯断,蓬松棉是用于提高人体的舒适度感觉。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前腰带和后腰带通过魔术贴连接形成腰带,腰带套设于患者腰部,腰带可根据患者的腰围调节大小。

2.带子两端打结,将连接血透导管的循环血路稳固在前腰带上。保证血透导管不会因为重力及患者体位的改变而被牵拉,避免导管脱线或涤纶带脱出。

3.肩带通过搭扣与前腰带可拆卸连接,起到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因重力、体位改变,循环血路受到牵拉时,肩带受力,从而保证了血透导管口未受到牵拉。

附图说明

图1是血透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插头与肩带的连接状态图。

图4是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腰带;2、肩带;3、暗扣;4、连接带;5、搭扣;6、带子;7、魔术贴;8、v形缝纫线;11、前腰带;12、后腰带;21、后肩带;22、前肩带;31、子扣;32、母扣;33、连接环;51、插头;52、插座;53、卡槽;54、开口部;55、凸起部;56、凹槽;57、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包括腰带1和两条肩带2,腰带1由前腰带11和后腰带12组成,前腰带11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7与后腰带12两端连接,前腰带11上设有用于捆绑的带子6;两条肩带2间隔设置在腰带1上方,肩带2一端通过搭扣5与前腰带1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后腰带12连接。搭扣5包括插头51和插座52,插头51与肩带2连接,插座52与前腰带11连接;插座52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结构,插座52两侧壁均设有贯穿的卡槽53,插头51从端部中央向内侧中央方向形成开口部54,给予弹性,插头51两侧均设有凸起部55,插头51插入插座52后,凸起部55在弹性作用下卡入卡槽53内。凸起部55呈圆弧状。腰带1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是纯棉布,外层是丝绸布,在纯棉布和丝绸布之间加有蓬松棉,纯棉布、蓬松棉和丝绸布通过连续的v形缝纫线8连接在一起。带子6优选为2条,2条带子6沿前腰带1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插头51远离开口部54的一端设有凹槽56,凹槽56内设有调节杆57;肩带2的端头均设有暗扣3,暗扣3包括母扣32和子扣31,母扣32和子扣31由肩带2端头沿肩带2长度间隔设置,母扣32和子扣31贴合可在肩带2端头形成连接环33,连接环33套设于调节杆57上。母扣32中心开设有圆形槽,子扣31中心设置有突出端,突出端可嵌入圆形槽内部;母扣32有多个,多个母扣32由肩带2端头沿肩带2长度间隔设置。凹槽56内壁两侧均设有插入孔,调节杆57两端均可转动的插入插入孔内。两条肩带2之间连接有连接带4;肩带2包括前肩带22和后肩带21,前肩带22一端与后肩带21一端固定连接,前肩带22另一端通过搭扣5与前腰带11可拆卸连接,后肩带21另一端与后腰带12固定连接;连接带4两端分别与两条后肩带21的中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使用,参考如下步骤:

使用时,首先,利用搭扣5将肩带2连接在腰带1上。然后,将两条肩带2分别挂设在患者的肩部,前腰带11和后腰带12通过魔术贴7连接形成腰带1,腰带1套设于患者腰部。从而实现将上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身上。最后,带子6两端打结,将血透导管稳固在前腰带11上。

拆卸更换上述固定装置时,将前腰带11从肩带2和后腰带12分离,上述固定装置就能从患者身上脱离。肩带2通过搭扣5与前腰带11可拆卸连接,有效避免在拆卸的过程中牵拉血透导管。



技术特征:

1.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腰带(1)和两条肩带(2),腰带(1)由前腰带(11)和后腰带(12)组成,前腰带(11)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7)与后腰带(12)两端连接,前腰带(11)上设有用于捆绑的带子(6);两条肩带(2)间隔设置在腰带(1)上方,肩带(2)一端通过搭扣(5)与前腰带(1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后腰带(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5)包括插头(51)和插座(52),插头(51)与肩带(2)连接,插座(52)与前腰带(11)连接;插座(52)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结构,插座(52)两侧壁均设有贯穿的卡槽(53),插头(51)从端部中央向内侧中央方向形成开口部(54),给予弹性,插头(51)两侧均设有凸起部(55),插头(51)插入插座(52)后,凸起部(55)在弹性作用下卡入卡槽(5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55)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51)远离开口部(54)的一端设有凹槽(56),凹槽(56)内设有调节杆(57);肩带(2)的端头均设有暗扣(3),暗扣(3)包括母扣(32)和子扣(31),母扣(32)和子扣(31)由肩带(2)端头沿肩带(2)长度间隔设置,母扣(32)和子扣(31)贴合可在肩带(2)端头形成连接环(33),连接环(33)套设于调节杆(5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32)中心开设有圆形槽,子扣(31)中心设置有突出端,突出端可嵌入圆形槽内部;母扣(32)有多个,多个母扣(32)由肩带(2)端头沿肩带(2)长度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6)内壁两侧均设有插入孔,调节杆(57)两端均可转动的插入插入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肩带(2)之间连接有连接带(4);肩带(2)包括前肩带(22)和后肩带(21),前肩带(22)一端与后肩带(21)一端固定连接,前肩带(22)另一端通过搭扣(5)与前腰带(11)可拆卸连接,后肩带(21)另一端与后腰带(12)固定连接;连接带(4)两端分别与两条后肩带(21)的中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1)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是纯棉布,外层是丝绸布,在纯棉布和丝绸布之间加有蓬松棉,纯棉布、蓬松棉和丝绸布通过连续的v形缝纫线(8)连接在一起。


技术总结
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包括腰带和两条肩带,腰带由前腰带和后腰带组成,前腰带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与后腰带两端连接,前腰带上设有用于捆绑的带子;两条肩带间隔设置在腰带上方,肩带一端通过搭扣与前腰带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后腰带连接。前腰带和后腰带通过魔术贴连接形成腰带,腰带套设于患者腰部,腰带可根据患者的腰围通过魔术贴调节大小。两处带子两端打结,将血透导管连接的循环血路固定在前腰带上。肩带通过搭扣与前腰带可拆卸连接,固定在前腰带的循环血路与肩带一起作用,保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会因循环血路的重力及患者翻身、坐起等体位改变而导致的血透导管受到牵拉、脱线,涤纶套的脱出。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飞;何翠丽;林灿芬;黄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艳飞
技术研发日:2020.10.26
技术公布日:2021.08.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