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

文档序号:28429444发布日期:2022-01-12 00:5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

1.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


背景技术:

2.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维持类医疗设备,用于给病人通气以辅助呼吸。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
3.由于加热湿化后的气体在管道传输中受到呼吸机管路长度以及所处环境温度的影响,气体到达患者气道时温度已然发生变化,湿度从而也受到影响,导致在患者端难以有效获得预期的加热加湿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该装置安装有湿化装置,能够对呼吸机产生的空气进行加湿,该装置安装有电加热块,能够对加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有助于稀释痰液和排痰,修复和维持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和纤毛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人舒适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包括呼吸机本体,所述呼吸机本体表面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远离呼吸机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远离第一排气管一端固定连通有湿化装置,所述湿化装置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远离湿化装置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远离第二排气管一端固定连通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所述壳体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块,所述温控开关与电加热块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外侧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仪,所述温控开关与温度显示仪电性连接,所述壳体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三排气管上设置有集水杯,所述第三排气管远离壳体一端固定安装有氧气罩。
6.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一输气管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一输气管均固定安装于卡槽内。
7.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气管与第二输气管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内部也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排气管与第二输气管也固定安装于卡槽内。
8.优选的,所述第三排气管远离壳体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块,所述氧气罩与第三排气管之间通过第三连接块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三排气管均设置为医用级透明pp或pe管。
10.优选的,所述氧气罩设置为有机硅罩。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该装置安装有湿化装置,能够对呼吸机产生的空气进行加湿,该装置安装有电加热块,能够对加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有助于稀释痰液和排痰,修复和维持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和纤毛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人舒适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的第一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呼吸机本体;2、第一排气管;3、第一输气管;4、湿化装置;5、第二排气管;6、第二输气管;7、壳体;8、温控开关;9、电加热块;10、温度显示仪;11、第三排气管;12、集水杯;13、氧气罩;14、第一连接块;15、卡槽;16、第二连接块;17、第三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包括呼吸机本体1,呼吸机本体1表面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气管2,设置第一排气管2是为了将呼吸机本体1吸入的空气输送到第一输气管3内,第一排气管2远离呼吸机本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3,设置第一输气管3是为了将空气输送到湿化装置4内,第一排气管2与第一输气管3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14,设置第一连接块14是为了将第一排气管2与第一输气管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14内部开设有卡槽15,设置卡槽15是为了安装第一排气管2与第一输气管3,第一排气管2与第一输气管3均固定安装于卡槽15内。
19.第一输气管3远离第一排气管2一端固定连通有湿化装置4,设置湿化装置4是为了对空气进行加湿,湿化装置4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气管5,设置第二排气管5是为了将加湿后的空气排出,第二排气管5远离湿化装置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6,设置第二输气管6是为了将加湿后的空气输送到壳体7内,第二排气管5与第二输气管6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16,设置第二连接块16是为了将第二排气管5与第二输气管6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16内部也开设有卡槽15,第二排气管5与第二输气管6也固定安装于卡槽15内。
20.第二输气管6远离第二排气管5一端固定连通有壳体7,设置壳体7是为了储存加湿后的空气,壳体7内壁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8,设置温控开关8是为了对壳体7内部的空气温度进行监测,并对电加热块9进行控制,壳体7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块9,设置电加热块9进行加热,温控开关8与电加热块9电性连接,壳体7外侧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仪10,设置温度显示仪10是为了将壳体7内部的温度显示出来,方便使用者进行观察,温控开关8与温度显示仪10电性连接。
21.壳体7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三排气管11,设置第三排气管11是为了将加热后的空气排出壳体7,第一排气管2、第二排气管5、第三排气管11均设置为医用级透明pp或pe管,第三
排气管11上设置有集水杯12,设置集水杯12是为了收集呼吸产生的水蒸气,第三排气管11远离壳体7一端固定安装有氧气罩13,第三排气管11远离壳体7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块17,氧气罩13与第三排气管1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块17固定连接,氧气罩13设置为有机硅罩。
22.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启动呼吸机本体1,呼吸机本体1通过第一排气管2将空气输送到第一输气管3内,然后通过第一输气管3进入湿化装置4,湿化装置4对空气进行加湿,加湿后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气管5输送带第二输气管6内,然后再通过第二输气管6进入壳体7,温控开关8感应到空气低于37
°
时,控制电加热块9启动,实现对空气的加热,当空气到达预定温度后,通过第三排气管11输送到氧气罩13。
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包括呼吸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本体(1)表面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气管(2),所述第一排气管(2)远离呼吸机本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3),所述第一输气管(3)远离第一排气管(2)一端固定连通有湿化装置(4),所述湿化装置(4)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气管(5),所述第二排气管(5)远离湿化装置(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6),所述第二输气管(6)远离第二排气管(5)一端固定连通有壳体(7),所述壳体(7)内壁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8),所述壳体(7)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块(9),所述温控开关(8)与电加热块(9)电性连接,所述壳体(7)外侧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仪(10),所述温控开关(8)与温度显示仪(10)电性连接,所述壳体(7)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三排气管(11),所述第三排气管(11)上设置有集水杯(12),所述第三排气管(11)远离壳体(7)一端固定安装有氧气罩(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2)与第一输气管(3)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14),所述第一连接块(14)内部开设有卡槽(15),所述第一排气管(2)与第一输气管(3)均固定安装于卡槽(1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5)与第二输气管(6)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16),所述第二连接块(16)内部也开设有卡槽(15),所述第二排气管(5)与第二输气管(6)也固定安装于卡槽(15)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气管(11)远离壳体(7)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块(17),所述氧气罩(13)与第三排气管(1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块(17)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2)、第二排气管(5)、第三排气管(11)均设置为医用级透明pp或pe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罩(13)设置为有机硅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机通气及雾化管路,所述呼吸机本体表面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远离呼吸机本体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远离第一排气管一端固定连通有湿化装置,所述湿化装置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远离湿化装置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远离第二排气管一端固定连通有壳体,该装置安装有湿化装置,能够对呼吸机产生的空气进行加湿,该装置安装有电加热块,能够对加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有助于稀释痰液和排痰,修复和维持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和纤毛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彭凌 杨奕婷 张峻 刘慧萍 凌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2.07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