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9683发布日期:2021-09-22 21:3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针灸针。


背景技术:

2.针灸是中医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现代的针灸针一般由针体、针尖和针柄组成,针体的前端为针尖,后端设针柄,针体跟针尖都是光滑的,而针柄是有螺纹的,这是为了使用的时候可以提插捻转,现在临床上一般使用不锈钢针。
3.施针时,针刺入皮肤的深度一般是由医生依靠经验判断,由于人手操作精度不高,所以有时针刺深度无法进行细微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针,以解决针刺深度无法进行细微调整的技术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针灸针,包括刺针、针柄和动针,所述针柄固定设置在刺针上,所述刺针内部中空,刺针的端部呈尖锐状,动针竖直滑动设置在刺针内,动针上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能够带动动针上下移动。
7.可选地,所述调节器包括第一固定头和拨块,所述第一固定头与动针的上端固定连接,拨块设置在第一固定头的两侧,所述针柄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竖直槽,拨块滑动设置在第一竖直槽内且拨块的侧端伸出第一竖直槽。
8.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头的外壁上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与针柄的内壁阻尼滑动连接。
9.可选地,所述第一竖直槽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凹槽,凹槽中设有弹片,所述弹片呈弧形,弹片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凹槽中,弹片的弯曲部分伸出凹槽位于第一竖直槽中。
10.可选地,所述调节器包括第二固定头,所述第二固定头与动针的上端连接,所述针柄中心固定设置有螺杆,所述第二固定头的中心设有螺孔,所述第二固定头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所述针柄的周向均匀设有若干第二竖直槽。
11.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头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防滑纹。
12.可选地,所述针柄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防滑纹。
13.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方案中在刺针的内部设置有可滑动的动针,且动针采用调节器进行调节滑动,精度相对较高,可以作细微的调整,以满足针刺深度要求。
15.2、本方案中的调节器包括第一固定头和拨块,其中第一固定头与针柄的内壁阻尼滑动连接,所以拨动拨块时能够带动第一固定头上下移动,且移动幅度小,精度高。针柄的
第一竖直槽中还设置有弹片,拨块向上移动时能够挤压弹片,弹片也会阻挡拨块向上移动,使得移动拨块需要施力更大、移动拨块的距离变小,避免使用者瞬间移动动针的距离过大,同时弹片也能够起到固定拨块的作用,避免拨块因误触移动。
16.3、本方案中的调节器另一种结构包括第二固定头和设置在针柄中的螺杆,转动第二固定头即可使其在针柄中一边转动一边向上移动,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第二固定头的移动精度更高、且即使误触导致动针移动的距离也很小。
17.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针柄的部分结构纵剖视图;
20.图3为第一竖直槽的纵向剖视图;
21.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实施例二中针柄的纵向剖视图。
23.附图中标记如下:刺针1、动针2、针柄3、第一固定头4、橡胶层5、拨块6、第一竖直槽7、弹片8、凹槽9、第二竖直槽10、第二固定头11、螺孔12、螺杆13。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
26.一种针灸针,如图1

图3所示,包括刺针1、针柄3和动针2,针柄3固定设置在刺针1上,刺针1内部中空,刺针1的下端部呈尖锐状,动针2竖直滑动设置在刺针1内,动针2的下端部呈圆头状,动针2上设置有调节器。调节器包括第一固定头4和拨块6,第一固定头4呈圆柱状且与动针2的上端固定连接,拨块6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头4的两侧,针柄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竖直槽7,拨块6滑动设置在第一竖直槽7内且拨块6的侧端伸出第一竖直槽7。第一固定头4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层5,橡胶层5与针柄3的内壁阻尼滑动连接。第一竖直槽7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凹槽9,凹槽9中设有弹片8,弹片8呈弧形,弹片8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凹槽9中,弹片8的弯曲部分伸出凹槽9位于第一竖直槽7中。
27.具体实施时:
28.动针2能够伸出刺针1,以增加整个针灸针的长度,调整时只需要向上或者向下拨动拨块6,拨块6就能够带动整个第一固定头4向上或向下移动,第一固定头4再带动动针2向上或向下移动。当拨块6移动时,由于第一竖直槽7上设有弹片8,所以需要更大的力来移动拨块6,使得拨块6移动距离小、精度更高。
29.实施例二:
3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4

图5,调节器包括第二固定头11,第二固定头11与动针2的上端固定连接,针柄3的顶部密封,顶部的内壁中心固定设置有螺杆13,第二
固定头11的中心设有螺孔12,第二固定头11螺纹连接在螺杆13上。针柄3的周向均匀设有若干第二竖直槽10,第二固定头1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防滑纹,针柄3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防滑纹,使用者的手指能够通过第二竖直槽10与第二固定头11接触并转动第二固定头11。
31.具体实施时只需转动第二固定头11即可使得动针2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
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针灸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刺针、针柄和动针,所述针柄固定设置在刺针上,所述刺针内部中空,刺针的端部呈尖锐状,动针竖直滑动设置在刺针内,动针上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能够带动动针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第一固定头和拨块,所述第一固定头与动针的上端固定连接,拨块设置在第一固定头的两侧,所述针柄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竖直槽,拨块滑动设置在第一竖直槽内且拨块的侧端伸出第一竖直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头的外壁上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与针柄的内壁阻尼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槽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凹槽,凹槽中设有弹片,所述弹片呈弧形,弹片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凹槽中,弹片的弯曲部分伸出凹槽位于第一竖直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第二固定头,所述第二固定头与动针的上端连接,所述针柄中心固定设置有螺杆,所述第二固定头的中心设有螺孔,所述第二固定头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所述针柄的周向均匀设有若干第二竖直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头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防滑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针灸针,包括刺针、针柄和动针,所述针柄固定设置在刺针上,所述刺针内部中空,刺针的端部呈尖锐状,动针竖直滑动设置在刺针内,动针上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能够带动动针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针刺深度无法进行细微调整的技术问题。进行细微调整的技术问题。进行细微调整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樊艺 姚瑶 应坚 苟春雁 王毅刚 廖焦鲁 张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04
技术公布日:2021/9/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