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4448发布日期:2021-12-04 11:1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


背景技术:

2.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对于一些患有消化内科慢性杂症的患者,临床上主要依靠内服药物进行治疗,但药效慢,毒副作用大,通过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且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在外治时,通常将加热后的中药包贴附在患者的腹部进行治疗,但贴附在腹部的中药包缺乏后续热量供应,治疗效果有限,造成药用成分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包括无纺布袋,所述无纺布袋的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无纺布袋的正面开设有拉链,所述无纺布袋的内顶壁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加热框,所述加热框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棒,所述无纺布袋的内底壁开设有治疗孔,所述治疗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药物框,所述无纺布袋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通过数据线电性连接有控制盒,所述连接接口与电加热棒电性连接。
6.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带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相互配合的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
7.优选的,所述药物框的材料为医用硅胶,所述药物框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药物框的内底壁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若干个所述透气孔等距设置在药物框的内底壁,所述药物框的内壁放置有中药包。
8.优选的,所述控制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控制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
9.优选的,所述无纺布袋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布筒,所述防护布筒的内底壁开设有与调节套筒相适配的圆孔。
10.优选的,所述电加热棒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电加热棒等距设置在加热框的内壁,所述加热框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置在若干个电加热棒的正下方。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通过设置加热框和电加热棒,能够对药物框中的中
药包进行持续供热,使中药包能够持续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治疗,通过设置调节柱,能够根据中药包的厚度,利用调节柱调整加热框与药物框之间的距离,使加热框能够将中药包抵紧在药物框内。
14.2.该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通过在药物框的内底壁设置透气孔,便于药物成分通过透气孔与患者的腹部接触,有利于患者吸收药物成分,通过设置防护布筒,便于患者的手插入防护布筒内,在对该治疗袋进行按压的同时还具有暖手的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无纺布袋正剖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药物框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无纺布袋、2连接带、3拉链、4调节柱、5加热框、6电加热棒、7药物框、8连接接口、9控制盒、10魔术子贴、11魔术母贴、12透气孔、13防护布筒、14调节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包括无纺布袋1,无纺布袋1的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2,两个连接带2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相互配合的魔术子贴10和魔术母贴11,无纺布袋1的正面开设有拉链3。
21.无纺布袋1的内顶壁开设有调节孔,调节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调节套筒14,所述调节套筒1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柱4,无纺布袋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布筒13,防护布筒13的内底壁开设有与调节套筒14相适配的圆孔,调节柱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加热框5,加热框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棒6,电加热棒6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电加热棒6等距设置在加热框5的内壁,加热框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护网,防护网设置在若干个电加热棒6的正下方。
22.通过设置防护布筒13,便于患者的手插入防护布筒13内,在对该治疗袋进行按压的同时还具有暖手的作用。
23.无纺布袋1的内底壁开设有治疗孔,治疗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药物框7,药物框7的材料为医用硅胶,药物框7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药物框7的内底壁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2,若干个透气孔12等距设置在药物框7的内底壁,药物框7的内壁放置有中药包,通过在药物框7的内底壁设置透气孔12,便于药物成分通过透气孔12与患者的腹部接触,有利于患者吸收药物成分。
24.无纺布袋1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接口8,连接接口8通过数据线电性连接有控制盒9,控制盒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控制盒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连接接口8与电加热棒6电性连接。
25.通过设置加热框5和电加热棒6,能够对药物框7中的中药包进行持续供热,使中药
包能够持续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治疗,通过设置调节柱4,能够根据中药包的厚度,利用调节柱4调整加热框5与药物框7之间的距离,使加热框5能够将中药包抵紧在药物框7内。
26.工作原理:当使用该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时,拉开拉链3将预热后的中药包放入药物框7中,拉上拉链3,利用连接带2将该治疗袋系在患者的腰部,使药物框7贴附在患者的腹部,转动调节柱4使加热框5下移抵紧中药包,将控制盒9插在连接接口8中,通过控制盒9控制电加热棒6工作,对中药包持续供热,患者能够将手放入防护布筒13中对该治疗袋进行按压。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包括无纺布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袋(1)的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2),所述无纺布袋(1)的正面开设有拉链(3),所述无纺布袋(1)的内顶壁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调节套筒(14),所述调节套筒(1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柱(4),所述调节柱(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加热框(5),所述加热框(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棒(6),所述无纺布袋(1)的内底壁开设有治疗孔,所述治疗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药物框(7),所述无纺布袋(1)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接口(8),所述连接接口(8)通过数据线电性连接有控制盒(9),所述连接接口(8)与电加热棒(6)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带(2)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相互配合的魔术子贴(10)和魔术母贴(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框(7)的材料为医用硅胶,所述药物框(7)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药物框(7)的内底壁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2),若干个所述透气孔(12)等距设置在药物框(7)的内底壁,所述药物框(7)的内壁放置有中药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控制盒(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袋(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布筒(13),所述防护布筒(13)的内底壁开设有与调节套筒(14)相适配的圆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棒(6)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电加热棒(6)等距设置在加热框(5)的内壁,所述加热框(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置在若干个电加热棒(6)的正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包括无纺布袋,所述无纺布袋的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无纺布袋的正面开设有拉链,所述无纺布袋的内顶壁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加热框,所述加热框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棒,所述无纺布袋的内底壁开设有治疗孔,所述治疗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药物框。该消化内科用中药治疗袋,通过设置加热框和电加热棒,能够对药物框中的中药包进行持续供热,使中药包能够持续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治疗,通过设置调节柱,能够根据中药包的厚度,利用调节柱调整加热框与药物框之间的距离,使加热框能够将中药包抵紧在药物框内。热框能够将中药包抵紧在药物框内。热框能够将中药包抵紧在药物框内。


技术研发人员:王赛琪 陈小兵 吕慧芳 翟军亚 徐伟锋 邵坤鹏 胡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