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2693发布日期:2021-12-15 07:4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属于内窥镜镜鞘的一个组成部分。


背景技术:

2.参见公开号为cn211749476u,专利名称为:“可视水洗耳科镜鞘”的对比文件,该专利结构属于单层鞘管结构,不能进行排水,因此临床应用上存在局限性,即不方便进行手术操作,因为单进水不能出水会影响手术部位的可视程度,需要另外设置排水装置。此外,该鞘管结构出水阀不能绕外鞘管旋转,不利于工作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洁,配合使用方便,方便手术部位排水的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
4.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所述外鞘管结构包括外管、外管接头、压帽、外管主体、出水阀、旋转主体、旋帽、旋转主体前密封圈、旋转主体后密封圈,外管一端插入外管接头固定,外管接头、压帽均与外管主体螺纹配合连接,旋转主体转动套装在外管主体上,旋帽套装在外管主体后部并与内鞘管结构螺纹配合连接,压帽、旋帽分别位于旋转主体前后两端并对旋转主体前后位置进行限位,旋转主体上螺纹配合安装出水阀,外管与内管之间空腔、外管主体出水口、外管主体出水腔、旋转主体出水通道构成镜鞘出水通道。
5.所述外管主体周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外管主体出水口,外管主体出水口通过外管主体出水腔相互连通。
6.所述外管截面为圆形,外管主体出水口为均匀分布的四个。
7.所述外管外径为3.8毫米,更微创。
8.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洁,配合使用方便,方便手术部位排水。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10.图2是图1中插入内窥镜时的a

a剖视示意图。
1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与本申请实施例配合的内鞘管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申请的解释而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本申请所述前后是相对于图1而言的,图1中左
为前,右为后。
14.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20包括外管21、外管接头22、压帽23、外管主体24、出水阀25、旋转主体26、旋帽27、旋转主体前密封圈28、旋转主体后密封圈29,外管21一端插入外管接头22并焊接,外管接头22、压帽23均与外管主体24螺纹配合连接,旋转主体26转动套装在外管主体24上,旋帽27套装在外管主体24后部并与内管主体13螺纹配合连接,压帽23、旋帽27分别位于旋转主体26前后两端并可以适当前后调整旋转主体26前后位置及旋转的松紧度,旋转主体26上螺纹配合安装出水阀25,外管21内腔211局部(外管21与内管11之间空腔)通过外管主体24出水口241、外管主体24出水腔242、旋转主体出水通道261与出水阀25连通。
15.本实施例与由内鞘管结构10配合连接构成完整的内窥镜镜鞘,内鞘管结构10与内窥镜30配合。
16.所述内鞘管结构10包括内管11、内管接头12、内管主体13、进水阀14、锁环15、内外组件密封圈16、内窥镜密封圈17,内管11一端插入内管接头12并焊接,内管接头12与内管主体13螺纹配合连接,内管主体13上螺纹配合安装有进水阀14、锁环15,内外组件密封圈16套装在内管主体13上,内管11内腔18通过内管主体13内腔131、内管主体13进水通道132与进水阀14连通,进水阀14接供液(指符合医学要求的冲洗液)设备,锁环15及内管主体13与内窥镜30配合。
17.所述内管主体13设置有前台阶133、后台阶134,内外组件密封圈16套装在前台阶133上,防止镜鞘出水通道50中的污水从内管主体13与外管主体24之间缝隙流出,后台阶134与外鞘管结构20的旋帽27螺纹配合连接。内管主体13后部的内斜面与内窥镜30的斜面配合密封,并且内部安装有内窥镜密封圈17,起双重密封作用。
18.本申请所述内管11截面呈正多边形,内管11截面正多边形边角具有弧形倒角,弧形倒角可以与外管21内壁相切,以便内外管之间相互支撑固定并减小外管21尺寸,此时外管主体24周向上可以形成若干个(通常3个以上)外管主体24出水口241,且这些外管主体24出水口241可以通过外管主体24出水腔242相互连通,本实施例内管11截面为正六边形,外管21截面为圆形,外管主体24出水口241为均匀分布的四个,保证起码的出水口面积。外管21外径仅3.8毫米,节约成本且更微创。
19.本申请内鞘管结构10与外鞘管结构20之间(主要为内管10外壁与外管21内壁之间空腔)形成镜鞘出水通道50,镜鞘出水通道50与外鞘管结构20上的出水阀25连通,内鞘管结构10与内窥镜30之间(主要为内管10内壁与内窥镜30外壁之间间隙)形成镜鞘进水通道40,镜鞘进水通道40与内鞘管结构10上的进水阀14连通,保证本实施例恰当的进出水控制以及操作、清污效率和效果。
20.本申请所述内鞘管结构10前端与外鞘管结构20前端之间具有内外管差l,内外管差l的设计目的是保证本实施例插入人体部位后内管11、外管21前端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来保持恰当的排水深度,因为操作时本实施例通常是向下倾斜的,进水阀14进来的冲洗液可以冲刷体内操作部位并让污物容易脱离人体器官混入冲洗液中,在体内积液没有达到恰当深度时不会排除,在体内积液达到恰当深度后连同积液中的污物一起排出,进一步提高清污效果。
21.凡是本申请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形或者组合,应认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
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鞘管结构包括外管、外管接头、压帽、外管主体、出水阀、旋转主体、旋帽、旋转主体前密封圈、旋转主体后密封圈,外管一端插入外管接头固定,外管接头、压帽均与外管主体螺纹配合连接,旋转主体转动套装在外管主体上,旋帽套装在外管主体后部并与内鞘管结构螺纹配合连接,压帽、旋帽分别位于旋转主体前后两端,旋转主体上螺纹配合安装出水阀,外管与内管之间空腔、外管主体出水口、外管主体出水腔、旋转主体出水通道构成镜鞘出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管主体周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外管主体出水口,外管主体出水口通过外管主体出水腔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管截面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管主体出水口为四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管外径为3.8毫米。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镜鞘的外鞘管结构,所述外鞘管结构包括外管、外管接头、压帽、外管主体、出水阀、旋转主体、旋帽、旋转主体前密封圈、旋转主体后密封圈,外管一端插入外管接头固定,外管接头、压帽均与外管主体螺纹配合连接,旋转主体转动套装在外管主体上,旋帽套装在外管主体后部并与内鞘管结构螺纹配合连接,压帽、旋帽分别位于旋转主体前后两端,旋转主体上螺纹配合安装出水阀,外管与内管之间空腔、外管主体出水口、外管主体出水腔、旋转主体出水通道构成镜鞘出水通道。所述外管主体周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外管主体出水口,外管主体出水口通过外管主体出水腔相互连通。本申请结构简洁,配合使用方便,方便手术部位排水。方便手术部位排水。方便手术部位排水。


技术研发人员:舒明泉 方秋红 张幸波 徐斌峰 赵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7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