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25712177发布日期:2021-07-02 19:3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治疗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儿童的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在天气变化较快,温差较大时,极易感冒;且容易受传染而感染肺炎。在儿童患病后,经常通过打针或输液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儿童的肢体运动不受主观控制,容易触碰针刺位置,引起感染;且在打针时难以对针刺部位定位,只能通过家长手扶针刺位置。而现有技术中,并无可以防护针刺位置的设备或装置,只能在针刺后由家长手持棉签按压止血,但是此种方式并不能防止幼儿触碰;且家长或医护人员手扶幼儿手臂或腿部针刺时,若手扶不牢,衣物松动极易影响针刺,加剧幼儿的疼痛。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帮助针刺定位,且可进行针刺点隔离防护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可帮助医护人员进行针刺点定位,并且可在针刺后进行定点防护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包括主体和成型在该主体上的刺针部,所述主体上成型有内壁为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口朝上,且两端延伸至主体的两端,所述刺针部为成型在主体表面的通孔,所述刺针部自所述主体表面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刺针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

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外凸出所述主体的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为u型槽,且内壁光滑。

作为优选,所述刺针部成型在所述主体底部的中部,且该刺针部的边沿为弧形。

作为优选,所述遮挡部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一端的挡板,所述遮挡部与所述主体一体成型,且所述遮挡部背向所述主体一侧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相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遮挡部与所述主体为一体成型的硅胶材料制成,且所述遮挡部与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顶部的两侧边沿各设置有一条卡边,所述卡边方向与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卡边与所述主体一体成型,且所述卡边外凸出所述主体表面,且表面为弧面。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将主体卡在儿童的针刺部位,可通过刺针部作为扎针位置的参照位置,辅助医护人员进行扎针定位,提高扎针的便捷度,并且可在扎针时通过遮挡部遮挡儿童的衣物,减少对扎针和打针的影响;

2、在使用留置针时,可将主体卡在留置针的外侧,并通过医用胶带或绑带固定,而后覆盖衣服,通过遮挡部与主体配合将衣服撑起,即可防止儿童触碰,保护留置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主体;2、卡边;3、遮挡部;4、刺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包括主体1和成型在该主体1上的刺针部4,主体1上成型有内壁为弧形的限位槽,限位槽开口朝上,且两端延伸至主体1的两端,刺针部4为成型在主体1表面的通孔,刺针部4自主体1表面延伸至限位槽内,刺针部4设置于主体1的底部;使用时,将患儿的手臂或腿卡在限位槽内,并将刺针部4朝上,手扶主体1表面,即可将刺针部4作为穿刺的定位处,进行打针或穿刺留置针;主体1表面设置有遮挡部3,遮挡部3外凸出主体1的表面。在打针时,由于通常不会将患儿的衣服完全褪下,因此衣服会存在回弹,设置遮挡部3后,可通过其外凸出主体1表面的结构,阻止衣服回弹,从而减少对扎针的影响。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限位槽为u型槽,且内壁光滑,患儿皮肤接触限位槽后,舒适度好,可防止患儿因疼痛或瘙痒活动四肢;

刺针部4成型在主体1底部的中部,且该刺针部4的边沿为弧形,弧形的边沿与皮肤的接触面柔和,可提高刺针部4边沿与患儿皮肤接触的舒适度;

遮挡部3为设置在主体1一端的挡板,遮挡部3与主体1一体成型,且遮挡部3背向主体1一侧与限位槽的开口相向设置;遮挡部3与主体1为一体成型的硅胶材料制成,且遮挡部3与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挡板可仅设置一块,也可在主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两块,在使用留置针时,可使用医用胶带或胶管将主体1绑在患者的手臂上,而后拉动衣物遮盖该装置,在遮挡部3的遮挡下,衣服不会直接与留置针接触,且患儿也较难直接触碰到留置针,从而实现对留置针的防护;

主体1顶部的两侧边沿各设置有一条卡边2,卡边2方向与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一致;卡边2与主体1一体成型,且卡边2外凸出主体1表面,且表面为弧面,设置卡边2后,使用医用胶带固定主体1时,医用胶带可与卡边2接触,增加胶带与主体1边沿粘接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主体1卡在儿童的针刺部位,可通过刺针部4作为扎针位置的参照位置,辅助医护人员进行扎针定位,提高扎针的便捷度,并且可在扎针时通过遮挡部3遮挡儿童的衣物,减少对扎针和打针的影响;在使用留置针时,可将主体1卡在留置针的外侧,并通过医用胶带或绑带固定,而后覆盖衣服,通过遮挡部3与主体1配合将衣服撑起,即可防止儿童触碰,保护留置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成型在该主体(1)上的刺针部(4),所述主体(1)上成型有内壁为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口朝上,且两端延伸至主体(1)的两端,所述刺针部(4)为成型在主体(1)表面的通孔,所述刺针部(4)自所述主体(1)表面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刺针部(4)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底部;

所述主体(1)表面设置有遮挡部(3),所述遮挡部(3)外凸出所述主体(1)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为u型槽,且内壁光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部(4)成型在所述主体(1)底部的中部,且该刺针部(4)的边沿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为设置在所述主体(1)一端的挡板,所述遮挡部(3)与所述主体(1)一体成型,且所述遮挡部(3)背向所述主体(1)一侧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相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与所述主体(1)为一体成型的硅胶材料制成,且所述遮挡部(3)与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顶部的两侧边沿各设置有一条卡边(2),所述卡边(2)方向与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边(2)与所述主体(1)一体成型,且所述卡边(2)外凸出所述主体(1)表面,且表面为弧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扎针护理用辅助装置,包括主体和成型在该主体上的刺针部,所述主体上成型有内壁为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口朝上,且两端延伸至主体的两端,所述刺针部为成型在主体表面的通孔,所述刺针部自所述主体表面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刺针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外凸出所述主体的表面。有益效果在于:辅助医护人员进行扎针定位,提高扎针的便捷度,并且可在扎针时通过遮挡部遮挡儿童的衣物,减少对扎针和打针的影响;通过遮挡部与主体配合将衣服撑起,即可防止儿童触碰,保护留置针。

技术研发人员:尹小妹;房夏玲;陈宁;王荣花;郑迎春;张慧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