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0446发布日期:2021-08-24 12:1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被誉为二十世纪骨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晚期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完全满足购物、散步、做家务等日常生活需要,已成为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关键点是对下肢的力线进行重建,准确的力线是髋关节股骨头、膝关节内外髁中央、踝关节中央三点连线,术中患者高矮胖瘦不同,医生在术中很难目测三点连线是否准确。传统的方法是在伸直间隙模块的两端连接两根金属材质的力线杆来测量该截骨后的角度是否存在误差,正常情况下金属力线杆的近端经过股骨头中心或髂前上棘内侧两横指处,远端通过足部第二跖骨。此种做法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患者腿部长度不恒定,术中安装及使用力线杆需要相应调整位置,尤其当截骨平面不正确需要修正截骨时,需要反复安装和拆卸金属力线杆,操作繁琐,导致在测量下肢力线时影响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多角度对线的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设有连接把手和力线套筒,所述连接把手设有把手本体和挂钩,所述把手本体的尾段呈上窄下宽的“u”型体,所述把手本体的u型尾段与所述力线套筒可拆卸连接,所述力线套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柱塞孔,每个所述柱塞孔与所述把手本体的u型尾段的下宽部的固定柱塞配合,所述把手本体设有长形凹槽,所述挂钩置于所述长形凹槽内,与所述把手本体形成锁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把手本体的u型尾段的上窄部的两端均设有套筒固定销,所述力线套筒中部设有与所述套筒固定销对应的第一销孔。

优选的,所述力线套筒的上部和下部内凹,与所述把手本体的u型尾段内部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把手本体的前端设有并列的插杆。

优选的,所述长形凹槽内壁两侧设有挂钩销,所述挂钩设有与所述挂钩销对应的第二销孔。

优选的,所述挂钩和所述长形凹槽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挂钩后端的固定孔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长形凹槽底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固定销将力线套筒与连接把手的u型尾段可拆卸连接,使得力线套筒可以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可以达到多种角度对线功能。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力线杆对线角度,贴近髋关节和踝关节,在手术中灵活变通,以辅助医生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准确的重建下肢力线。

(2)本实用新型中u型尾段内还设有固定柱塞,可以将力线套筒固定于u型尾段内部,节省空间方便收纳。

(3)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把手连接膝关节平台试模,为了增强稳固性,除了利用挂钩连接外,还增加了两个插杆,达到即插即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力线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连接把手;10.把手本体;11.挂钩;12.套筒固定销;13.固定孔;14.固定柱塞;15.第二销孔;16.弹簧;17.插杆;18.长形凹槽;19.挂钩销;2.力线套筒;20.第一销孔;21.柱塞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如图1-2所示,其设有连接把手1和力线套筒2,连接把手1用于和膝关节平台试模连接,力线套筒2内部中空,用于插入力线杆。所述连接把手1设有把手本体10和挂钩11,把手本体1的尾段呈上窄下宽的“u”型体。u型尾段的上窄部的两端设有套筒固定销12,通过套筒固定销12与力线套筒2中部的第一销孔20配合将力线套筒2与u型尾段进行可拆卸连接。力线套筒2可以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当内部插入力线杆时,可以使得力线杆多角度自由活动,让力线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髋关节和踝关节,完成对线工作。

如图2-3所示,为了方便收纳,节省装置存放空间,力线套筒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柱塞孔21,每个柱塞孔21与把手本体10的u型尾段的下宽部的固定柱塞14配合,当不进行力线测量时,通过固定柱塞14与柱塞孔21的配合,将力线套筒2固定于u型尾段内。进一步地,力线套筒2的上部和下部内凹,方便力线套筒2与u型尾段内部相配合。

为了方便连接把手1与膝关节平台试模连接,把手本体10和挂钩11形成锁定结构,具体地,如图5所示,把手本体10设有长形凹槽18,长形凹槽18内壁两侧设有挂钩销19,用于将挂钩11和把手本体10连接。如图4所示,挂钩11和长形凹槽19之间还设有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固定挂钩11后端的固定孔13内,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于长形凹槽18底部。利用弹簧16伸缩和杠杆原理,将挂钩11与膝关节平台试模连接。进一步地,为了增强连接稳固性,把手本体10的前端设有并列的插杆17。

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固定销12将力线套筒2与连接把手1的u型尾段可拆卸连接,使得力线套筒2可以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可以达到多种角度对线功能。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力线杆对线角度,贴近髋关节和踝关节,在手术中灵活变通,以辅助医生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准确的重建下肢力线。而且u型尾段内还设有固定柱塞14,可以将力线套筒2固定于u型尾段内部,节省空间方便收纳。

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把手1连接膝关节平台试模,为了增强稳固性,除了利用挂钩11连接外,还增加了两个插杆17,达到即插即用的效果。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其特征是,设有连接把手和力线套筒,所述连接把手设有把手本体和挂钩,所述把手本体的尾段呈上窄下宽的“u”型体,所述把手本体的u型尾段与所述力线套筒可拆卸连接,所述力线套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柱塞孔,每个所述柱塞孔与所述把手本体的u型尾段的下宽部的固定柱塞配合,所述把手本体设有长形凹槽,所述挂钩置于所述长形凹槽内,与所述把手本体形成锁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的u型尾段的上窄部的两端均设有套筒固定销,所述力线套筒中部设有与所述套筒固定销对应的第一销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线套筒的上部和下部内凹,与所述把手本体的u型尾段内部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的前端设有并列的插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凹槽内壁两侧设有挂钩销,所述挂钩设有与所述挂钩销对应的第二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和所述长形凹槽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挂钩后端的固定孔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长形凹槽底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力线确认装置,其解决了现有的力线测量装置需要反复安装和拆卸力线杆,影响测量精度的技术问题,设有连接把手和力线套筒,连接把手设有把手本体和挂钩,把手本体的尾段呈上窄下宽的“U”型体,把手本体的U型尾段与力线套筒可拆卸连接,力线套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柱塞孔,每个柱塞孔与把手本体的U型尾段的下宽部的固定柱塞配合,把手本体设有长形凹槽,挂钩置于长形凹槽内,与把手本体形成锁定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遥蕊医药科技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0.11.12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